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贴片及包括其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38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17
提供一种发热贴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发热贴片包括:基材,其为板状,具有柔韧性;电极部,其包括一对引线电极和一对分支电极,所述一对引线电极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以相互不电气连接且重叠既定长度的方式从所述一对引线电极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延长;发热部,其包括传导性发热物质,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配置于具有预定面积且彼此相向的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重叠部分,以便能够在供应电源时,在使所述一对分支电极导通的同时产生热;及一对罩构件,其为了防止所述电极部及发热部露出到外部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两面;所述发热部包括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预定间隔隔开配置的多个发热部,且所述多个发热部形成得具有彼此相同的电阻。

Heating patch and its warm device for skin cosmet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热贴片及包括其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贴片及包括其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面膜是含有诸如保湿剂、美白剂等对皮肤有用的多种成分的制品,含有活性物质或化妆品等,从而在附着于诸如脸部的皮肤时,向皮肤侧供应营养,用于让皮肤变得有弹力。这种面膜以无纺布等制作,以便大量的活性物质或化妆品能够被皮肤侧吸收。但是存在面膜含有的有效成分通过单纯吸收方式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皮肤吸收量和效能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以往的面膜正在利用多种改善有效成分或化妆品组合物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费用方面使制造成本上升,而相对于上升的价格,效率性则低下。作为替代方案,提出了通过面状发热体提供热的方式。但是,以往的方式由于是面状发热体单纯附着于外面体的形态,因而在应用于身体的弯曲部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与弯曲部位完全贴紧的问题,只是单纯地产生热,存在无法按均一温度发热的界限。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如上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伸缩性及柔软性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及包括其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体现均一发热温度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及包括其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贴片,包括:基材,其为板状,具有柔韧性;电极部,其包括一对引线电极和一对分支电极,所述一对引线电极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以相互不电气连接且重叠既定长度的方式从所述一对引线电极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延长;发热部,其包括传导性发热物质,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配置于具有预定面积且彼此相向的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重叠部分,以便能够在供应电源时,在使所述一对分支电极导通的同时产生热;及一对罩构件,其为了防止所述电极部及发热部露出到外部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两面;所述发热部包括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预定间隔隔开配置的多个发热部,且所述多个发热部形成得具有彼此相同的电阻。另外,所述发热贴片可以具有至少一部分沿长度方向包括宽度不固定的部分的形状。另外,所述一对分支电极可以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间隔隔开配置有多个,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形成得具有比彼此相邻的另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隔窄的间隔。此时,所述多个发热部可以通过调整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隔及被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覆盖的分支电极的侧部面积而具有彼此均一的电阻。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可以为传导性恒温发热物质,所述传导性恒温发热物质可以为正温度系数(PTC)物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可以以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体现,所述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包括:上述的两个发热贴片;及一对连接电缆,其与所述两个发热贴片分别电气连接,一端部侧与同外部电源设备连接的另一电缆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可以以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体现,所述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包括:上述的两个发热贴片;一对连接电缆,其与所述两个发热贴片分别电气连接;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一对连接电缆,具有预定长度,以便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身体;及电池,其与所述一对连接电缆电气连接,内置于所述连接构件。此时,所述电池可以为柔性电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基材以具有微细气孔的纳米纤维网形成,确保柔韧性及伸缩性,从而即使在弯曲的附着部位,也可以容易地附着,可以提高与皮肤的贴紧力。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发热部按均一温度发热,可以减小不同位置的温度偏差。由此,有效成分可以被均匀吸收到皮肤侧。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热贴片的概略图,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热贴片可应用的电极部及发热部在基材形成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热贴片可应用的电极部和发热部的配置关系的图,图4是模拟图示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热贴片中,电极部及发热部在基材形成的方式的图,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热贴片的概略图,图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发热贴片的概略图,图7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的图,图8是图7的分离图,图9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可应用的电极部及发热部的图,图10是从上部观察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可应用的电极部及发热部的图,图1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中的传导性发热物质介于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中的电缆与电极部的电气连接关系的概略图,图1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的概略图,图1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发热贴片的概略图,图1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的概略图,而且,图1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皮肤美容用温热装置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附图为参考,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相异的形态体现,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为了在附图中明确说明本专利技术,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通篇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热贴片100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110、电极部120、发热部130及罩构件140。所述基材110可以为具有预定面积的板状的形态。这种基材110可以支撑至少在一面形成的电极部121、122及发热部130。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基材110可以具有与所述罩构件140大致相同的形状,可以配置于所述罩构件140的一面或内部。此时,所述基材110可以由具有柔韧性及柔软性的材质构成。由此,即使所述基材110因外力而变形,在所述基材110的至少一面形成的电极部120也可以防止发生裂隙。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基材110可以以具有微细气孔的纳米纤维网形成。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基材110如图4所示,可以是以三维网络结构堆积的纳米纤维网,以便包含合成高分子的纳米纤维112具有微细气孔114。此时,在所述电极部120利用传导性膏或传导性物质而在所述基材110的一面形成的情况下,所述传导性膏可以填充于所述微细气孔114侧。由此,所述基材110可以执行图案形成所述电极部120的电路基板的作用,从而可以替代曾用作柔性电路基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因此,所述基材110与以往的柔性电路基板相比,可以提高折弯或复原力。换言之,所述基材110与以往柔性电路基板相比,可以提高柔韧性及柔软性,即使折叠或起皱,也可以通过经提高的复原力而复原为原状。另外,所述电极部120以膏的粒子或传导性物质的粒子填充于所述基材110的表面以及在基材110上形成的微细气孔114侧的形态构成,因而构成所述电极部120的电极图案,即使所述基材110折弯或起皱,也可以显著减小发生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贴片,其中,包括:/n基材,其为板状,具有柔韧性;/n电极部,其包括一对引线电极和一对分支电极,所述一对引线电极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以相互不电气连接且重叠既定长度的方式从所述一对引线电极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延长;/n发热部,其包括传导性发热物质,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配置于具有预定面积且彼此相向的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重叠部分,以便能够在供应电源时,在使所述一对分支电极导通的同时产生热;/n一对罩构件,其为了防止所述电极部及发热部露出到外部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两面;/n所述发热部包括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预定间隔隔开配置的多个发热部,且所述多个发热部形成得具有彼此相同的电阻。/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31 KR 10-2017-0067790;20171212 KR 10-2017-011.一种发热贴片,其中,包括:
基材,其为板状,具有柔韧性;
电极部,其包括一对引线电极和一对分支电极,所述一对引线电极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以相互不电气连接且重叠既定长度的方式从所述一对引线电极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延长;
发热部,其包括传导性发热物质,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配置于具有预定面积且彼此相向的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重叠部分,以便能够在供应电源时,在使所述一对分支电极导通的同时产生热;
一对罩构件,其为了防止所述电极部及发热部露出到外部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两面;
所述发热部包括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预定间隔隔开配置的多个发热部,且所述多个发热部形成得具有彼此相同的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片,其中,
所述基材为具有微细气孔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片,其中,
所述引线电极形成得具有比所述分支电极相对更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片,其中,
所述一对分支电极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间隔隔开配置有多个,
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隔形成得具有比彼此相邻的另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隔窄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片,其中,
所述多个发热部通过调整所述一对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隔及被所述传导性发热物质覆盖的分支电极的侧部面积而具有彼此均一的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片,其中,
所述发热部的宽度形成得具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寅踊具松熙李智贤张仙虎吕寅泰
申请(专利权)人:阿莫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