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皓淇专利>正文

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95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对稻壳进行清洗、酸处理、蒸汽爆破的步骤;制备包含壳聚糖、聚乳酸、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等的胶体溶液的步骤;将稻壳与胶体溶液复合制膜的步骤;对制得的薄膜进行相转化的步骤;以及,对制得的薄膜进行亲油化处理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油薄膜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原料均廉价易得且安全无毒,成本低廉,所制备的快餐吸油薄膜具有安全、绿色、美观、可降解等特性,其在被置于快餐盒底部时可有效吸附上层食物中溢出的过多油状物质,特别适用于盖浇饭等菜饭混合的主食快餐。

Preparation of green degradable oil absorption film for rice husk fast f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餐薄膜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

技术介绍
外卖行业趁着互联网的东风崛起,使人们足不出户即能品尝到美食,这给订餐者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和长时间工作的白领。但是,外卖餐饮背后浮现的食品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这是因为外卖餐饮大多为荤腥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一些菜饭混合主食,例如盖浇饭,在配送时食物中过多的油状物会渗透在米饭底部,影响订餐者的感受。而且,食用这种底层含油过多的米饭,长期下来会给消费者带来肥胖和脂肪肝等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塑料类外卖餐饮包装也给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常见的外卖包装材料多为聚丙烯和铝箔及其餐垫等,它们极难降解。而新型的纸质类餐盒或其他餐饮包装附品也存在着成本高、实用性差的缺点。由此,开发新功能或新来源的细分领域餐盒及功能性快餐薄膜的潜在市场需求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将稻壳以清水洗净后,再置入醋酸溶液内充分浸泡,之后烘干,并放入蒸汽爆破罐中,且向蒸汽爆破罐中通入0.8~1.0MPa的水蒸汽,保持2~3min,之后打开蒸汽爆破罐快速泄压,再清洗、干燥;(2)将质量比为1:5-10的壳聚糖和聚乳酸一起溶于乙酸乙酯,形成聚乳酸浓度为10-30wt%的高分子溶液,以及,将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于异丙醇,形成浓度为0.1mol/L-0.5mol/L的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之后将所述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与高分子溶液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形成胶体溶液;(3)将步骤(2)最终所获胶体溶液与经步骤(1)处理的干稻壳按照1:3~1: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4)将步骤(3)最终所获混合物压制成厚度为1-10mm的薄膜;(5)将步骤(4)所获薄膜浸入温度为20-30℃的相转化溶液内10-24h,所述相转化溶液包含1-3wt%的氨、0.01-0.1wt%的过氧化氢、20-30wt%的乙醇以及余量的水,之后取出、干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稻壳以清水洗净后,再置入醋酸溶液内浸泡,温度为10-25℃,时间为2-24h,醋酸溶液的浓度为32-40wt%,之后取出,并在温度为40-60℃的环境中烘干。进一步的,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2-18万。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3-8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6)在室温下,将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溶于乙醚中,再依次加入去离子水、浓度为20-30wt%的氨水,使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醚、去离子水与氨水的体积比为0.4-0.8:50-60:2-3:0.5-0.8,再加热至40-50℃持续搅拌10min-15min,获得疏水处理液,再在温度为50-60℃的条件下,将步骤(5)最终所获薄膜于所述疏水处理液中浸渍1-3h,之后取出,室温风干,至薄膜材料内的水分活度在0.3以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7)将经步骤(6)处理后的薄膜切割成所需的形状。本专利技术利用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的稻壳作为原料,通过以醋酸对其进行浸泡,使得稻壳被转化为多孔状结构,之后进行蒸汽爆破,使得稻壳内部质地受到一定破坏而变得较为疏松(但未被完全破坏为粉质),再利用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壳聚糖等高分子材料将稻壳粘接,并压制成薄膜状,再经相转化工艺,使得薄膜中的高分子材料被转化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孔道的三维多孔状结构,同时使部分的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水解形成二氧化钛颗粒并均匀分散在该三维多孔结构中,从而使所获得的吸油薄膜不仅能高效、快速的吸附食用油等油类物质,而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机械强度,同时还比较美观,尤其是还易于在自然环境中生物降解。该吸油薄膜在应用于餐盒时,能通过其优异的吸油能力解决米饭底部过多油状溢出物的问题,一方面能保持外卖餐饮的卖相,后期便于餐盒的清洁处理,另一方面减少了主食米饭因含油过多而被浪费的境况,同时也让消费者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脂。