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844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河流生态技术领域的生态护岸,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生态连接板、生态观景廊道和斜坡绿化带。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上部设置生态观景廊道,中部加生态连接板和锚杆,加固了护岸结构,减少结构下沉和平移,提高护岸工程整体稳定性。所述的生态连接板上设置生态孔,有利于河道和岸坡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所述生态观景廊道上种植绿色景观植物,既可以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又可以绿化护岸。本发明专利技术因为采用透水结构,能很好的实现水陆横向连通,解决了封闭性硬性护岸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问题,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能够同时满足工程性、生态性、景观性的要求。

A kind of ecological bank protection for wandering river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
本专利技术属河流生态
的生态护岸,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水环境、水域的景观及其生态系统。所以在黄河河岸治理中,应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基础,在考虑护岸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考虑护岸结构的连通性对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积极为水生生物创造栖息地、繁衍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水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陈照方.黄河提防生态护岸及景观设计探讨[J].绿色科技,2011,(09):37-38.)。建国以来,经过多年来的河道整治与建设,黄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段,由于携带的悬移质泥沙较多,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稳定的游荡性河段,该河段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河势变化无常,河床冲淤剧烈呈堆积上升趋势,时有“悬河”、“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发生,对两岸防洪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杨石磊.实体丁坝群与透水桩坝护岸机理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为了减轻游荡性主流对两岸的破坏,需要有效的对两岸进行治理,传统的护岸治理一般仅涉及防洪、输水和航运功能以及避免河床免遭冲刷等作用。而将原有的天然的岸坡改为混凝土、砌石等硬性工程护坡。这些工程护岸大多是封闭性的硬性结构,阻断了河流的横向连接,阻断了陆地与河流物质能量交换,降低了河流的自净化能力。阻断了河流动植物、微生物与陆地的生态循环,使河流中的部分生物失去了岸坡栖息地。所以传统的护岸工程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性的要求。在传统护岸改进的基础上,出现了桩式结构,是河道整治工程的一种新结构形式,其作用是通过透水、缓溜落淤控制河势,达到控导主溜的目的(史兴顺.透水桩坝在引石过渭倒虹加固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地下水,2015,37(05):176-180.)。同时这种结构又具有透水性,实现水陆横向连接。但是近些年由于桩长不足,桩基不稳,容易出现沉降、倒桩、断桩等问题。以往,国内外关于河岸保护大多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等硬性块体结构,仅考虑稳定性而忽视了护岸的生态性,这些结构虽然在保持岸坡稳定,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对景观、生态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水土与陆地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刘盈斐.多孔隙生态护岸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基于此,如何实现护岸生态性要求,实现水陆横向连接,保持物种多样性,增强水质净化能力,同时又要满足护岸结构的稳定性,既要保持自身结构稳定,又能维持岸坡稳定,固土防蚀,削减河势,减少急流及波浪对岸坡的冲刷,同时还能满足绿色景观要求,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护岸结构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工程结构性、生态性、景观性要求的适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结构。该护岸结构稳定,采用透水结构,既能防洪、固堤、削减河势、促进泥沙落淤,又能很好的实现水陆横向连接,解决了封闭性硬性护岸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问题,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同时还能满足景观性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1、生态连接板2、生态观景廊道3和斜坡绿化带4;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其底部固定在河流岸坡的土中,中部及下部位于水面下,上部位于水面上;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中部,位于两个相邻多孔混凝土桩1之间,生态连接板2位于水面下;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顶部;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与生态观景廊道3并列布置,斜坡绿化带4位于河流岸坡上。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为截面为T型的预制桩,多孔混凝土桩1上部两翼一侧为凸翼,一侧为凹翼,相邻的两个多孔混凝土桩1的凹凸两翼相咬合,咬合后用水泥浇筑,便于排桩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增强结构稳定性;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设有插耳1-1,中部两侧设有纵向和横向挂耳1-2。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为预制的板状结构,材质为透水混凝土,主要由前插板2-2、中间横向插板2-4和后插板2-5组成;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的两侧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纵向挂耳1-2上,中间横向插板2-4的两端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横向挂耳1-2上,多个中间横向插板2-4上下平行布置,位于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之间,连接后用水泥浇筑固定;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纵截面为弧形;前插板2-2、后插板2-5和中间横向插板2-4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生态孔2-1,生态孔2-1形态可以为圆形、菱形、六边形等;生态孔2-1沿不同方向设置,适应游荡性河流;中间横向插板2-4上种有藻类、苔藓等植物;后插板2-5上设有横向的锚杆2-3,通过锚杆2-3将整体结构固定在岸坡上,维持护岸结构稳定,防止护岸平移,防止多孔混凝土桩1下沉。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主要由底板8、生态护栏和绿色景观植物构成;底板8为透水混凝土制成的板状结构,底板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内槽8-1,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的插耳1-1插接在内槽8-1内,临河一侧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凹槽8-2。