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阁专利>正文

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80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的端部设置有排污口,水槽中设置有延伸至排污口处的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若干导辊以及链带,其中一个导辊上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链带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所述链带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刮板,所述排污管道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排污管道分隔为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所述下排污管道的底内壁与水槽底内壁相连接,所述链带沿水槽、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更低,且粉尘分离效果较好的除尘抛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抛光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时,高速旋转的抛光轮压向工件,使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光亮的加工表面,但是在打磨抛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大量的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甚至是爆炸的危险。现有的除尘抛光机通常采用的是喷淋式除尘法,机体内部形成喷雾后与粉尘接触来进行吸附粉尘,从而起到除尘的目的,在除尘抛光机的后端设置有对粉尘和水进行分离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一般包括有水槽。传统的除尘抛光机会在水槽上方设置一由滚轴驱动运动的滤网,粉尘和水的混合物落到滤网上,通过滤网将粉尘带走,经过分离的水直接落入到水槽中,便于循环使用。但由于需要不断消耗滤网,成本较高,滤网用完之后还需要经常性进行更换,操作十分不便。众所周知,粉尘与水的混合后,粉尘基于其张力一般漂浮在水的表面或是沉入水的底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更低且粉尘分离效果较好的除尘抛光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的端部设置有排污口,水槽中设置有延伸至排污口处的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若干导辊以及套设在若干导辊上的链带,其中一个导辊上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链带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所述链带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刮板,所述排污管道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排污管道分隔为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所述下排污管道的底内壁与水槽底内壁相连接,所述链带沿水槽、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转动,所述刮板能够沿着水槽底内壁、上排污管道底内壁和下排污管道底内壁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在水槽中注水至链带上部位置,使链带上的刮板能够与漂浮于水面上的粉尘相接触。由于链带转动时能够带动刮板沿着水槽底内壁、上排污管道底内壁和下排污管道底内壁运动。通过往复驱动机构驱动链带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当刮板朝一个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漂浮于水面上的粉尘沿上排污管道底内壁至排污口处排出,当刮板朝另一个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沉积在水槽底部的粉尘沿水槽底内壁、下排污管道底内壁至排污口处排出。由于在粉尘和水的分离过程中,不需要消耗和更换滤网,也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操作较为方便。而且整体结构比较简单,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刮板随链带转动时能够将水面和水槽底部的粉尘刮除,提高了粉尘和水的分离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管道的端部朝斜上方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若干导辊包括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第一导辊设置在排污管道靠近其端部处,且第一导辊同时位于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导辊设置在排污管道与水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导辊设置在水槽的另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排污管道的端部朝斜上方方向倾斜延伸,刮板运动时,水依靠自身重力下落,不容易从排污口中漏出。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链带的转向和支撑作用,使链带更好地架设在上排污管道、下排污管道和水槽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口设置在下排污管道的底内壁上并位于第一导辊的下方处,第一导辊包括有与链带配合转动的滚轮,所述隔板其靠近排污口的一端朝排污口方向弯曲形成有弧形导向部,该弧形导向部具有朝下设置有凹口,所述第一导辊位于所述凹口中,弧形导向部上开设有供滚轮露出的缺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粉尘沿上排污管道底内壁向上运动时经由弧形导向部能够直接从排污口向下掉落,沿下排污管道底内壁向上运动时也能够从排污口中向下掉落,提高排污效果。弧形导向部上缺口的设置使得滚轮能够从弧形导向部的上部露出,以能够与链带转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弧形导向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设置在除尘抛光机后部的水槽1,水槽1优选得为长方形,水槽1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2,排污管道2的端部设置有排污口21,排污口21处开合设置有盖板22,水槽1中设置有延伸至排污口21处的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若干导辊以及套设在若干导辊上的链带31,在本实施例中链带31为两条且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一条或者更多,其中一个导辊上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4,往复驱动机构4包括三相电机以及控制运作的控制电路,基于控制电路的设定,所述往复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链带31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当然这种实现三相电机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的控制电路是非常常规的技术手段,在各领域都有运用。所述链带31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刮板32,刮板32可以是片状,也可以是条状,刮板32的长度以靠近水槽1和排污管道2两侧内壁为宜,所述排污管道2中设置有隔板23,隔板23将所述排污管道2分隔为上排污管道2a和下排污管道2b,所述下排污管道2b的底内壁与水槽1底内壁相连接,优选得下排污管道2b的底内壁与水槽1底内壁平滑连接,所述链带31沿水槽1、上排污管道2a和下排污管道2b转动,所述刮板32能够沿着水槽1底内壁、上排污管道2a底内壁和下排污管道2b底内壁运动。所述排污管道2的端部朝斜上方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若干导辊包括第一导辊331、第二导辊332和第三导辊333,第一导辊331设置在排污管道2靠近其端部处,且第一导辊331同时位于上排污管道2a和下排污管道2b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导辊332设置在排污管道2与水槽1的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辊332设置在下排污管道2b中,所述第三导辊333设置在水槽1的另一端。所述排污口21设置在下排污管道2b的底内壁上并位于第一导辊331的下方处,第一导辊331包括有与链带31配合转动的滚轮3311,所述隔板23其靠近排污口21的一端朝排污口21方向弯曲形成有弧形导向部231,该弧形导向部231具有朝下设置有凹口2311,所述第一导辊331位于所述凹口2311中,弧形导向部231上开设有供滚轮3311露出的缺口2312。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链带31为两条,因此与其对应连接的滚轮3311及与滚轮3311对应的缺口也均为两个,两个滚轮3311优选的靠近第一导辊331两端设置。所述排污管道2和水槽1侧壁之间形成有V型夹槽5,所述往复驱动机构4设置在V型夹槽5中,所述第一导辊331一端与往复驱动机构4之间通过皮带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辊331的滚轮3311上设置有能够与链带31啮合的齿部。所述V型夹槽5的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对排污管道2进行支撑的连接杆51,所述往复驱动机构4固定在水槽1侧壁上。以上实例,只是本技术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水槽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的端部设置有排污口,水槽中设置有延伸至排污口处的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若干导辊以及套设在若干导辊上的链带,其中一个导辊上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链带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所述链带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刮板,所述排污管道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排污管道分隔为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所述下排污管道的底内壁与水槽底内壁相连接,所述链带沿水槽、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转动,所述刮板能够沿着水槽底内壁、上排污管道底内壁和下排污管道底内壁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抛光机过滤装置,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水槽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的端部设置有排污口,水槽中设置有延伸至排污口处的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若干导辊以及套设在若干导辊上的链带,其中一个导辊上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链带间歇性地正反向转动,所述链带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刮板,所述排污管道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排污管道分隔为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所述下排污管道的底内壁与水槽底内壁相连接,所述链带沿水槽、上排污管道和下排污管道转动,所述刮板能够沿着水槽底内壁、上排污管道底内壁和下排污管道底内壁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抛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阁
申请(专利权)人:滕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