总之,较之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至少在于:提供的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原料均廉价易得且安全无毒,成本低廉,所制备的快餐吸油薄膜具有安全、绿色、美观、可降解等特性,其在被置于快餐盒底部时可有效吸附上层食物中溢出的过多油状物质,特别适用于盖浇饭等菜饭混合的主食快餐。附图说明图1-图6分别为对照品1号-6号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7-图9分别为实验品1号-3号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具体实施方式本文中揭示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然而,应理解,所揭示的实施例仅具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本专利技术可以各种形式来体现。因此,本文中所揭示的特定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具有限制性,而是仅解释为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且解释为用于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事实上任何适当详细实施例中以不同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基础。本专利技术如下实施例采用的试剂和材料均可通过公共渠道购买,工艺中所采用的设备和仪器均为本领域常见的设备,而采用的表征方法液均是业界已知的。实施例1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室温下,将稻壳以清水洗净后,再置入醋酸溶液内浸泡过夜,醋酸溶液的浓度约40wt%,之后取出,并在温度为45℃左右烘干,之后放入蒸汽爆破罐中,且向蒸汽爆破罐中通入0.8MPa的水蒸汽,保持2min,其后打开蒸汽爆破罐快速泄压,再以水清洗、45℃烘干;(2)分别将质量比为1:5的壳聚糖和D,L-聚乳酸一起溶于乙酸乙酯,形成高分子溶液,其中聚乳酸浓度均为约20wt%,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2-14万,壳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3-4千;将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于异丙醇,形成浓度约0.2mol/L的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之后将所述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与前述的高分子溶液分别按照1:3的体积比混合,形成胶体溶液;(3)将步骤(2)最终所获的胶体溶液分别与经步骤(1)处理的干稻壳按照1: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4)将步骤(3)最终所获混合物分别压制成厚度为10mm的薄膜;(5)在室温下,将步骤(4)所获薄膜浸入相转化溶液内过夜,所述相转化溶液包含2wt%的氨、0.05wt%的过氧化氢、28wt%的乙醇以及余量的水,之后取出、室温风干,至薄膜材料内的水分活度在0.3以下;(6)在室温下,将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溶于乙醚中,再依次加入去离子水、浓度为25wt%的氨水,使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醚、去离子水与氨水的体积比为0.6:55:3:0.8,再加热至45℃左右持续搅拌10min,获得疏水处理液,再在温度为55℃左右的条件下,将步骤(5)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将稻壳以清水洗净后,再置入醋酸溶液内充分浸泡,之后烘干,并放入蒸汽爆破罐中,且向蒸汽爆破罐中通入0.8~1.0MPa的水蒸汽,保持2~3min,之后打开蒸汽爆破罐快速泄压,再清洗、干燥;/n(2)将质量比为1:5-10的壳聚糖和聚乳酸一起溶于乙酸乙酯,形成聚乳酸浓度为10-30wt%的高分子溶液,以及,将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于异丙醇,形成浓度为0.1mol/L-0.5mol/L的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之后将所述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与高分子溶液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形成胶体溶液;/n(3)将步骤(2)最终所获胶体溶液与经步骤(1)处理的干稻壳按照1:3~1: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n(4)将步骤(3)最终所获混合物压制成厚度为1-10mm的薄膜;/n(5)将步骤(4)所获薄膜浸入温度为20-30℃的相转化溶液内10-24h,所述相转化溶液包含1-3wt%的氨、0.01-0.1wt%的过氧化氢、20-30wt%的乙醇以及余量的水,之后取出、干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稻壳类快餐吸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稻壳以清水洗净后,再置入醋酸溶液内充分浸泡,之后烘干,并放入蒸汽爆破罐中,且向蒸汽爆破罐中通入0.8~1.0MPa的水蒸汽,保持2~3min,之后打开蒸汽爆破罐快速泄压,再清洗、干燥;
(2)将质量比为1:5-10的壳聚糖和聚乳酸一起溶于乙酸乙酯,形成聚乳酸浓度为10-30wt%的高分子溶液,以及,将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于异丙醇,形成浓度为0.1mol/L-0.5mol/L的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之后将所述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溶液与高分子溶液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形成胶体溶液;
(3)将步骤(2)最终所获胶体溶液与经步骤(1)处理的干稻壳按照1:3~1: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
(4)将步骤(3)最终所获混合物压制成厚度为1-10mm的薄膜;
(5)将步骤(4)所获薄膜浸入温度为20-30℃的相转化溶液内10-24h,所述相转化溶液包含1-3wt%的氨、0.01-0.1wt%的过氧化氢、20-30wt%的乙醇以及余量的水,之后取出、干燥。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淇杨哪
申请(专利权)人:张皓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