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板结构与上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51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床板结构,包含床架、支撑架以及床面件;多个床面件中包含第一床面与第二床面;床架包含第一型材,多个第一型材沿床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或宽度延伸方向成对布置;第一型材包含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第一床面安装至在第一限位部中;第二床面通过支撑架安装在第一床面上,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上,第二床面整体位于第二限位部中,或者到达第二限位部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床板结构的上下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床架采用的铝合金型材,下方床板通过卡槽进行固定,上方面板通过中间支撑型材平铺于上方,这样对于在下铺就寝的用户,不用仰面对上铝合金型材,用户的体验度大大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床板结构与上下床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床板结构与上下床。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家居小户型收到广大单身男女青年以及刚新婚不久的新人欢迎,怎样让30左右平方的小户型利用家居的变化达到理想居住体验成了各个家具以及家具企业的开发重点。现有的床板一般为单层板结构,一方面强度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床板的下端面通常使用型材或杆体支撑,美观上存在缺陷,特别是对于上下床组合,在下放如果设置床铺的话,在下铺的用户在就寝时,抬头看到例如铝合金的支持结构,对用户的体验不是很满意,不利于产品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板结构与上下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床板结构,包含床架、支撑架以及床面件;多个床面件中包含第一床面与第二床面;所述床架包含第一型材,多个第一型材沿床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或宽度延伸方向成对布置;第一型材包含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床面安装至在第一限位部中;第二床面通过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第一床面上,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上,第二床面整体位于第二限位部中,或者到达第二限位部的外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含托面与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部包含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呈阶梯形布置,第二限位面相对第一限位面位于床架内侧;所述托面与第一限位面呈夹角布置,第一床面与托面相接触。优选地,第一型材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限位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沿第一型材的横截面上,第二凹槽形状为C形;第二凹槽内部空间通过设置在槽底面上的开孔连通至第一空腔的内部空间。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含第二型材,所述第二型材包含依次连接的底座部、主体部以及翼展部;底座部、翼展部分别与第一床面、第二床面接触。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中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翼展部包含相对布置的L形结构,多个翼展部分别布置在主体部沿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下床,包含框架结构与上述的床板结构;多个床板结构中包含有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框架结构上。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包含构架板,所述第二床板转动安装在构架板上,第二床板相对构架板转动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收起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优选地,所述第二床板与构架板之间通过以下结构相连:转轴、气压杆;多个气压杆中包含有第一气压杆与第二气压杆,第一气压杆与第二气压杆之间的额定压力存在不同。优选地,第一床板上连接有爬梯,或者,所述框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梯柜;所述第一床板上设置有护栏。优选地,构架板与第一床板共同围成容物空间,第二床板在所述收起状态下整体位于容物空间中;所述构架板上还设置有镂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下方床板在平时不用试,可以进行上翻隐藏,节省占用空间;当要使用下方床板上,拉动正翻扶手,通过气压杆组件协作把下方床板拉下,用作床铺。2、在翻动下方床板时,通过2种不同压力的气压杆共同作用,使转动过程平缓顺滑。3、床架采用的铝合金型材,下方床板通过卡槽进行固定,上方面板通过中间支撑型材,平铺于上方,这样,对于在下铺就寝的用户,不用仰面对上铝合金型材,使用户的体验度大大升高。4、裸露在外的铝合金型材采用喷砂喷塑使外观美观,中间采用镂空形式,使重量大大降低,方便安装,运输以及存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床板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型材横截面形状示意图;图3为第二型材横截面形状示意图;图4为上下床中第二床板收起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下床中第二床板展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第一型材100翼展部203第一限位部110第二空腔210托面111第一床面301第一限位面112第二床面302第二限位部120第一床板401第二限位面121第二床板402第二凹槽122框架结构500第一空腔130构架板510第二型材200镂空孔511底座部201梯柜521主体部202护栏5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床板结构,包含床架、支撑架以及床面件;多个床面件中包含第一床面301与第二床面302;所述床架包含第一型材100,多个第一型材100沿床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或宽度延伸方向成对布置;第一型材100包含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限位部110与第二限位部120,所述第一床面301安装至在第一限位部110中;第二床面302通过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第一床面301上,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上,第二床面302整体位于第二限位部120中,或者到达第二限位部120的外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10包含托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12,第二限位部120包含第二限位面121;第一限位面112与第二限位面121呈阶梯形布置,第二限位面121相对第一限位面112位于床架内侧;所述托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12呈夹角布置,第一床面301与托面111相接触。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面112与第二限位面121之间存在过渡面,托面111、第一限位面112以及所述过渡面形成了卡槽结构,所述第一床面301卡入该卡槽结构中,并固定在到由第一型材100围成的床架上。优选地,第一型材100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130;所述第二限位面12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2,沿第一型材100的横截面上,第二凹槽122形状为C形;第二凹槽122内部空间通过设置在槽底面上的开孔连通至第一空腔130的内部空间。对于第二凹槽122,从槽口到槽底方向上,存在一个槽宽增大的位置,在图2中反应为第二限位面121从槽口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到达槽宽最大位置的上方。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包含第二型材200,所述第二型材200包含依次连接的底座部201、主体部202以及翼展部203;底座部201、翼展部203分别与第一床面301、第二床面302接触。所述主体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床架、支撑架以及床面件;多个床面件中包含第一床面(301)与第二床面(302);/n所述床架包含第一型材(100),多个第一型材(100)沿床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或宽度延伸方向成对布置;第一型材(100)包含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限位部(110)与第二限位部(120),所述第一床面(301)安装至在第一限位部(110)中;/n第二床面(302)通过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第一床面(301)上,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上,第二床面(302)整体位于第二限位部(120)中,或者到达第二限位部(120)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床架、支撑架以及床面件;多个床面件中包含第一床面(301)与第二床面(302);
所述床架包含第一型材(100),多个第一型材(100)沿床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或宽度延伸方向成对布置;第一型材(100)包含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限位部(110)与第二限位部(120),所述第一床面(301)安装至在第一限位部(110)中;
第二床面(302)通过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第一床面(301)上,沿床架高度延伸方向上,第二床面(302)整体位于第二限位部(120)中,或者到达第二限位部(120)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0)包含托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12),第二限位部(120)包含第二限位面(121);
第一限位面(112)与第二限位面(121)呈阶梯形布置,第二限位面(121)相对第一限位面(112)位于床架内侧;
所述托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12)呈夹角布置,第一床面(301)与托面(11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型材(100)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130);所述第二限位面(12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2),沿第一型材(100)的横截面上,第二凹槽(122)形状为C形;
第二凹槽(122)内部空间通过设置在槽底面上的开孔连通至第一空腔(130)的内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含第二型材(200),所述第二型材(200)包含依次连接的底座部(201)、主体部(202)以及翼展部(203);
底座部(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爱礼
申请(专利权)人:锯斧家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