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40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枕,包括外枕和内枕,所述外枕上开设有内枕孔,所述内枕容纳在所述内枕孔内,所述内枕为倒圆台型,所述内枕顶面的直径大于内枕底面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婴儿枕,将婴儿枕设计为外枕和内枕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内枕可以嵌套入外枕上的内枕孔内,通过这样的分离式设置,不仅使得外枕和内枕的材质上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多样化,可以分别洗涤,避免整件洗涤,提高婴儿枕头的使用寿命;且内枕为“上大下小”倒圆台型,外枕的内枕孔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型,形成卡位结构,防止内枕因受力而发生的跑位情况。

Baby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或儿童的枕头。
技术介绍
婴幼儿的成长是从睡眠开始,一款好的婴幼儿枕头对其脑部的塑形保护和智力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受限于婴幼儿产品制造原材料,现在大部分婴幼儿产品随着使用频次和使用强度增加,原先设计的功能如脑部塑形、吸热排汗等会逐渐弱化,甚至完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婴儿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婴儿枕,包括外枕和内枕,所述外枕上开设有内枕孔,所述内枕容纳在所述内枕孔内,所述内枕为倒圆台型,所述内枕顶面的直径大于内枕底面的直径。外枕为长方体结构,外枕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内枕孔的轴心线和内枕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内枕位于外枕的中心位置。将婴儿枕设计为外枕和内枕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内枕可以嵌套入外枕上的内枕孔内,通过这样的分离式设置,不仅使得外枕和内枕的材质上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多样化,可以分别洗涤,避免整件洗涤,提高婴儿枕头的使用寿命;且内枕为“上大下小”倒圆台型,外枕的内枕孔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型,形成卡位结构,防止内枕因受力而发生的跑位情况。优选地,所述内枕孔贯通所述外枕的厚度方向开设,所述内枕的厚度与外枕的厚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外枕的顶面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内枕孔的至少部分的外圆周上。阻挡部可以对婴幼儿的头部偏转进行阻挡。更加优选地,所述阻挡部形成的开口方向朝向使用者,所述阻挡部的高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高,所述阻挡部的最高点与所述内枕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部约为内枕孔外圆周的一半,阻挡部形成的开口朝向婴儿枕的正前方,阻挡部的最高点位于内枕孔的正后方,阻挡部的起点位于内枕孔的正左方和正右方。即阻挡部从内枕孔的正左方和正右方向内枕孔的正后方逐渐增高,最高处的高度高出外枕的顶面不超过3cm以防止过分抵触婴幼儿的后脑勺部分。且阻挡部为半圆环形的设置,其在宽度方向上的高度也是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增高。通过以上的设置,使得该婴儿枕的使用更加舒适。优选地,所述内枕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内枕厚度方向的透气孔。更加优选地,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内枕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透气孔的轴心线均匀分布在一个圆的圆周上,且该圆的圆心位于内枕的轴心线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气孔的尺寸可以不同,但是多个透气孔仍然是轴对称地设置在内枕上。更加优选地,所述透气孔为圆台型,所述透气孔顶面的直径小于透气孔底面的直径。通过设置“上小下大”的圆台型的透气孔,保证了婴儿枕的透气性;脑颈部产生的热量能充分吸收和排出,不会堆积产生湿面,有利于婴幼儿的使用。优选地,所述内枕的母线与内枕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60°。若该夹角过大,会使得内枕与外枕在使用状态下更加容易发生相对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枕的顶面直径约为底面直径的两倍,如底面直径为8cm,内枕的顶面直径可以为15-17cm,使得内枕放入外枕后配合良好,即使在使用状态下也不会发生脱离。优选地,所述外枕与所述内枕的材质相同或不相同。内枕材质的支撑性和受力恢复性相对于外枕更好。优选地,所述内枕材质的密度大于或等于外枕材质的密度。通过将外枕和内枕可分离的设置,打破材料一致的婴儿枕的生产。其中,内枕材料选用密度高于外枕的材质或受力恢复性高于外枕的材质;如内枕选用慢回弹海绵、密度在220g/m2·cm左右的高密度立绵或硅胶类的弹性体,保证内枕的支撑性,不会因为使用频次和强度而弱化其功能;外枕材料选用传统的婴儿枕材料即可,如不带慢回弹特性的普通低密度30g/m2·cm海绵或者密度在160g/m2·cm的密度立绵材质。婴儿枕的正面可采用吸湿排汗的三明治材料为包裹材料,保证产生的热气及时被吸收和排出。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婴儿枕,将婴儿枕设计为外枕和内枕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内枕可以嵌套入外枕上的内枕孔内,通过这样的分离式设置,不仅使得外枕和内枕材质上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多样化,可以分别洗涤,避免整件洗涤,提高婴儿枕头的使用寿命;且内枕为“上大下小”倒圆台型,外枕的内枕孔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型,形成卡位结构,防止内枕因受力而发生的跑位情况。解决了传统婴儿枕使用时不透气产生的脑颈部出汗问题,提高支撑脑部部位的强度、提高脑部塑形和脑部健康发育,分离式区分洗涤和更换,提高婴儿枕的使用期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婴儿枕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婴儿枕中外枕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婴儿枕中内枕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婴儿枕第一方向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婴儿枕第二方向的截面图;其中:外枕-1,内枕孔-11,阻挡部-12,内枕-2,透气孔-21,母线-2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婴儿枕参见图1-5,本实施例中的婴儿枕,包括可分离设置的外枕1和内枕2,外枕1上开设有内枕孔11,内枕2容纳在内枕孔11内,内枕2为倒圆台型,内枕2顶面的直径大于内枕2底面的直径,内枕孔11贯通外枕1的厚度方向开设,内枕2的厚度与外枕1的厚度相同。本实施例中外枕1为长方体结构,外枕1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内枕孔11的轴心线和内枕2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内枕2位于外枕1的中心位置。外枕1的顶面上设置有可以对婴幼儿的头部偏转进行阻挡的阻挡部12,阻挡部12位于内枕孔11的至少部分的外圆周上。阻挡部12形成的开口方向朝向使用者,阻挡部12的高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高,阻挡部12的最高点与内枕孔11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都位于婴儿枕的宽度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2为内枕孔11外圆周的一半,阻挡部12形成的开口朝向婴儿枕的正前方,阻挡部12的最高点位于内枕孔11的正后方,阻挡部12的两端起点位于内枕孔11的正左方和正右方。即阻挡部12从内枕孔11的正左方和正右方向内枕孔11的正后方逐渐增高,阻挡部12最高处的高度高出外枕1的顶面不超过3cm以防止过分抵触婴幼儿的后脑勺部分。且阻挡部12为半圆环形的设置,其在阻挡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高度也是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增高。通过以上的设置,使得该婴儿枕的使用更加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枕和内枕,所述外枕上开设有内枕孔,所述内枕容纳在所述内枕孔内,所述内枕为倒圆台型,所述内枕顶面的直径大于内枕底面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枕和内枕,所述外枕上开设有内枕孔,所述内枕容纳在所述内枕孔内,所述内枕为倒圆台型,所述内枕顶面的直径大于内枕底面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枕孔贯通所述外枕的厚度方向开设,所述内枕的厚度与外枕的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枕的顶面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内枕孔的至少部分的外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形成的开口方向朝向使用者,所述阻挡部的高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高,所述阻挡部的最高点与所述内枕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龙臧志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美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