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宏文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319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两种直流电压的电源电路、用于检测探测区内是否有人体活动的第一集成电路、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脉冲信号的红外控制电路和采用晶闸管控制的照明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集成电路、红外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供电;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过零信号触发照明电路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红外控制电路中的热释电红外控制集成电路输出过零触发信号,控制照明电路中的双向晶闸管导通,从而控制照明灯的工作,能够有效抑制高次谐波对照明灯的冲击,延长照明灯的使用寿命。

An intelligent automatic control light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
本技术涉及到照明控制
,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的非线性电气设备得到使用,这些设备在吸收有功功 率的同时,会向电网注入一系列不同频率和幅值的高次谐波。在我国,交流电气设备都是按照交流50Hz的频率设计制造的,当电源中含有较多的高频谐波成分时,现有的智能照明电路中,高次谐波对照明灯存在冲击,导致照明灯使用寿命降低,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解决的高次谐波对照明灯冲击导致其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两种直流电压的电源电路、用于检测探测区内是否有人体活动的第一集成电路、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脉冲信号的红外控制电路和采用晶闸管控制的照明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集成电路、红外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供电;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过零信号触发照明电路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红外控制电路中的热释电红外控制集成电路输出过零触发信号,控制照明电路中的双向晶闸管导通,从而控制照明灯的工作,能够有效抑制高次谐波对照明灯的冲击,延长照明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两种直流电压的电源电路、用于检测探测区内是否有人体活动的第一集成电路、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脉冲信号的红外控制电路和采用晶闸管控制的照明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集成电路、红外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供电;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过零信号触发照明电路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至第五电容、第一至第五二极管和熔断器;市电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熔断器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至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四至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至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及第五二极管均为稳压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为IN4004型其整流作用的二极管。红外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至第十电阻、第六至第十二电容、光敏电阻、第一至第二电位器、第六至第七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按钮和第二集成电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容及第十至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集成电路的D端、光敏电阻的第一端、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十管脚连接;第一集成电路的S端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集成电路的G端分别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七管脚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管脚分别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七电容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三管脚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管脚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五管脚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通过第九电容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管脚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八管脚与第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九管脚与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按钮的第一端、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管脚连接,并接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第六至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九管脚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八管脚与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七管脚分别与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及滑动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管脚通过第八电阻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五管脚连接;光敏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管脚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三管脚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管脚与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集成电路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第七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第一电位器为探测人体灵敏度调节用电位器;第二集成电路为HT-7603C/D型热释电红外控制集成电路。HT-7603系列集成电路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自动光控功能。在HT-7603A/B/C/D的14脚及HT-7603E的17脚可外接光控器件,能很方便地实现白天待机、夜晚自动转入值守状态。(2)开机延时功能。为避免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引起误控制或误报警,HT一7603系列集成电路内设有开机延时电路,开机延时时间为3-5s,以便于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退出探测区。(3)触发延时功能。当热释电红外输入持续并确认0.5s后才起控,以减少误触发。(4)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具有电源快速恢复功能、增益调节功能和测试功能。照明电路包括晶闸管和照明灯;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照明灯的第一端、市电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晶闸管的控制极连接;照明灯的第二端与晶闸管的第一阳极连接;晶闸管的第二阳极与市电的第二端连接;晶闸管为双向晶闸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RL为光控电阻。为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两种直流电压的电源电路、用于检测探测区内是否有人体活动的第一集成电路、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脉冲信号的红外控制电路和采用晶闸管控制的照明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集成电路、红外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供电;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过零信号触发照明电路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两种直流电压的电源电路、用于检测探测区内是否有人体活动的第一集成电路、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脉冲信号的红外控制电路和采用晶闸管控制的照明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集成电路、红外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供电;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过零信号触发照明电路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成电路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至第五电容、第一至第五二极管和熔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市电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熔断器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至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四至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至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二极管及第五二极管均为稳压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为IN4004型其整流作用的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红外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至第十电阻、第六至第十二电容、光敏电阻、第一至第二电位器、第六至第七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按钮和第二集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自控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容及第十至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集成电路的D端、光敏电阻的第一端、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十管脚连接;第一集成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宏文
申请(专利权)人:赖宏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