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29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由上膜盒、下膜盒、气缸、膜片、弹簧以及螺栓构成,其中,下膜盒与上膜盒扣合安装,膜片和弹簧均安装于下膜盒和上膜盒之间的安装腔内,气缸与下膜盒固定连接,螺栓穿过气缸上的安装孔,安装于下膜盒的螺孔内,且在螺栓的下部设置有与下膜盒和上膜盒之间的安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在螺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该调压阀执行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A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ctuator controlled by oil and gas m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
本技术公开涉及调压阀的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调压阀主要由执行机构和阀体组成,其中,执行机构是调节阀的推力部件,其按照控制产生相应的推力,推动阀体动作。现有的调压阀多为电控比例调压阀,其中的执行机构为电动执行器、电动头,该执行机构是通过控制中心给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阀门的开度。通常而言,上述的电动执行器均存在成本较高,仅适用于较低压力工况,无法适用于较高压力工况等问题。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执行机构,以用于调压阀,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以至少解决以往电动执行器存在的成本高以及无法适用于较高压力工况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其该执行机构包括:上膜盒1、下膜盒2、气缸3、膜片4、弹簧5以及螺栓6;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扣合安装,且在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下膜盒2上设置有螺孔21;所述气缸3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且在所述气缸3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气缸3的敞口端扣装于所述下膜盒2的外侧,在所述气缸3的封闭端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31,且所述安装孔31与所述螺孔21同轴设置;所述膜片4安装于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所述弹簧5位于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且所述弹簧5一端与所述膜片4相抵,另一端与所述上膜盒1相抵;所述螺栓6的下端端部穿过所述气缸3上的安装孔31后,螺纹安装于所述下膜盒2中的螺孔21内,所述螺栓6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气流通道61,在所述螺栓6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气流通道61连通的进气孔62,且所述进气孔62位于所述气缸3的内部,所述气流通道61与所述下膜盒2和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连通。优选,所述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还包括:单向节流阀7,所述单向节流阀7安装于所述气缸3的进气口处。进一步优选,所述膜片4的中央设置有沿着轴向向外延伸的限位轴41,所述弹簧5套装于所述限位轴41的外部。进一步优选,所述下膜盒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22,且所述凹槽22与所述膜片4同轴设置,且所述凹槽22的口径小于所述膜片4的口径。本技术提供的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由上膜盒、下膜盒、气缸、膜片、弹簧以及螺栓构成,其中,下膜盒与上膜盒扣合安装,膜片和弹簧均安装于下膜盒和上膜盒之间的安装腔内,气缸与下膜盒固定连接,螺栓穿过气缸上的安装孔,安装于下膜盒的螺孔内,且在螺栓的下部设置有与下膜盒和上膜盒之间的安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在螺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执行机构的油气混合控制,具体而言,该执行器使用时,以油作为工作介质,且该介质油与安装腔内的膜片接触,工作时,从气缸的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后,从螺栓侧壁上的进气孔进入到气流通道中,与介质油相遇并推动介质油,介质油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推动膜片运动,并由弹簧进行复位,进而实现与膜片连接的阀体进行相应运动,完成执行机构推动阀体动作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而且由于该执行机构采用油作为工作介质,可承受较高压力。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解决现有调压阀执行机构,存在的成本高以及无法适用于较高压力工况等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调压阀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由油气混合控制,具体而言,参见图1,该执行机构主要由上膜盒1、下膜盒2、气缸3、膜片4、弹簧5以及螺栓6构成,其中,下膜盒2与上膜盒1扣合安装,当下膜盒2与上膜盒1扣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了安装腔,在下膜盒2上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螺孔21,气缸3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且在气缸3上设置有进气口,气缸3的敞口端扣装于下膜盒2的外侧,此时,气缸3和下膜盒2围成腔室,可用于输入气体的存储,在气缸3的封闭端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31,且安装孔31与螺孔21同轴设置,膜片4和弹簧5均安装于下膜盒2与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且膜片4靠近于下膜盒2,弹簧5一端与膜片4相抵,另一端与上膜盒1相抵,螺栓6的下端端部穿过气缸3上的安装孔31后,螺纹安装于下膜盒2中的螺孔21内,螺栓6的下部为中空结构,沿轴向设置有气流通道61,在螺栓6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气流通道61连通的进气孔62,其中,进气孔62位于气缸3的内部,气流通道61与下膜盒2和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连通。上述执行机构的具体使用方法为:使用时,以油作为工作介质,且该介质油与安装腔内的膜片接触,工作时,从气缸的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后,从螺栓侧壁上的进气孔进入到气流通道中,与介质油相遇并推动介质油,介质油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推动膜片运动,并由弹簧进行复位,进而实现与膜片连接的阀体进行相应运动,完成执行机构推动阀体动作的目的,其中,通过控制输入气缸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就可以实现调节执行机构推动阀体动作的幅度,进而完成阀体开度的调节,实现调压目的。为了实现输入气缸中压缩空气的流量控制,提高气压控制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在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中还设置有单向节流阀7,该单向节流阀7安装于气缸3的进气口处。为了实现对弹簧的进一步限位,提高该执行机构的运行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在膜片4的中央设置有沿着轴向向外延伸的限位轴41,弹簧5套装于限位轴41的外部。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执行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在下膜盒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22,且凹槽22与膜片4同轴设置,且凹槽22的口径小于所述膜片4的口径,将凹槽22与膜片4同轴设置主要是为了膜片与基质油接触后受力均匀,便于膜片在弹簧作用下进行复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膜盒(1)、下膜盒(2)、气缸(3)、膜片(4)、弹簧(5)以及螺栓(6);/n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扣合安装,且在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下膜盒(2)上设置有螺孔(21);/n所述气缸(3)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且在所述气缸(3)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气缸(3)的敞口端扣装于所述下膜盒(2)的外侧,在所述气缸(3)的封闭端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31),且所述安装孔(31)与所述螺孔(21)同轴设置;/n所述膜片(4)安装于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n所述弹簧(5)位于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且所述弹簧(5)一端与所述膜片(4)相抵,另一端与所述上膜盒(1)相抵;/n所述螺栓(6)的下端端部穿过所述气缸(3)上的安装孔(31)后,螺纹安装于所述下膜盒(2)中的螺孔(21)内,所述螺栓(6)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气流通道(61),在所述螺栓(6)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气流通道(61)连通的进气孔(62),且所述进气孔(62)位于所述气缸(3)的内部,所述气流通道(61)与所述下膜盒(2)和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混合控制的调压阀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膜盒(1)、下膜盒(2)、气缸(3)、膜片(4)、弹簧(5)以及螺栓(6);
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扣合安装,且在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下膜盒(2)上设置有螺孔(21);
所述气缸(3)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且在所述气缸(3)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气缸(3)的敞口端扣装于所述下膜盒(2)的外侧,在所述气缸(3)的封闭端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31),且所述安装孔(31)与所述螺孔(21)同轴设置;
所述膜片(4)安装于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
所述弹簧(5)位于所述下膜盒(2)与所述上膜盒(1)之间的安装腔内,且所述弹簧(5)一端与所述膜片(4)相抵,另一端与所述上膜盒(1)相抵;
所述螺栓(6)的下端端部穿过所述气缸(3)上的安装孔(31)后,螺纹安装于所述下膜盒(2)中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宇新张春光李上青刘光恒杨煜兵陈大磊黄晶安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伯淼水处理有限公司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