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648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废气吸收装置,其中,该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两端开口,并形成有风道,风道内盛装有用于吸收废气的吸收液,离心风机与壳体相连接,并且与进风口相连通,风道内还设置有提液件,提液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盛液部,连接部转动连接于壳体,并可在进风口一侧的空气驱动下相对于壳体转动,使得盛液部于风道和吸收液之间做往复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吸收液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反应不仅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而且提液件将吸收液抛洒向风道内的动力来源自于进风口流动的空气,因而减少了专用的动力装置,节省了制造成本和废气处理装置的运行成本。

Exhaust gas absorp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废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锥形瓶是一种常见的玻璃仪器,一般由硬质玻璃制成,质脆、易碎。外观呈平底圆锥状,纵剖面呈三角形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颈部上方有一个比颈部开阔的瓶口,可用由玻璃、软木或橡胶制作成的塞子封闭。瓶身多有数个刻度,以标示所盛物的容量。锥形瓶平底圆锥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倾倒。由于锥形瓶易碎的属性,因此在实验中常常需要用到废气吸收装置以防止其跌落损坏,目前实验室常常需要用到不同的规格的锥形瓶,但是废气吸收装置往往是固定口径的,这就需要多种规格的废气吸收装置以适应不同的尺寸的锥形瓶,不仅增加了实验成本,而且使用起来容易造成错乱,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吸收装置,旨在降低废气吸收装置运行时的耗能,节省运行成本。本技术提出的废气吸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用于盛装吸收液,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出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及提液件,所述提液件设于所述风道内,并设于所述吸收液的上部,所述提液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至少一盛液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所述进风口一侧的空气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盛液部于所述风道和所述吸收液之间做往复运动。可选地,所述盛液部包括连接杆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盛液件,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盛液件凹设形成盛液槽。可选地,所述盛液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盛液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废气吸收装置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铰接于所述壳体,并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导风板用以调节空气的流动方向。可选地,所述废气吸收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风道内,并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相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位于所述进风口一侧,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位于所述出风口一侧,所述吸收液和所述提液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可选地,所述废气吸收装置还包括多个吸收球,多个吸收球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可选地,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废气吸收装置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加液口,所述密封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加液口封堵。可选地,所述密封板正对于提液件设置,且至少部分呈透明设置。本技术废气吸收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两端开口,并形成有风道,风道内盛装有用于吸收废气的吸收液,离心风机与壳体相连接,并且与进风口相连通,风道内还设置有提液件,提液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盛液部,连接部转动连接于壳体,并可在进风口一侧的空气驱动下相对于壳体转动,使得盛液部于风道和吸收液之间做往复运动。废气吸收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离心风机将空气由进风口吹入风道内,流动的空气带动连接部转动,使得盛液部在风道和吸收液之间往复运动,由于盛液部可以盛装吸收液,因此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吸收液被抛洒向风道内,与风道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效果,净化的空气后的空气由出风口送出,经过气液分离器的吸收后送入大气中,如此即完成对废气的吸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废气吸收装置通过吸收液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反应不仅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而且提液件将吸收液抛洒向风道内的动力来源自于进风口流动的空气,因而减少了专用的动力装置,节省了制造成本和废气吸收装置的运行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废气吸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废气吸收装置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废气吸收装置141连接部110壳体142盛液部111风道1421连接杆110a进风口1422盛液件110b出风口150吸收液110c加液口160导风板120离心风机170中隔板130气液分离器180吸收球140提液件190密封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2本技术提出一种废气吸收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风道111,所述风道111用于盛装吸收液150,所述壳体110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111的进风口110a与出风口110b;离心风机120,所述离心风机120连接于所述壳体110,且所述离心风机120的风道出口与所述进风口110a相连通;气液分离器130,所述气液分离器130连接于所述壳体110,并与所述出风口110b相连通;以及提液件140,所述提液件140设于所述风道111内,并设于所述吸收液150的上部,所述提液件140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141和至少一盛液部142,所述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用于盛装吸收液,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n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出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n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及/n提液件,所述提液件设于所述风道内,并设于所述吸收液的上部,所述提液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至少一盛液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所述进风口一侧的空气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盛液部于所述风道和所述吸收液之间做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用于盛装吸收液,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
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出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及
提液件,所述提液件设于所述风道内,并设于所述吸收液的上部,所述提液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至少一盛液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所述进风口一侧的空气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盛液部于所述风道和所述吸收液之间做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部包括连接杆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盛液件,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盛液件凹设形成盛液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盛液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吸收装置还包括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科之源实验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