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ell纠缠态的半量子对话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密码学领域。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基于Bell纠缠态的半量子对话方法,实现一个量子通信者和一个经典通信者之间的相互通信。
技术介绍
经典密码的安全性依赖于数学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但在量子并行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面前是脆弱的。幸运的是,Bennett与Brassard[1]在1984年专利技术的量子密码基于量子力学的规律能够达到无条件安全。量子对话(Quantumdialogue,QD),作为量子密码最重要的应用之一,近年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2-11]。然而,先前的QD方法[2-11]总是要求两个通信者都具备量子能力。在2007年,Boyer等[12]首次提出了半量子的概念,使得在一个量子通信者和一个经典通信者之间建立密钥成为可能。根据Boyer等[12-13]的定义,由于不涉及任何量子叠加态,正交基{|0>,|1>}(即Z基)被认为是经典的。而且,一个通信者如果被受限于以下四种操作,那么她将被称为是经典的:(1)用经典基测量量子比特;(2)制备(新的)量子比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ell纠缠态的半量子对话方法,通过利用来自一个Bell纠缠态的两个粒子的纠缠相关性来克服信息泄露问题;利用两次安全检测和一次经典一次一密加密来保证针对一个外在Eve的主动攻击的安全性;与传统的无信息泄露量子对话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它不要求两个通信者都具备量子能力;共包括以下五个过程:/nS1)Alice制备4N个Bell纠缠态都处于|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ell纠缠态的半量子对话方法,通过利用来自一个Bell纠缠态的两个粒子的纠缠相关性来克服信息泄露问题;利用两次安全检测和一次经典一次一密加密来保证针对一个外在Eve的主动攻击的安全性;与传统的无信息泄露量子对话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它不要求两个通信者都具备量子能力;共包括以下五个过程:
S1)Alice制备4N个Bell纠缠态都处于|Φ+>HT,其中H和T代表每个Bell纠缠态的两个粒子;然后Alice将这些Bell纠缠态分成两个粒子序列,SH和ST,其中SH由这些Bell纠缠态的所有H粒子构成,ST由这些Bell纠缠态的所有T粒子构成;最后,Alice将ST发送给Bob并将SH保存在自己手中;
S2)为了检查ST的传送是否安全,Bob从ST中随机挑选出一半粒子;对于每个被选中的粒子,Bob随机选择返回它(这种行动被称为“CTRL”)或用Z基测量它并返回相同的量子态(这种行动被称为“SIFT”);Alice用一个存储器暂时保管接收到的粒子;在听到Alice收到的消息后,Bob宣布哪些粒子他选择进行CTRL和哪些粒子他选择进行SIFT;为方便起见,ST中Bob选择进行CTRL的粒子被称为TCTRL,ST中Bob选择进行SIFT的粒子被称为TSIFT;SH中TCTRL和TSIFT的相应粒子分别被称为HCTRL和HSIFT;而且,将ST中除TCTRL和TSIFT外的粒子构成的粒子序列称为S'T,将SH中除HCTRL和HSIFT外的粒子构成的粒子序列称为S'H;换句话说,S'T=ST-TCTRL-TSIFT和S'H=SH-HCTRL-HSIFT;为了检测CTRL粒子的错误率,Alice对HCTRL和TCTRL的每对粒子施加Bell基测量并将她的测量结果与制备的相应初始态进行比较;显然,如果不存在窃听者,Alice的测量结果应当总是|Φ+>HT;为了检测SIFT粒子的错误率,Alice对HSIFT的每个粒子和TSIFT的相应粒子施加Z基测量;而且,Bob公布他对TSIFT每个粒子的测量结果;Alice比较这些测量结果;显然,如果不存在窃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