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071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液清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且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底部均安装有冷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远离第二热交换器的侧壁上连通有抽风机,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远离第一热交换器的侧壁上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共同连通有分离桶,所述分离桶的另一侧安装有产品暂存桶和废液暂存桶;所述分离桶的顶部以及靠近顶部的一侧外桶壁上均固定连通有进液管。该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具备滤网自动清理,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效果。

Waste power battery electrolyte heating condensation reco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液清理
,具体为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中明确指出,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过程中,对电子元器件、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隔膜、电解液等零部件和材料均可合理回收和处理,具有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对不可利用残余物的规范处置方案。鼓励使用环保效益好、回收效率高的再生利用技术、装备及工艺。电解液物质成分是由高纯度六氟磷酸锂盐溶解于碳酸二甲酯等有机溶剂中配制而成;其中高纯度六氟磷酸锂含量约为5%,有机溶剂95%,有机溶剂主要有DMC(碳酸二甲酯)、PC(碳酸丙烯酯)、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EMC(碳酸甲乙酯)等。现有处理企业对于处理过程中电解液的回收处理现状有以下三种:1.对电池直接进行火法、湿法冶炼处理,对废旧电解液不做任何处理;2.对废旧电解液进行真空热解处理,但会形成氟化物的排放污染环境,能耗高,热解产物还需进一步无害化处理;3.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回收废旧电解液,但具有溶剂成本高、能耗高、工艺复杂和有溶剂污染等缺点。气体液化是在一定的浓度、一定的温度和外力影响(压强的变化或者其他介质)等基本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气体才能液化,根据此基本原理,电解液通过多层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设定150~180℃,使电解液持续受热充分气化,挥发气体进入一阶冷凝(凝结热交换器),此阶段为水冷技术,再通过气体内部循环对低浓度电解液进行富集作用,增加挥发气体电解液浓度,最后进入二阶冷凝(冷凝交换器)进行冷凝液化,形成液体进入储存罐收集,其中一阶冷凝后电解液浓度达标的气体直接进入二阶冷凝液化、收集,无需进行富集作用。其中冷凝工艺条件为以下:1.进气温度范围为:90-150℃;2.进气浓度范围为10-40%;3.外力因素为施加压强与诱因实现有机气体液化。将废旧动力电池拆解过程中不能梯次利用的电芯进入破碎系统,采用慢速专用破碎机撕碎,使报废电池得到充分破碎,电解液充分释放,破碎后物料进入到加热系统中对物料进行加热,采用多层加热的方式,使其中电解液充分挥发,挥发气体进入两阶冷凝系统,进行冷凝、富集、液化收集。其中加热系统设置废气收集罩,收集风管采用渐缩性设计,进而设置进气风扇风速和抽气两种方式控制进气浓度在10-40%之间。液体处理时,通过以上处理方式将废液先气化,通过抽风机通入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然后通入分离桶中,采用分离桶内的滤网进行分离,但现有对液体分离时经常导致滤网堵塞,进而使装置的分离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具备滤网自动清理,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清理装置分离效果变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滤网自动清理,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效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且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底部均安装有冷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远离第二热交换器的侧壁上连通有抽风机,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远离第一热交换器的侧壁上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共同连通有分离桶,所述分离桶的另一侧安装有产品暂存桶和废液暂存桶;所述分离桶的顶部以及靠近顶部的一侧外桶壁上均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分离桶的另一侧竖直外桶壁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连通有两根出液管,且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位于顶部的所述出液管与产品暂存桶相连通,位于底部的所述出液管与废液暂存桶相连通,所述分离桶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阀板,所述分离桶远离出液管的桶壁上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腔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下端向腔壁内延伸,且转杆与内腔的底部腔壁转动连接,所述分离桶远离内腔的内桶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筒,位于顶部的所述出液管位于滤筒内,所述滤筒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上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靠近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往复丝杆的一端向内腔内延伸,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连接杆与内腔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上固定套接有两个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孔、卡槽、弹簧和卡块,所述阀板与分离桶铰接,所述卡孔开设在分离桶上,所述卡槽开设在阀板与卡孔相匹配的侧壁上,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卡槽的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穿过卡槽并向卡孔内延伸。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卡槽的相对槽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块所述滑块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滑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卡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剖面呈梯形设置。