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曰吉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39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两根竖板,四根所述竖板的下端均与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对升降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升降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升降板内设有用于对放置板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驱动轴带动四根第一螺纹杆转动,四根第一螺纹杆带动四块螺纹块升降,四块螺纹块带动升降板升降,升降板带动放置板升降,从而可以对放置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患者可以较为轻松的躺上放置板上。

A mechanical vertical lifting platform based on NM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
本技术涉及机械式升降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目前大多数医院内的核磁共振平台不能升降,病患在进行检查时,躺上平台较为困难。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核磁共振平台不便于调节高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两根竖板,四根所述竖板的下端均与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对升降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升降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升降板内设有用于对放置板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竖板靠近升降板一端的滑槽,所述滑槽内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远离滑槽内底部的一端与升降板的侧壁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均转动贯穿竖板与底板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与其中一根第一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相邻两根第一螺纹杆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皮带轮,两个皮带轮分别与相邻两根第一螺纹杆同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板上端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水平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远离凹槽内底部的一端与放置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底部右侧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与第二螺纹杆之间通过斜齿轮组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斜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电机的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二螺纹杆同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驱动轴带动四根第一螺纹杆转动,四根第一螺纹杆带动四块螺纹块升降,四块螺纹块带动升降板升降,升降板带动放置板升降,从而可以对放置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患者可以较为轻松的躺上放置板上。本技术可以对放置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用较为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的正面结构透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底板、2升降板、3竖板、4空腔、5调节机构、6放置板、7驱动机构、8滑槽、9第一螺纹杆、10螺纹块、11第一电机、12传动机构、13皮带轮、14凹槽、15第二螺纹杆、16驱动块、17调节槽、18第二电机、19斜齿轮组、20第一斜齿轮、21第二斜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升降板2,升降板2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两根竖板3,四根竖板3的下端均与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底板1内设有空腔4,空腔4内设有用于对升降板2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5,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竖板3靠近升降板2一端的滑槽8,滑槽8内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第一螺纹杆9外螺纹套设有螺纹块10。本技术中,螺纹块10远离滑槽8内底部的一端与升降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四根第一螺纹杆9的下端均转动贯穿竖板3与底板1并延伸至空腔4内,空腔4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11可采用型号为PF的步进电机,且已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做赘述,第一电机11的驱动轴与其中一根第一螺纹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相邻两根第一螺纹杆9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12传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12包括两个皮带轮13,两个皮带轮13分别与相邻两根第一螺纹杆9同轴固定连接,两个皮带轮1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升降板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放置板6。本技术中,升降板2内设有用于对放置板6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7,需要注意的是,驱动机构7包括设置在升降板2上端的凹槽14,凹槽14内水平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第二螺纹杆15外螺纹套设有驱动块16,驱动块16远离凹槽14内底部的一端与放置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凹槽14的内底部右侧设有调节槽17,调节槽17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电机18可采用型号为PF的步进电机,且已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做赘述,第二电机18的驱动轴与第二螺纹杆15之间通过斜齿轮组19传动连接,具体的,斜齿轮组1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斜齿轮20和第二斜齿轮21,第一斜齿轮20与第二电机18的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21与第二螺纹杆15同轴固定连接。本技术对放置板6进行升降时,开启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驱动轴带动其中一根第一螺纹杆9转动,其中一根第一螺纹杆9通过多个皮带轮13带动其他三根第一螺纹杆9转动,四根第一螺纹杆分别带动四块螺纹块10升降,四块螺纹块10带动升降板2升降,升降板2带动放置板6升降,直至合适位置即可。本技术对放置板6进行调节时,开启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驱动轴带动第一斜齿轮20转动,第一斜齿轮20带动第二斜齿轮21转动,第二斜齿轮21带动第二螺纹杆15转动,第二螺纹杆15带动驱动块16移动,驱动块16带动放置板6移动,直至合适位置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两根竖板(3),四根所述竖板(3)的下端均与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内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设有用于对升降板(2)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5),所述升降板(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放置板(6),所述升降板(2)内设有用于对放置板(6)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两根竖板(3),四根所述竖板(3)的下端均与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内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设有用于对升降板(2)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5),所述升降板(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放置板(6),所述升降板(2)内设有用于对放置板(6)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机械式垂直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竖板(3)靠近升降板(2)一端的滑槽(8),所述滑槽(8)内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所述第一螺纹杆(9)外螺纹套设有螺纹块(10),所述螺纹块(10)远离滑槽(8)内底部的一端与升降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第一螺纹杆(9)的下端均转动贯穿竖板(3)与底板(1)并延伸至空腔(4)内,所述空腔(4)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驱动轴与其中一根第一螺纹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相邻两根第一螺纹杆(9)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12)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曰吉
申请(专利权)人:邹曰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