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及其电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408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及其电视,包括灯条底板,其中还包括有发光灯珠,所述发光灯珠侧面发光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光灯珠间隔排布在所述灯条底板上;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明导光件位于所述相邻的发光灯珠的侧面之间;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透明导光件上方并覆盖所述透明导光件和所述发光灯珠。通过与发光灯珠并排间隔设置的透明导光件能实现背光结构的厚度不增加,同时达到发光灯珠的点光源转化为线光源,较少的灯珠实现满足要求的背光,从而节约成本、降低工艺复杂程度的效果。

A backlight structure with direct down light input and its T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及其电视
本技术涉及电视机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及其电视。
技术介绍
具备超薄、环保节能、优良画质等多重优点的LED液晶电视目前是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全球各大厂家每年都会推出大量不同类型的液晶电视产品,各大厂商的电视产品各种各样,百花齐放,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选择。如何设计一款性价比优良、效果良好同时设计具有创新型的LED液晶电视是厂家占领市场的关键所在。当前市场上LED液晶电视产品的背光形式主要分为LED灯条置于液晶面板侧边的侧边式入光,以及LED灯条处于液晶面板正下方的直下式入光。由于直下式入光的方式比侧入式LED液晶电视的成本低,现主流电视厂商中均研发不同的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以实现超薄的电视概念,从而代替采用侧入式入光的超薄电视。目前采用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的液晶电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在LED灯条设计上贴装光学透镜将其LED发光角度增加,由于透镜扩大角度有限同时透镜尺寸限制,在现有的光学透镜配合LED灯的直下式在混光在距离较大的机型上已经使用,由于光学透镜高度达到10mm以上,无法做到的侧入式液晶电视同等的超薄厚度;另一种方法采用排布密集的LED满天星设计实现超薄电视外观,此种方法需要很多灯,在灯条成本上会增加很多,同时组装此种超薄直下式背光在工艺上很复杂,组装成本也比较高,实现批量化生产并不现实。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及其电视,通过与发光灯珠并排间隔设置的透明导光件能实现背光结构的厚度不增加,同时达到发光灯珠的点光源转化为线光源,较少的灯珠实现满足要求的背光,从而节约成本、降低工艺复杂程度的效果。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包括灯条底板,其中还包括有:发光灯珠,所述发光灯珠侧面发光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光灯珠间隔排布在所述灯条底板上;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明导光件位于所述相邻的发光灯珠的侧面之间;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透明导光件上方并覆盖所述透明导光件和所述发光灯珠。进一步,多个所述发光灯珠呈横向和纵向间隔排列,所述透明导光件沿横向和纵向设置在发光灯珠之间。进一步,所述发光灯珠的侧面与所述透明导光件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所述发光灯珠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透明导光件的上表面。进一步,所述发光灯珠采用五面发光灯珠。进一步,多个所述发光灯珠采用LED灯、CCFL荧光灯或两者混合。进一步,所述透明导光件采用横截面为规则的三角形、规则的四角形、或规则的多边形的条形结构。进一步,所述透明导光件采用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柱形结构。进一步,所述透明导光件采用亚克力塑料透明导光件、玻璃透明导光件或光学纤维透明导光件。一种电视,包括有如上所述的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及其电视,采用发光灯珠,并排布在灯条底板上,在相邻的发光灯珠之间放置透明导光件,将发光灯珠从侧面发出的光线通过透明导光件进行全反射,根据全反射原理使透明导光件形成一种线光源,从而达到点光源转化为线光源的目的,较少的灯珠实现满足要求的背光,从而节约成本、降低工艺复杂程度的效果;由于由于透明导光件厚度比较薄,而且透明导光件与发光灯珠并排设置,与传统的叠加形式相比,在高度方向上能实现背光结构的厚度不增加,或者比传统的叠加形式增加较小的厚度,从而满足超薄电视的设计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除去扩散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的发光反射示意图。图中:100、灯条底板;200、发光灯珠;300、透明导光件;400、扩散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除去扩散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的发光反射示意图。为方便描述,本技术中的背光结构以使用在电视机时的状态为参考,背光结构的轮廓通常为长条形,铺设在液晶屏的下方,以背光结构的长边方向为长度方向,以背光结构的短边方向为宽度方向,以竖直方向为高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面为上表面和下表面。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包括灯条底板100,灯条底板100为长条形设计,本实施例为便于理解,图示中只展示灯条底板100的一部分结构,视图简化为方形结构。在灯条底板10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发光灯珠200,灯条底板100可以为连接发光灯珠200并为发光灯珠200传导电能的PCB板,这样发光灯珠200通过灯条底板100实现发光。所述发光灯珠200具有侧面发光的功能,且在灯条底板100上的发光灯珠2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光灯珠200间隔排布在所述灯条底板100上。在灯条底板100上设置有多个透明导光件300,每个透明导光件300均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灯珠200之间,使发光灯珠200的侧面发出的光能正面射入透明导光件300中,在透明导光件300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扩散板400,其固定方式可采用粘接固定,扩散板400覆盖所述透明导光件300和所述LED灯珠。本实施例中的扩散板400为光扩散板,光扩散板是通过物理的手段,利用光线在行径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物理现象,通过在PMMA、PC、PS、PP等基材基础中添加无机或有机光扩散剂、或者通过基材表面的微特征结构的阵列排列人为调整光线、使光线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色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光扩散板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LED照明及成像显示系统中。本技术中,采用发光灯珠200,并排布在灯条底板100上,然后在相邻的发光灯珠200之间放置透明导光件300,将发光灯珠200从侧面发出的光线通过透明导光件300进行全反射,根据全反射原理使透明导光件300形成一种线光源,从而达到点光源转化为线光源的目的,较少的灯珠实现满足要求的背光,从而节约成本、降低工艺复杂程度的效果;由于由于透明导光件300厚度比较薄,而且透明导光件300与发光灯珠200并排设置,与传统的叠加形式相比,在高度方向上能实现背光结构的厚度不增加,或者比传统的叠加形式增加较小的厚度,从而满足超薄电视的设计需要。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灯珠200呈横向和纵向间隔排列,所述透明导光件300沿横向和纵向设置在发光灯珠200之间。这样,使发光灯珠200与透明导光件300实现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包括灯条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发光灯珠,所述发光灯珠侧面发光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光灯珠间隔排布在所述灯条底板上;/n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明导光件位于所述相邻的发光灯珠的侧面之间;/n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透明导光件上方并覆盖所述透明导光件和所述发光灯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包括灯条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发光灯珠,所述发光灯珠侧面发光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光灯珠间隔排布在所述灯条底板上;
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明导光件位于所述相邻的发光灯珠的侧面之间;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透明导光件上方并覆盖所述透明导光件和所述发光灯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灯珠呈横向和纵向间隔排列,所述透明导光件沿横向和纵向设置在发光灯珠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灯珠的侧面与所述透明导光件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入光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灯珠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透明导光件的上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邦兵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