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561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底座,设于底部,用于支撑整个固定装置;连接支架,设置于支撑底座上,并通过弹性受力索实现与支撑底座的间接接触;两组支撑架,分设于连接支架两侧,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其中,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螺孔,通过将螺栓穿设螺孔,实现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固定;支撑架包括面向连接支架的C形开口槽、背向连接支架的扣压部、支撑本体及延伸件,延伸件相对于扣压部和支撑本体向外延伸,支撑架上的螺孔设置于延伸件上方,扣压部和支撑本体之间设有容置光伏组件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拆卸方便、加工成本低。

PV module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迅速发展。光伏组件由太阳能电池片或由激光切割机或钢线切割机切割开的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组合在一起构成。由于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流和电压都很小,需要先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串联获得高电压,进而并联获得高电流后,通过一个二极管输出,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组装使用。已有多种针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然而,已有的安装夹具大都仅能保证基本的安装,未考虑到光伏组件使用场合的特殊环境,即,未考虑到环境变化对光伏组件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底座,设于底部,用于支撑整个固定装置;连接支架,设置于支撑底座上,并通过弹性受力索实现与支撑底座的间接接触;两组支撑架,分设于连接支架两侧,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其中,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螺孔,通过将螺栓穿设螺孔,实现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固定;支撑架包括面向连接支架的C形开口槽、背向连接支架的扣压部、支撑本体及延伸件,延伸件相对于扣压部和支撑本体向外延伸,支撑架上的螺孔设置于延伸件上方,扣压部和支撑本体之间设有容置光伏组件的空间。其中,所述支撑底座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凹槽,弹性受力索活动容置于该支撑凹槽内,弹性受力索为圆形,由具有弹性变形性能的材质组成。其中,所述连接支架由上至下分别向左右延伸有第一延伸横板、第二延伸横板及第三延伸横板,其中,第一延伸横板于轴向上延伸至两个支撑架的C形开口槽下方开口处;第二延伸横板于轴向上延伸至两个支撑架的底部;第三延伸横板于周向上延伸至支撑架及支撑底座的最外侧边缘处,连接支架上的螺孔设置于第三延伸横板的最外侧边缘处。其中,所述支撑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承重孔,并且,多个承重孔在支撑本体上交错设置。其中,多个承重孔横截面积大小一致。其中,多个承重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不一致,靠近支撑本体上侧的承重孔面积小于靠近支撑本体下侧的承重孔的面积。其中,所述连接支架与支撑架之间的螺栓外围绕设有弹簧。其中,所述扣压部包括两个表面呈弧形的端部。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固定装置,结构稳定、拆卸方便、加工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支撑底座、11-支撑凹槽;20-弹性受力索;30-连接支架、31-第一延伸横板、32-第二延伸横板、33-第三延伸横板;40-支撑架、41-C形开口槽、42-扣压部、43-支撑本体、44-延伸件、45、45A、45B、45C-承重孔;50-光伏组件;60-螺栓、61-螺帽、6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0,设于整个光伏组件固定装置的底部,用于支撑整个固定装置;支撑底座10较佳设置为一个整体轮廓为立方体的结构,以提供较稳定的基座固定效果,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支撑底座10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置弹性受力索20的支撑凹槽11,以通过弹性受力索20实现与连接支架30(后详述)的间接接触,弹性受力索20为圆形,由具有弹性变形性能的材质组成,由此,可对连接支架30传递的力进行适当的缓冲,进而保证了连接支架30,以及受连接支架30连接并支撑的支撑架40(后详述)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光伏组件的组装稳定性,避免光伏组件在恶劣天气(大风、雷雨)下的稳定性,降低其功率损失。