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828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2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并且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至少一个卷轴,所述至少一个卷轴能够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中;以及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卷轴上。

A winding and fold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本公开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测距功能的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生电效应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由太阳能转换的电能可以为电气元件供电。太阳能发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发电板可以用于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板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一般而言,太阳能发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大,发电功率越高。因此,需要在不增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体积的情况下,增加太阳能发电板的受光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文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体积大而太阳能发电板的受光面积小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更进一步地说,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带有测距功能的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并且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至少一个卷轴,所述至少一个卷轴能够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中;以及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卷轴上。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并且所述连接支架的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配合,使得所述连接支架能够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滑动。可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的直径略微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的直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两端的直径略微大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中部的直径,使得所述止挡件不会脱离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可选的是,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件,并且所述连接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卷轴配合,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卷轴能够围绕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在0-90度范围内转动。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极性相反的磁体。可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选自铜铟镓硒薄膜组件、砷化镓薄膜组件、有机薄膜组件、染料敏化薄膜组件中的至少一者。可选的是,所述第二壳体进一步配备有至少一个USB接口、至少一个LED照明灯、至少一个LED照明灯开关以及多个电量指示灯。可选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上并且被配置成显示红外测距的距离;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上并且被配置成启动和关闭红外测距功能;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并且被配置为发射红外线;以及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相同的端部并且被位置为接收红外线。可选的是,所述显示屏、所述开关、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和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均与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单片机控制面板连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从而可以减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此外,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可以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卷轴上,而卷轴可以折叠到连接支架的容纳槽中,因此可以在减小太阳能发电装置体积的同时增加太阳能组件的受光面积,从而提高发电效率。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测距功能的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利用太阳能光电转换效应实现红外线测距功能。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整体外观优美,使用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收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去掉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时的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连接支架的立体图。图7a和图7b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有测距功能的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有测距功能的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单片机控制面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详细描述。一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图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收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3-5;第二壳体4,所述第二壳体4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4-5;连接支架5,所述连接支架5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3的容纳腔3-5和所述第二壳体4的容纳腔4-5中,并且在所述连接支架5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槽5-3和第二容纳槽5-4;第一卷轴2-1,所述第一卷轴2-1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5-3中;第二卷轴2-2,所述第二卷轴2-2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5-4中;第一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1-1,所述第一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1-1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卷轴2-1上;以及第二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1-2,所述第二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1-2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二卷轴2-2上。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两个卷轴和两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并且在连接支架的侧面上相应地形成两个用于容纳卷轴的容纳槽。应当理解的是,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仅包括一个卷轴和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或者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包括三个卷轴和三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或者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包括四个卷轴和四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当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三个或四个卷轴和三个或四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时,可以在连接支架的侧面上形成三个或四个用于容纳卷轴的容纳槽。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并且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至少一个卷轴,所述至少一个卷轴能够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中;以及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以可卷绕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n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n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n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并且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n至少一个卷轴,所述至少一个卷轴能够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中;以及/n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卷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卷绕折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纳腔;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并且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
至少一个卷轴,所述至少一个卷轴能够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中;以及
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卷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腔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并且
所述连接支架的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配合,使得所述连接支架能够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的直径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动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动轴的直径,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两端的直径略微大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中部的直径,使得所述止挡件不会脱离所述至少一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件,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