一种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06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井筒里密封井内管柱与井筒之间环空的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其结构包括上支撑环,下支撑环,上胶筒,中胶筒,下胶筒,防突环,中心管,橡胶内胆,不可压缩流体(硅油)和注油嘴。其原理是基于帕斯卡定律,轴向施加的压强经上、下胶筒传递到不可压缩流体(硅油)中,再由不可压缩流体(硅油)传递到径向方向,作用于中胶筒上。轴向压强与径向压强同时作用于胶筒,胶筒径向扩张,达到密封效果。此种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既有密封时间长、承受工作压差大、密封压力大等优点,同时又解决了因轴向位移过大而产生的肩部裂纹和破损的问题。

A double acting superhigh pressure sealing rubber cart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井筒里密封井内管柱与井筒之间环空的卡封胶筒,具体就是一种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
技术介绍
卡封胶筒一般安装于封隔器或桥塞上,其主要作用是封堵井段,进而进行如压裂、酸化、分层注水或采油等作业。油田开采时使用的密封胶筒主要有扩张式和压缩式两种,其中扩张式胶筒的原理是液力作用于胶筒内腔,使胶筒直径变大实现密封,但此种胶筒有密封时间短、承受工作压差小、密封压力小等缺点;压缩式胶筒的原理是利用橡胶材料受力后,产生大位移、大变形的性质,通过轴向挤压胶筒,使其产生径向扩张,以致贴合井壁达到密封井段的效果。然而就现场应用来看,此种胶筒在其工作面与套管壁完全贴合时,轴向压缩量达到最大值,容易在肩部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胶筒损坏密封失效。现有的压缩式胶筒要达到径向扩张的效果,大的轴向压缩位移是无法避免的,肩部裂纹和破损也成为了胶筒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压缩式胶筒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是现目前的技术难点,本专利技术将基于帕斯卡定律(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是由上支撑环(1)、下支撑环(10)、上胶筒(3)、中胶筒(6)、下胶筒(9)、防突环(2)、中心管(8)、橡胶内胆(5)、不可压缩流体(硅油)(7)和注油嘴(4)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胶筒(3)内圆弧面与中胶筒(6)上部外圆弧面贴合,中胶筒(6)下部外圆弧面与下胶筒(9)内圆弧面贴合,上胶筒(3)、中胶筒(6)和下胶筒(9)共同组成密封机构;传力机构由橡胶内胆(5)、不可压缩流体(硅油)(7)、注油嘴(4)组成,传力机构位于密封机构与中心管(8)构成的封闭内腔内,所述不可压缩流体(硅油)(7)充满橡胶内胆(5)内部空间;防突机构由上、下两个防突环(2)组成;上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超高压卡封胶筒,是由上支撑环(1)、下支撑环(10)、上胶筒(3)、中胶筒(6)、下胶筒(9)、防突环(2)、中心管(8)、橡胶内胆(5)、不可压缩流体(硅油)(7)和注油嘴(4)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胶筒(3)内圆弧面与中胶筒(6)上部外圆弧面贴合,中胶筒(6)下部外圆弧面与下胶筒(9)内圆弧面贴合,上胶筒(3)、中胶筒(6)和下胶筒(9)共同组成密封机构;传力机构由橡胶内胆(5)、不可压缩流体(硅油)(7)、注油嘴(4)组成,传力机构位于密封机构与中心管(8)构成的封闭内腔内,所述不可压缩流体(硅油)(7)充满橡胶内胆(5)内部空间;防突机构由上、下两个防突环(2)组成;上支撑环(1)和防突环(2)均套在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荣陈益丽孔春岩胡林赵路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