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15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包括主箱和副箱,所述主箱中设有一轴、二轴、以及分布在二轴两侧的两个第一中间轴,所述副箱中设有输出轴和分布在输出轴两侧的两个第二中间轴,所述二轴上设有两个第一同步器,第一同步器为双锥贴碳锁环式惯性同步器,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同步器,第二同步器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其中,第二同步器中的高挡位同步环为单锥贴碳同步环,第二同步器中的低挡位同步环为双锥贴碳同步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同步器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在换挡时,所述锁环式惯性同步器的摩擦锥面间能够产生摩擦力矩,该摩擦力矩促使同步器齿套与要挂挡的挡位齿轮的转速达到同步,从而实现同步无冲击换挡,使得换挡更加舒适。

A double intermediate shaft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车辆的可靠性也在逐步提高,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对操控性的需求日益凸显。目前,市面上的中型、重型汽车为保证可靠性,大多采用双中间轴变速器,要提高操控性,就需要设置同步器。但同步器组成零件多,同步过程中各零件要在较短时间内稳定的连续动作,才能可靠同步。双中间轴变速器的浮动特性使得设置的同步器不能在稳定的条件下工作,往往会出现没有完全同步就完成换挡的情况,这会造成换挡过程中产生冲击异响,换挡性能不佳,影响了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以消除换挡过程中的冲击异响,从而能够提高换挡性能和驾驶舒适性。为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包括主箱和副箱,所述主箱中设有一轴、二轴、以及分布在所述二轴两侧的两个第一中间轴,所述副箱中设有输出轴和分布在所述输出轴两侧的两个第二中间轴,所述二轴上设有两个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为双锥贴碳锁环式惯性同步器,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器中的高挡位同步环为单锥贴碳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器中的低挡位同步环为双锥贴碳同步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器中的外环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同步器中的齿毂的内槽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高度为0.3-0.8mm,所述凸起与齿毂的径向配合间隙为0.4-0.8mm。进一步地,还包括换挡摇臂,所述换挡摇臂包括摇臂本体,所述摇臂本体上具有拉丝连接销孔和配重部,所述配重部呈扇形,所述配重部与摇臂本体一体成型,所述配重部的中部设有通孔,其中,所述配重部相对于摇臂本体向下偏置,并且沿通孔轴向方向的壁厚大于摇臂本体的壁厚。进一步地,所述二轴上的齿轮为空套齿轮,所述二轴上的齿轮与对应的处于两个第一中间轴上的齿轮同时啮合,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为空套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与对应的处于两个第二中间轴上的齿轮同时啮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的同步器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在换挡时,所述锁环式惯性同步器的摩擦锥面间能够产生摩擦力矩,该摩擦力矩促使同步器齿套与要挂挡的挡位齿轮的转速达到同步,从而实现同步无冲击换挡,使得换挡更加舒适。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的内部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的外部结构;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同步器的外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同步器中的外环与齿毂配合示意图;图7为换挡摇臂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7所示换挡摇臂的侧视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一轴;2、二轴;3、第一中间轴;4、输出轴;5、第二中间轴;6、第一同步器;61、外环;611、凸起;62、齿毂;63、中环;64、内环;65、同步器齿套;66、滑块;7、第二同步器;8、换挡摇臂;81、摇臂本体;811、拉丝连接销孔;812、配重部;813、通孔;9、拨叉;100、主箱;200、副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的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包括主箱100和副箱200,其中,所述主箱100中设有一轴1、二轴2、第一中间轴3、以及倒挡轴,所述副箱200中设有输出轴4和第二中间轴5。其中,所述第一中间轴3设有两根,对称分布在所述二轴2的两侧,所述第二中间轴5设有两根,对称分布在所述输出轴4的两侧。其中,所述二轴2上设有两个第一同步器6,并且所述第一同步器6为双锥贴碳锁环式惯性同步器,以实现四个挡位的同步换挡,所述第一同步器6包括双锥同步环、同步器齿套65、滑块66、以及齿毂62,所述双锥同步环包括外环61、中环63、以及内环64。两个所述第一同步器6的结构一样,两个所述第一同步器6中的双锥同步环、同步器齿套65、以及滑块66均可以互换,通用化设计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装配性。所述输出轴4上设有第二同步器7,所述第二同步器7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以实现两个挡位的同步换挡,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高挡位同步环为单锥贴碳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低挡位同步环为双锥贴碳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高挡位同步环只有外环,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低挡位同步环包括外环、中环、以及内环,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高挡位同步环与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低挡位同步环的外环通用,可以互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所述第一同步器6中的外环61外表面上等分设置有12个凸起611,所述凸起611与所述外环61一端平齐,并向另一端延伸至花键齿端面,所述凸起611高度0.5mm、宽度2mm,所述凸起611与所述第一同步器6中的齿毂62的内槽间隙配合,半径方向配合间隙为0.6mm,径向配合间隙合理,同步环的姿态更加稳定,能够避免外环61与齿毂62撞击,进一步确保了换挡无冲击。汽车的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手柄、换挡拉丝、换挡摇臂、换挡轴,所述换挡摇臂通过换挡轴与变速器内部连接,在整车手动换挡时,换挡手柄操纵换挡拉丝,换挡拉丝操纵换挡摇臂,所述换挡摇臂的结构直接影响着换挡舒适性。如图2以及图7、8所示,本技术的变速器的外部连接有换挡摇臂8,所述换挡摇臂8通过换挡轴与变速器内部连接,所述换挡摇臂8包括摇臂本体81,所述摇臂本体81上具有拉丝连接销孔811,所述拉丝连接销孔811用于连接换挡拉丝,具体为所述拉丝连接销孔811处固接换挡摇臂销,所述换挡摇臂销与换挡拉丝固连,从而使得摇臂本体81与换挡拉丝孔销式连接。所述摇臂本体81上还具有配重部812,所述配重部812与摇臂本体81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摇臂本体81的一端与换挡轴连接,所述配重部812处于摇臂本体81的远离换挡轴的另一端,所述配重部812呈扇形构造,并且所述配重部812的中心部设有通孔813,其中,所述配重部812相对于摇臂本体81向下偏置,并且沿通孔813轴向方向的壁厚大于摇臂本体81的壁厚,以使所述配重部812的重心处于所述拉丝连接销孔811中心的斜下方。本技术中的换挡摇臂与换挡拉丝的连接方式为孔销式连接,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旋转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包括主箱(100)和副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100)中设有一轴(1)、二轴(2)、以及分布在所述二轴(2)两侧的两个第一中间轴(3),所述副箱(200)中设有输出轴(4)和分布在所述输出轴(4)两侧的两个第二中间轴(5),所述二轴(2)上设有两个第一同步器(6),所述第一同步器(6)为双锥贴碳锁环式惯性同步器,所述输出轴(4)上设有第二同步器(7),所述第二同步器(7)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高挡位同步环为单锥贴碳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低挡位同步环为双锥贴碳同步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包括主箱(100)和副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100)中设有一轴(1)、二轴(2)、以及分布在所述二轴(2)两侧的两个第一中间轴(3),所述副箱(200)中设有输出轴(4)和分布在所述输出轴(4)两侧的两个第二中间轴(5),所述二轴(2)上设有两个第一同步器(6),所述第一同步器(6)为双锥贴碳锁环式惯性同步器,所述输出轴(4)上设有第二同步器(7),所述第二同步器(7)为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高挡位同步环为单锥贴碳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器(7)中的低挡位同步环为双锥贴碳同步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器(6)中的外环(61)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凸起(611),所述凸起(611)与所述第一同步器(6)中的齿毂(62)的内槽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骏伟姜正军龙辉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