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90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桩本体、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充电接头一端设置有车体的充电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子,充电接头的电源对接口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触点电源对接口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供电线束连接有对接头,所述的对接头上设置有第二触点,对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接头与对接头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地坑立体车库的充电需求,能够根据不同车型上充电口进行充电桩本体位置的自动调整和插接。

A charging device for stereo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现在制约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在于充电问题,新能源汽车只能在特定的位置处充电,而且充电时间相对较长,在充电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传统上的车库上还可以通过增设充电桩的形式,但是对于在立体车库上就不能简单的通过增设充电桩的形式来解决了,需要考虑的技术难题比较多。对于地上简易升降立体车库,可以直接将充电桩直接设置在汽车托盘上,车主在停车后可以直接连接充电桩到汽车的充电口上,但是对于地坑式立体车库,在车主停车后需要通过转运平台将车辆送至汽车托盘上,车主无法直接接触充电桩,不能完成充电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适用于地坑式立体车库的车辆充电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桩本体、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充电接头一端设置有车体的充电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子,充电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对接口,充电接头的电源对接口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触点,且第一触点与充电端子之间电连接,电源对接口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供电线束连接有对接头,所述的对接头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接头沿车体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对接头上设置有第二触点,对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接头与对接头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丝杠和固定在汽车托盘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导轨,第一丝杠与第一导轨相平行设置,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导轨的一端,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汽车托盘的长度方向,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充电桩本体通过第一丝母与第一丝杠连接。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支架、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丝杠和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导轨,第二丝杠与第二导轨相平行设置,所述的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上,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的上端,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上,充电桩本体通过第二丝母与第二丝杠连接。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齿条和导向支撑杆,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固定在充电桩本体上,所述的齿条滑动穿过充电桩本体,且第三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和导向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车体的宽度方向,且齿条的端部与导向支撑杆的端部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对接头连接在齿条的端部,所述的供电线束通过若干挂环滑动设置在导向支撑杆上,所述的挂环间隔连接在供电线束上。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对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套筒,所述的对接套筒的内径大于电源对接头的外径4-6mm。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充电接头上的发射器和设置在对接头上的接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立体车库设置有转运平台,转运平台处会放置有大量的充电接头,车主先将车辆开至转运平台上,且如果需要充电的话,车主取充电接头,并将充电接头的充电端子插入到车辆的充电口内,随后车主离开转运平台,通过立体车库内置算法,转运平台将车辆运送至于充电接头相对应的车库内,车辆到达车库的汽车托盘上时,通过充电接头与对接头之间的定位装置,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先动作,将充电桩本体移动至于与充电接头相对应的位置,然后控制第三驱动电机动作,直至充电接头上的第一触点与对接头上的第二触点相接触,第一对接磁铁与第二对接磁铁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本技术适用于地坑立体车库的充电需求,能够根据不同车型上充电口进行充电桩本体位置的自动调整和插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对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车体,2、汽车托盘,3、第一导轨,4、第一丝母,5、第一丝杠,6、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滑块,8、安装支架,9、充电桩本体,10、齿轮,11、第三驱动电机,12、第二导轨,13、第二驱动电机,14、齿条,15、导向支撑杆,16、供电线束,17、挂环,18、对接头,19、充电接头,20、对接套筒,21、第二对接磁铁,22、第二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的立体车库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接头19、充电桩本体9、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9沿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9沿车体1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与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丝杠5和固定在汽车托盘2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导轨3,第一丝杠5与第一导轨3相平行设置,第一驱动电机6固定在第一导轨3的一端,第一导轨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汽车托盘2的长度方向,所述的充电桩本体9通过第一滑块7设置在第一导轨3上,充电桩本体9通过第一丝母4与第一丝杠5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支架8、第二驱动电机13、与第二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丝杠和设置在安装支架8上的第二导轨12,第二丝杠与第二导轨12相平行设置,所述的安装支架8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7上,第二导轨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体1的高度方向,第二驱动电机13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12的上端,所述的充电桩本体9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12上,充电桩本体9通过第二丝母与第二丝杠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头19一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桩本体、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充电接头一端设置有车体的充电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子,充电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对接口,充电接头的电源对接口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触点,且第一触点与充电端子之间电连接,电源对接口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供电线束连接有对接头,所述的对接头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接头沿车体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对接头上设置有第二触点,对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接头与对接头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桩本体、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沿车体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充电接头一端设置有车体的充电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子,充电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对接口,充电接头的电源对接口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触点,且第一触点与充电端子之间电连接,电源对接口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供电线束连接有对接头,所述的对接头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接头沿车体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对接头上设置有第二触点,对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对接磁铁,所述的充电接头与对接头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丝杠和固定在汽车托盘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导轨,第一丝杠与第一导轨相平行设置,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导轨的一端,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汽车托盘的长度方向,所述的充电桩本体通过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充电桩本体通过第一丝母与第一丝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华李通张万青常天资安子怡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筑友泊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