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69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包括:将5‑10kg干燥的艾叶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将艾叶粉末加入超临界萃取装置,通入CO2,打开压缩机,对艾叶粉末进行萃取,从分离器中取出萃取物,待萃取完毕后,得到艾叶浸膏;将所述艾叶浸膏于密闭容器中静置0.5‑2h后,恒温加热,再加入棕榈酸,搅拌20‑60min后,加入黄原胶,搅拌,得到艾蜡提取液;将分子蒸馏器加热,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6‑0.8kPa时,将所述艾蜡提取液加热至50‑70℃后加入分子蒸馏器内,进行蒸馏,收集冷凝器中的艾精油,待蒸馏完毕后,取出残液,得到艾蜡。该方法安全环保,所得艾蜡中药效成分含量较高,艾蜡灸的治疗效果好。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method of moxa wax for moxi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艾灸
,特别是涉及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艾灸疗法是中国传统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手工操作,将点燃的艾条作用于穴位和痛处,借其温热性及艾的有机成份的作用,通过经络穴位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平衡,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然而,传统的艾灸疗法中,燃烧的艾条容易脱落,灼伤皮肤;且艾条燃烧时烟雾较大,影响施灸者的呼吸健康;此外,燃烧的艾条温度较高,容易使其中的有机成份挥发过快而散失,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传统的蜡灸疗法无需燃烧,也不会产生烟雾,例如,专利号CN108926616A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外敷中药蜡灸,将防风、桂枝等药物研成药粉,再将200g医用蜡放于蜡疗机中,充分融化,再将适量药粉放入医用蜡中搅拌均匀,外敷于患处来进行治疗。为使药粉形成蜡质,需要使用大量的医用蜡,而艾叶中富含有十六烷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脂肪族蜡质成分,可以通过提取艾叶中的蜡质来进行艾蜡灸,然而,现有的艾蜡提取方法不成熟,而且,在艾蜡提取过程中,艾叶中的左旋樟脑、石竹烯氧化物等药用成分容易散失,导致艾蜡中药用成分过低,艾蜡灸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安全环保,所得艾蜡中药效成分含量较高,艾蜡灸的治疗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艾蜡的使用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将5-10kg干燥的艾叶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将艾叶粉末加入超临界萃取装置,通入CO2,打开压缩机,对艾叶粉末进行萃取,从分离器中取出萃取物,待萃取完毕后,得到艾叶浸膏;S12将步骤S11的艾叶浸膏于密闭容器中静置0.5-2h后,恒温加热,再加入棕榈酸,搅拌20-60min后,加入黄原胶,搅拌,得到艾蜡提取液;S13将分子蒸馏器加热,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6-0.8kPa时,将步骤S12的艾蜡提取液加热至50-70℃后加入分子蒸馏器内,进行蒸馏,收集冷凝器中的艾精油,待蒸馏完毕后,取出残液,得到艾蜡。本专利技术选用自然风干的艾叶,经粉碎机进行粗粉碎后,再经超微粉碎机进行细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并将艾叶粉末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中进行CO2超临界萃取,从分离器中分离出的萃取物为柠檬烯、α蒎烯等艾叶轻油,可收集该类萃取物,并用于化妆品、洗衣液等作为香料等添加剂使用,萃取完毕后,即得艾叶浸膏。本专利技术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能够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提取出柠檬烯、α蒎烯等艾叶轻油,提高艾叶利用的附加值,并有效地防止艾叶的氧化和逸散,从而保持艾叶中左旋樟脑、氧化石竹烯、桉油精、侧柏酮等药用成分。本专利技术在艾叶浸膏中依次加入棕榈酸和黄原胶,先将棕榈酸充分搅拌并溶于艾叶浸膏中,待体系稳定后,利用棕榈酸与艾叶浸膏中各物质的密度差,使密度较小的棕榈酸置于体系上层,从而起到一定的液封作用,并利用棕榈酸中的羧基,使棕榈酸与左旋樟脑等形成氢键作用,提高左旋樟脑等的沸点,然后,再加入适量的黄原胶,增加体系的粘稠度,并在体系上层形成薄膜,得到艾蜡提取液,这样,在棕榈酸和黄原胶的协同作用下,使得艾蜡提取液在分子蒸馏器时,体系内的左旋樟脑等药用成分不容易被蒸馏出去,得到具有一定左旋樟脑等药用成分的艾蜡。而冷凝器中收集的艾精油(即艾叶重油),则可用于化妆品、日用品等,既能使艾叶中各组成成分得到有效利用,又保留蜡质的药效成分,提高艾蜡灸的治疗效果。优选地,所述步骤S11中,萃取温度为30-50℃,萃取时间为60-100min。严格控制萃取的温度和萃取时间,使萃取物(即艾叶轻油)与艾叶浸膏得到有效分离。优选地,所述步骤S11中,CO2的流速为10-30kg/h。控制CO2的流速,确保体系萃取过程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步骤S12中,棕榈酸与艾叶浸膏的重量组分比为0.5-2:20。