优选的,所述卡孔远离卡槽的孔壁上铰接有防护盖。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分离桶、产品暂存桶和废液暂存桶上均涂有防锈漆。(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冷源、抽风机、处理装置、分离桶、内腔、电机、转杆、滤筒、滤网、螺孔、往复丝杆、连接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作业时启动抽风机将外界气体抽入第一热交换器中,接着送入冷源,然后送入第二热交换器,并配合对应的冷源对气体进行处理,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接着将液体送入分离桶中,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分离桶中,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杆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锥齿轮旋转,接着使得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使得往复丝杆旋转,进而使得滤网往复运动,进而当滤网正向运动时,滤网上残留的杂质随水流掉落,进而便于清理滤网上的杂质,需要产品时关闭通向废液暂存桶出液管上的阀门,打开通向产品废液暂存桶出液管的阀门,进而液体随着出液管流向产品暂存桶内,需要收集废液时反向操作即可。2、该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通过设置卡孔、卡槽、弹簧和卡块,需要清理残渣时,对卡块施加一个压缩弹簧的压力,进而阀板与分离桶脱离,进而可以清理残值,清理完毕后关闭阀板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的分离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第一热交换器、2第二热交换器、3冷源、4抽风机、5处理装置、6分离桶、7连接机构、71卡孔、72卡槽、73弹簧、74卡块、8滑块、9阀板、10内腔、11电机、12转杆、13滤筒、14滤网、15螺孔、16往复丝杆、17连接杆、18第一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和第二热交换器(2),且第一热交换器(1)与第二热交换器(2)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与第二热交换器(2)的底部均安装有冷源(3),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远离第二热交换器(2)的侧壁上连通有抽风机(4),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远离第一热交换器(1)的侧壁上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5),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和第二热交换器(2)之间共同连通有分离桶(6),所述分离桶(6)的另一侧安装有产品暂存桶和废液暂存桶;/n所述分离桶(6)的顶部以及靠近顶部的一侧外桶壁上均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分离桶(6)的另一侧竖直外桶壁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连通有两根出液管,且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位于顶部的所述出液管与产品暂存桶相连通,位于底部的所述出液管与废液暂存桶相连通,所述分离桶(6)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7)安装有阀板(9),所述分离桶(6)远离出液管的桶壁上开设有内腔(10),所述内腔(10)的顶部腔壁上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下端向腔壁内延伸,且转杆(12)与内腔(10)的底部腔壁转动连接,所述分离桶(6)远离内腔(10)的内桶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筒(13),位于顶部的所述出液管位于滤筒(13)内,所述滤筒(13)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上对称开设有螺孔(15),所述螺孔(15)内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杆(16),所述往复丝杆(16)靠近内腔(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往复丝杆(16)的一端向内腔(10)内延伸,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8),所述连接杆(17)与内腔(10)转动连接,所述转杆(12)上固定套接有两个与第一锥齿轮(18)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9)。/n...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和第二热交换器(2),且第一热交换器(1)与第二热交换器(2)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与第二热交换器(2)的底部均安装有冷源(3),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远离第二热交换器(2)的侧壁上连通有抽风机(4),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远离第一热交换器(1)的侧壁上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5),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和第二热交换器(2)之间共同连通有分离桶(6),所述分离桶(6)的另一侧安装有产品暂存桶和废液暂存桶;
所述分离桶(6)的顶部以及靠近顶部的一侧外桶壁上均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分离桶(6)的另一侧竖直外桶壁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连通有两根出液管,且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位于顶部的所述出液管与产品暂存桶相连通,位于底部的所述出液管与废液暂存桶相连通,所述分离桶(6)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7)安装有阀板(9),所述分离桶(6)远离出液管的桶壁上开设有内腔(10),所述内腔(10)的顶部腔壁上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下端向腔壁内延伸,且转杆(12)与内腔(10)的底部腔壁转动连接,所述分离桶(6)远离内腔(10)的内桶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筒(13),位于顶部的所述出液管位于滤筒(13)内,所述滤筒(13)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上对称开设有螺孔(15),所述螺孔(15)内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杆(16),所述往复丝杆(16)靠近内腔(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往复丝杆(16)的一端向内腔(10)内延伸,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8),所述连接杆(17)与内腔(10)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运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