连接支架30设置于支撑底座10上,其两侧分别连设用于支撑光伏组件50的支撑架40。支撑架40的设计以方便与连接支架30和支撑底座10固定,同时节省材质、方便制作且保证支撑稳定为原则。本技术中,支撑架40包括面向连接支架的C形开口槽41、背向连接支架30的扣压部42、支撑本体43及延伸件44,延伸件44相对于扣压部42和支撑本体43向外延伸,扣压部42为支撑架40上端向外侧的延伸出的凸条,包括两个表面呈弧形的端部,光伏组件50容置于扣压部42与支撑本体43之间的容置空间内,扣压部42弧形端部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光伏组件50,使得光伏组件50被置入扣压部42时,不会被破坏。C形开口槽41面向连接支架30,C形开口槽41的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降低整个支撑架40的重量,以减少对连接支架30及支撑底座10的压力,提高整个固定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与连接支架30的结构相互配合,进一步保证固定装置的稳定连接。支撑本体43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承重孔45,从而进一步减轻支撑架40的重量,以进一步提高固定装置的结构稳定性;然而,由于支撑本体43直接承受光伏组件50的重量,为了保证其支撑稳定性不受影响,本技术较佳将承重孔45设置为交错设置,从而更好地分散光伏组件50施加的压力。本技术中,支撑本体43为直接支撑光伏组件50的结构,为了在保证固定装置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证支撑稳定性,本技术着重对承重孔45进行了特殊的结构设置。图1中,各承重孔45的横截面积大小一致。此为一基础实施例。然而,考虑到支撑本体43上端直接与光伏组件接触,在图2所示第2实施例中,多个承重孔45的横截面积大小不一致,靠近支撑本体43上侧的承重孔45面积小于靠近支撑本体43下侧的承重孔45的面积。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将各承重孔所受压力分散,本技术在第三实施例中,可将各承重孔45于不同部位的横截面积设置为不一致,使其呈现凹凸相间的结构,也即,各承重孔45的外轮廓呈现波浪形,而非直线,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为本技术在沿图式向里方向,于不同横截面剖切出的支撑架40的结构示意图,由于每个承重孔45在不同位置的横截面处其面积不同,体现在图3及图4中为:图3中,承重孔45A、45B、45C对应承重孔横截面积大于其余三个承重孔横截面积,而在图4中,承重孔45A、45B、45C对应承重孔横截面积则小于其余三个承重孔横截面积,如此,可更加有效得将所受压力分散,且每个承重孔在不同横截面积处,所分散的压力大小及方向均不同,使支撑本体43起到最佳的支撑效果;另外,承重孔45于不同位置横截面处波浪形外观结构的设置,赋予承重孔45类似于弹簧的性能,从而能从上下及前后四个方向抵御不良天气的侵袭,保证了光伏组件在恶劣天气下功率不被损耗。请进一步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所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底座,设于底部,用于支撑整个固定装置;/n连接支架,设置于支撑底座上,并通过弹性受力索实现与支撑底座的间接接触;/n两组支撑架,分设于连接支架两侧,用于支撑光伏组件;/n其中,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螺孔,通过将螺栓穿设螺孔,实现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固定;/n支撑架包括面向连接支架的C形开口槽、背向连接支架的扣压部、支撑本体及延伸件,延伸件相对于扣压部和支撑本体向外延伸,支撑架上的螺孔设置于延伸件上方,扣压部和支撑本体之间设有容置光伏组件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底座,设于底部,用于支撑整个固定装置;
连接支架,设置于支撑底座上,并通过弹性受力索实现与支撑底座的间接接触;
两组支撑架,分设于连接支架两侧,用于支撑光伏组件;
其中,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螺孔,通过将螺栓穿设螺孔,实现支撑架、连接支架及支撑底座的固定;
支撑架包括面向连接支架的C形开口槽、背向连接支架的扣压部、支撑本体及延伸件,延伸件相对于扣压部和支撑本体向外延伸,支撑架上的螺孔设置于延伸件上方,扣压部和支撑本体之间设有容置光伏组件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底座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凹槽,弹性受力索活动容置于该支撑凹槽内,弹性受力索为圆形,由具有弹性变形性能的材质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由上至下分别向左右延伸有第一延伸横板、第二延伸横板及第三延伸横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洋赵圣贤杨大云王艺臻林如正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洋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