所述的生态护栏包括连接件5、木板外槽6和栏杆7;木板外槽6有多个,一字排开,置于凹槽8-2中,相邻木板外槽6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两个栏杆7位于生态护栏的最外端,底部固定在底板8上,栏杆7与相邻木板外槽6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组成一道护栏;木板外槽6内设有储水槽6-1、种植槽6-3和自动喷水管6-6;储水槽6-1置于木板外槽6的底部,种植槽6-3置于储水槽6-1上方;储水槽6-1上部设置溢流孔6-5,多余的水可流入到木板外槽6与储水槽6-1之间的空隙;种植槽6-3的底部为透水板6-4,透水板6-4上铺设反滤土工布,透水板6-4上设有多个漏水孔6-2,使种植槽6-3内多于的水流入储水槽6-1中;自动喷水管6-6插入储水槽6-1内,向种植槽6-3提供水源。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位于生态观景廊道3的非临河一侧,是多种植物任意组合。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游荡性河段,能够降低水流流速、避免急流及波浪对岸坡的冲刷,很好的维持岸坡稳定,固土防蚀,削减河势,促进泥沙落淤,保持水土。桩式结构上部加生态景观廊道,中部加生态连接板及锚杆锚固,加固了护岸结构,减小了护岸结构下沉,防止护岸结构平移,提高护岸工程整体稳定性,能更好的适应游荡性河段。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混凝土桩及带孔的生态连接板属于透水结构,有利于河道和岸坡的物质能量交换,增强了水体的自净化能力。生态连接板的生态孔为河流生物提供通道和栖息地,生态孔沿不同方向设置,能适应游荡性河段,削减能量,缓流落淤。生态观景廊道上种植绿色景观植物,既可以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又可以绿化护岸,生态观景廊道的生态花坛可以解决现有的植物灌溉养护问题,实现蓄水、供水,有利于植物对生长,实现了护岸的生态性和景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生态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1)、生态连接板(2)、生态观景廊道(3)和斜坡绿化带(4);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其底部固定在河流岸坡的土中,中部及下部位于水面下,上部位于水面上;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中部,位于两个相邻多孔混凝土桩(1)之间,生态连接板(2)位于水面下;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顶部;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与生态观景廊道(3)并列布置,斜坡绿化带(4)位于河流岸坡上;/n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为截面为T型的预制桩,多孔混凝土桩(1)上部两翼一侧为凸翼,一侧为凹翼,相邻的两个多孔混凝土桩(1)的凹凸两翼相咬合,咬合后用水泥浇筑;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设有插耳(1-1),中部两侧设有纵向和横向挂耳(1-2);/n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为预制的板状结构,主要由前插板(2-2)、中间横向插板(2-4)和后插板(2-5)组成;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的两侧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纵向挂耳(1-2)上,中间横向插板(2-4)的两端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横向挂耳(1-2)上,多个中间横向插板(2-4)上下平行布置,位于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之间,连接后用水泥浇筑固定;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纵截面为弧形;前插板(2-2)、后插板(2-5)和中间横向插板(2-4)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生态孔(2-1);后插板(2-5)上设有横向的锚杆(2-3),通过锚杆(2-3)将整体结构固定在岸坡上;/n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主要由底板(8)、生态护栏和绿色景观植物构成;底板(8)为板状结构,底板(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内槽(8-1),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的插耳(1-1)插接在内槽(8-1)内,临河一侧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凹槽(8-2);/n所述的生态护栏包括连接件(5)、木板外槽(6)和栏杆(7);木板外槽(6)有多个,一字排开,置于凹槽(8-2)中,相邻木板外槽(6)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两个栏杆(7)位于生态护栏的最外端,底部固定在底板(8)上,栏杆(7)与相邻木板外槽(6)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组成一道护栏;木板外槽(6)内设有储水槽(6-1)、种植槽(6-3)和自动喷水管6-6;储水槽(6-1)置于木板外槽(6)的底部,种植槽(6-3)置于储水槽(6-1)上方;储水槽(6-1)上部设置溢流孔6-5,多余的水可流入到木板外槽(6)与储水槽(6-1)之间的空隙;种植槽(6-3)的底部为透水板(6-4),透水板(6-4)上铺设反滤土工布,透水板(6-4)上设有多个漏水孔(6-2),使种植槽(6-3)内多于的水流入储水槽(6-1)中;自动喷水管6-6插入储水槽(6-1)内,向种植槽(6-3)提供水源;/n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位于生态观景廊道(3)的非临河一侧,是多种植物任意组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1)、生态连接板(2)、生态观景廊道(3)和斜坡绿化带(4);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其底部固定在河流岸坡的土中,中部及下部位于水面下,上部位于水面上;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中部,位于两个相邻多孔混凝土桩(1)之间,生态连接板(2)位于水面下;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顶部;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与生态观景廊道(3)并列布置,斜坡绿化带(4)位于河流岸坡上;
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为截面为T型的预制桩,多孔混凝土桩(1)上部两翼一侧为凸翼,一侧为凹翼,相邻的两个多孔混凝土桩(1)的凹凸两翼相咬合,咬合后用水泥浇筑;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设有插耳(1-1),中部两侧设有纵向和横向挂耳(1-2);
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为预制的板状结构,主要由前插板(2-2)、中间横向插板(2-4)和后插板(2-5)组成;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的两侧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纵向挂耳(1-2)上,中间横向插板(2-4)的两端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横向挂耳(1-2)上,多个中间横向插板(2-4)上下平行布置,位于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之间,连接后用水泥浇筑固定;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纵截面为弧形;前插板(2-2)、后插板(2-5)和中间横向插板(2-4)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生态孔(2-1);后插板(2-5)上设有横向的锚杆(2-3),通过锚杆(2-3)将整体结构固定在岸坡上;
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主要由底板(8)、生态护栏和绿色景观植物构成;底板(8)为板状结构,底板(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内槽(8-1),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的插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舟董世佼张红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