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胜专利>正文

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586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金属面盖和双金属片,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可拆卸金属面盖,金属面盖下方设置有双金属片,且双金属片的两端均连接壳体的内壁,双金属片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顶杆,顶杆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壳体内壁相连接,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旋钮,时丝杆向壳体内腔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在转轴的作用下呈倾斜状,从而使得连接杆右端向下压,从而使得弹片右端下压,从而在连杆的作用下使得弹性铜片下压,从而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隔开,从而通过人为进行切断电。

A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electric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温控器
,具体是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
技术介绍
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或是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出开关命令,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及节能效果。目前现有的温控器通过双金属感温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向正反两面形变,其形变会导致温控器的接通角度发生变化,但是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温控器触点往往处于无法断开的状态,使温控器温控不准,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时间久了,动触片因疲劳而造成弹性能降低,触点间的压力下降,接触电阻增大,从而降低了温控器的可靠性,缩短其寿命,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金属面盖和双金属片,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可拆卸金属面盖,金属面盖下方设置有双金属片,且双金属片的两端均连接壳体的内壁,双金属片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顶杆,顶杆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壳体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底部一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壳体底部一侧设置有螺母,螺母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一端延伸至壳体外侧并设置有旋钮,丝杆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内腔并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横向设置,连接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底部连接壳体底部内壁,支撑杆远离丝杆一端设置有弹片,弹片远离连接杆一端底部通过连杆连接有弹性铜片,弹性铜片上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壳体底部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表面设置有定触片,定触片一端底部与动触点对应设置有定触点,所述弹性铜片与定触片底部均通过铆钉设置于壳体内,且铆钉上设置有引线端子,所述壳体右侧内壁设置有支架,支架底部设置有柱体,柱体内腔密封设置有金属球,所述弹性铜片上表面位于柱体正下方设置有收纳块。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旋钮,时丝杆向壳体内腔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在转轴的作用下呈倾斜状,从而使得连接杆右端向下压,从而使得弹片右端下压,从而在连杆的作用下使得弹性铜片下压,从而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隔开,从而通过人为进行切断电,若使用者不在旁边时,当温度过高,双金属片凹陷,从而使得顶杆推动连接板下移,连接板推动活动杆下移,从而使得活动杆对弹片右端进行下压,从而使得连杆带动弹性铜片下压,从而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隔开,电路回路断开,当双金属片变形不起作用时,当温度到达柱体的熔点后,柱体受热融化,金属球坠落在收纳块中,从而使得弹性铜片下压,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开,电路断开,防止了电路一直加温,提高了安全性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块靠近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滑槽,连接板与滑槽对应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滑槽内腔,第二弹簧底部连接滑槽底部内壁。通过设置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对连接板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柱体为易受热融化的金属或塑料,所述收纳块设置有与金属球尺寸相等的槽体。当双金属片变形失效后,壳体内的温度过高,当达到柱体的熔点后,柱体受热熔化,从而使得金属球掉落进收纳块中进行断电,安全可靠。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腔位于顶杆和活动杆处均设置有限位槽,顶杆和活动杆位于限位槽一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底部设置有凸点,所述弹片上表面与凸点对应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尺寸与凸点的尺寸相等。通过设置凸点与凹槽的配合,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铜片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底部连接壳体底部内壁。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对弹性铜片起到了支撑作用,且便于弹性铜片的复原,延长了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旋钮,时丝杆向壳体内腔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在转轴的作用下呈倾斜状,从而使得连接杆右端向下压,从而使得弹片右端下压,从而在连杆的作用下使得弹性铜片下压,从而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隔开,从而通过人为进行切断电。