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18997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56
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当前对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专一性差,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不能现场在线检测及监测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碳纤维,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2)黄曲霉毒素抗体的固定;(3)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获得标准曲线,y=0.1296+0.03774x,线性相关系数R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菌产生的有毒、致癌性次生代谢产物,是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大、毒性最强的一种。由于黄曲霉毒素经常在食品和农产品中被发现,它们在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问题。在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高,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因此,对人、家畜、家禽的健康威胁极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最高限量作为食品和饲料的强制性标准。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鉴定法及免疫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结合仪器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利用黄曲霉毒素具有荧光性,可以进行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该法专一性差、灵敏度低,一般只作为化学分析法的佐证;利用酶及生化技术的免疫分析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较准确快速,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是金电极,所述金电极上修饰有碳纤维,纳米金,黄曲霉毒素B1抗体和BS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是金电极,所述金电极上修饰有碳纤维,纳米金,黄曲霉毒素B1抗体和BSA。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电极表面分别滴凃碳纤维和纳米金,孵育后得到修饰的金电极,然后在电极表面滴凃黄曲霉毒素B1抗体进行孵育,得到的抗黄曲霉毒素B1的电极经BSA孵育,得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碳纤维,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以电极面积为基准计,每平方毫米金电极表面滴加0.5-1μl的碳纤维,23-27℃孵育90-120min,再在每平方毫米金电极表面滴加0.5-1μl纳米金,23-27℃孵育90-120min,获得AuNPs/CF/Au电极;
(2)黄曲霉毒素B1抗体的固定:以电极面积为基准计,每平方毫米的AuNPs/CF/Au电极表面滴加0.5-1ul质量浓度为10-30μg/mL的黄曲霉毒素B1抗体,23-27℃孵育60-90min,获得anti-AFB1/AuNPs/CF/Au电极;
(3)BSA的封闭:以电极面积为基准计,每平方毫米的anti-AFB1/AuNPs/CF/Au电极表面滴加0.9-1.2μl质量浓度为2.5%-3%的BSA,23-27℃孵育60-90min,获得检测AFB1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制备碳纤维,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以电极面积为基准计,每平方毫米金电极表面滴加0.7μl的碳纤维,25℃孵育90min,再在每平方毫米金电极表面滴加0.7ul的纳米金,25℃孵育90min,获得AuNPs/CF/Au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苹孙霞刘中合郭业民赵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