优选地,所述步骤S12中,黄原胶与艾叶浸膏的重量组分比为0.3-1:20。优选地,所述步骤S12中,加热温度为60-80℃。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避免体系过热和艾精油等的散失。优选地,所述步骤S13中,采用刮膜分子蒸馏器。刮膜器将艾蜡提取液刮成呈湍流状态的液膜,在此过程中从加热面上逸出的轻分子经过短的路线到达冷凝器内冷凝成液,并经冷凝器管流出,即得艾精油。优选地,所述步骤S13中,所述蒸馏温度为100-120℃,刮膜器转速为200-300r/min。控制刮膜器转速,既要避免转速过高而导致左旋樟脑等药用成分散失;又需避免转速过低而导致艾蜡与艾精油分离效果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艾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用容器装入0.5-1kg艾蜡,加热5~7min使艾蜡缓慢融化;S22将融化好的艾蜡倒入磨具盘中冷却至45-55℃,将冷却的艾蜡平铺于患处,以进行艾蜡灸治疗。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艾蜡膏体中含有丰富艾蜡、左旋樟脑等,是传统艾灸起效成分的一种浓缩产物。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艾蜡应用到艾蜡灸中,通过微波加热的方式是艾蜡膏体融化,冷却至45-55℃,均匀的涂抹于待灸皮肤,艾蜡及左旋樟脑等活性成分直接接触肌肤,有助于肌肤在热敷下毛孔迅速打开,让有效成分更快更集中的渗透吸收,且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艾蜡能逐渐在表面形成一层封闭的油膜,形成负压的环境,进一步促进皮肤的循环和吸收。相比于传统的艾灸类产品,本专利技术的艾蜡灸具有高集中性和高渗透性的优点,治疗效果更佳。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艾蜡灸相比于传统的艾灸、艾灸贴更加方便简单,不需要特定的穴位就可以进行,同时艾蜡灸不会产生烟,更加安全。该艾蜡灸所用原料是艾叶提取精油后的残液的再利用,更环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能够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提取出柠檬烯、α蒎烯等萃取物,并有效地防止艾叶的氧化和逸散,从而保持艾叶中左旋樟脑等药用成分。2、本专利技术通过棕榈酸和黄原胶的协同作用,在分子蒸馏器时,使得体系内的左旋樟脑等药用成分不容易被蒸馏出去,从而得到具有一定药用成分的艾蜡,并将艾精油分离出来,使艾叶中各组成成分得到有效利用。3、本专利技术将所述艾蜡应用于艾蜡灸,使艾蜡及左旋樟脑等活性成分直接接触肌肤,有助于肌肤在热敷下毛孔迅速打开,让有效成分更快更集中的渗透吸收,且该艾蜡能逐渐在表面形成一层封闭的油膜,形成负压的环境,进一步促进皮肤的循环和吸收。该艾蜡灸方便简单,不会产生烟,更加安全,该艾蜡灸所用原料是艾叶提取精油后的残液的再利用,更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10kg干燥的艾叶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将艾叶粉末加入超临界萃取装置,使萃取温度达到45℃,通入CO2,打开压缩机,将超临界萃取装置内部压力调至15MPa,并使CO2流速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1将5-10kg干燥的艾叶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将艾叶粉末加入超临界萃取装置,通入CO2,打开压缩机,对艾叶粉末进行萃取,从分离器中取出萃取物,待萃取完毕后,得到艾叶浸膏;/nS12将步骤S11的艾叶浸膏于密闭容器中静置0.5-2h后,恒温加热,再加入棕榈酸,搅拌20-60min后,加入黄原胶,搅拌,得到艾蜡提取液;/nS13将分子蒸馏器加热,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6-0.8kPa时,将步骤S12的艾蜡提取液加热至50-70℃后加入分子蒸馏器内,进行蒸馏,收集冷凝器中的艾精油,待蒸馏完毕后,取出残液,得到艾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5-10kg干燥的艾叶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将艾叶粉末加入超临界萃取装置,通入CO2,打开压缩机,对艾叶粉末进行萃取,从分离器中取出萃取物,待萃取完毕后,得到艾叶浸膏;
S12将步骤S11的艾叶浸膏于密闭容器中静置0.5-2h后,恒温加热,再加入棕榈酸,搅拌20-60min后,加入黄原胶,搅拌,得到艾蜡提取液;
S13将分子蒸馏器加热,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6-0.8kPa时,将步骤S12的艾蜡提取液加热至50-70℃后加入分子蒸馏器内,进行蒸馏,收集冷凝器中的艾精油,待蒸馏完毕后,取出残液,得到艾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萃取温度为30-50℃,萃取时间为60-10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艾蜡灸用艾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CO2的流速为10-30kg/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艾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飞廖晓凤汪喜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艾灸堂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