2、若使用者不在旁边时,当温度过高,双金属片凹陷,从而使得顶杆推动连接板下移,连接板推动活动杆下移,从而使得活动杆对弹片右端进行下压,从而使得连杆带动弹性铜片下压,从而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隔开,电路回路断开。3、当双金属片变形不起作用时,当温度到达柱体的熔点后,柱体受热融化,金属球坠落在收纳块中,从而使得弹性铜片下压,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开,电路断开,防止了电路一直加温,提高了安全性能,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对弹性铜片起到了支撑作用,且便于弹性铜片的复原,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温控器结构合理,安全性高,适合社会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中连接板与限位块的连接图。图3为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壳体、2-金属面盖、3-双金属片、4-顶杆、5-连接板、6-限位块、7-限位槽、8-活动杆、9-凸点、10-弹片、11-连接杆、12-支撑杆、13-丝杆、14-螺母、15-旋钮、16-连杆、17-弹性铜片、18-动触点、19-定触片、20-定触点、21-铆钉、22-支撑块、23-第一弹簧、24-滑块、25-滑槽、26-第二弹簧、27-支架、28-柱体、29-金属球、30-收纳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1、金属面盖2和双金属片3,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可拆卸金属面盖2,金属面盖2下方设置有双金属片3,且双金属片3的两端均连接壳体1的内壁,双金属片3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顶杆4,顶杆4底部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与壳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板5底部一侧设置有活动杆8,所述壳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螺母14,螺母14转动连接有丝杆13,丝杆13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设置有旋钮15,丝杆13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腔并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横向设置,连接杆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底部连接壳体1底部内壁,支撑杆12远离丝杆13一端设置有弹片10,弹片10远离连接杆11一端底部通过连杆16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1)、金属面盖(2)和双金属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可拆卸金属面盖(2),金属面盖(2)下方设置有双金属片(3),且双金属片(3)的两端均连接壳体(1)的内壁,双金属片(3)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顶杆(4),顶杆(4)底部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与壳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板(5)底部一侧设置有活动杆(8),所述壳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螺母(14),螺母(14)转动连接有丝杆(13),丝杆(13)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设置有旋钮(15),丝杆(13)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腔并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横向设置,连接杆(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底部连接壳体(1)底部内壁,支撑杆(12)远离丝杆(13)一端设置有弹片(10),弹片(10)远离连接杆(11)一端底部通过连杆(16)连接有弹性铜片(17),弹性铜片(17)上设置有动触点(18);/n所述壳体(1)底部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块(22),支撑块(22)上表面设置有定触片(19),定触片(19)一端底部与动触点(18)对应设置有定触点(20),所述弹性铜片(17)与定触片(19)底部均通过铆钉(21)设置于壳体(1)内,且铆钉(21)上设置有引线端子,所述壳体(1)右侧内壁设置有支架(27),支架(27)底部设置有柱体(28),柱体(28)内腔密封设置有金属球(29),所述弹性铜片(17)上表面位于柱体(28)正下方设置有收纳块(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1)、金属面盖(2)和双金属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可拆卸金属面盖(2),金属面盖(2)下方设置有双金属片(3),且双金属片(3)的两端均连接壳体(1)的内壁,双金属片(3)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顶杆(4),顶杆(4)底部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与壳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板(5)底部一侧设置有活动杆(8),所述壳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螺母(14),螺母(14)转动连接有丝杆(13),丝杆(13)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设置有旋钮(15),丝杆(13)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腔并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横向设置,连接杆(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底部连接壳体(1)底部内壁,支撑杆(12)远离丝杆(13)一端设置有弹片(10),弹片(10)远离连接杆(11)一端底部通过连杆(16)连接有弹性铜片(17),弹性铜片(17)上设置有动触点(18);
所述壳体(1)底部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块(22),支撑块(22)上表面设置有定触片(19),定触片(19)一端底部与动触点(18)对应设置有定触点(20),所述弹性铜片(17)与定触片(19)底部均通过铆钉(21)设置于壳体(1)内,且铆钉(21)上设置有引线端子,所述壳体(1)右侧内壁设置有支架(27),支架(27)底部设置有柱体(28),柱体(28)内腔密封设置有金属球(2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