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824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包括: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应急用电管理终端;应急制冷站;其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分别连接应急用电管理终端以及应急制冷站,应急用电管理终端连接应急制冷站。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利用原有供能设备,适量补充新的供能设备,对电网的改造较小,主要需要改造配网系统,可操作性高,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下,区域集中供能成为供能优化工程的核心内容。由多个能源站集中供应冷煤、热煤,发电机发出电力大部分自用,多余电力送入区域电网,实施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源中心成为区域集中供能的主要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发电厂和热电联产系统,区域集中供能有节能、高效、环保和安全等特点。采用这种供能方式,能缓解电力高峰负荷,提高供电安全性,并且环境友好,系统CO2排放仅为传统能源系统的30%~50%。随着能源中心的不断建设和投入运营,用户数量的增多,用户侧的能源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量上,更重要的在于质,用户对于供能的安全性,不间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能源中心尚无配备应急供能系统和为应急供能系统匹配的供电设备,无法满足核心用户的供能需求。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应急供能系统,以期提高能源中心供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不间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以提高能源中心供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不间断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包括: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应急用电管理终端;应急制冷站;其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分别连接应急用电管理终端以及应急制冷站,应急用电管理终端连接应急制冷站。其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包括:能源站、变压器和配电母线,其中:能源站连接配电母线,配电母线连接变压器。其中,应急用电管理终端包括测控装置、交换机、规约转换功能模块、电能量计量系统和智能信息显示功能模块,其中:测控装置连接交换机以及电能量计量系统;交换机连接规约转换功能模块以及智能信息显示功能模块。其中,应急制冷站包括风冷模块和能源输送模块,其中:风冷模块连接能源输送模块。其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中的变压器为箱式变压器。其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包括能源站侧和用户侧,其中,能源站侧的应急供能及应急供电电缆沿管沟内线槽进行敷设,用户侧采用单路市电供电、单段母线。其中,应急制冷站的能源输送模块包括冷冻水泵、电气柜和控制柜。其中,交换机将测控装置和电能量计量系统的数据上传至能源站,并且通过规约转换模块与应急制冷站进行通信。其中,应急用电管理终端还包括:保护测控装置;保护测控装置连接交换机。其中,规约转换功能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两种通讯接口:RS232/RS485、以太网和CAN总线。其中,电能量计量系统包括多功能电能表和电能量采集终端装置。其中,智能信息显示模块为触摸屏式。其中,应急用电管理终端的通信方式包括光缆连接和/或无线连接。由此可见,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利用原有供能设备,适量补充新的供能设备,对电网的改造较小,主要需要改造配网系统,可操作性高,经济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中应急用电管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中应急制冷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技术的基本构思是设计一套应急供能系统,在用户侧建立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从能源站引出电力供用户侧的模块化应急制冷站使用。典型地,对于本技术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而言,应急用电管理终端采集应急供能系统相关的信息并传送至能源站集控室,能源站集控室基于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应急供配电子系统控制应急供冷站的运行,从而实现用户侧消纳能源站电力。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包括: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应急用电管理终端20;应急制冷站30;其中,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分别连接应急用电管理终端20以及应急制冷站30,应急用电管理终端20连接应急制冷站30。具体地,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应急用电管理终端20为整体系统提供高效的控制与管理功能;模块化的应急制冷站30为整个系统的应急能源输出部分。由此可见,在本技术中,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的应急制冷站30、应急用电管理终端20的使用增强了园区用电的可靠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实现了冷、热、电等多种能源的优化互补。另一方面,在本技术中,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可以采用风冷机组等作为应急能源输出部分,具备高度集成化功能,节省能量,适应性强,有利于提高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运行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参见图2,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包括:能源站101、变压器102和配电母线103,其中:能源站101连接配电母线103,配电母线103连接变压器102。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中的变压器102为箱式变压器。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包括能源站侧和用户侧,其中,能源站侧的应急供能及应急供电电缆沿管沟内线槽进行敷设,用户侧采用单路市电供电、单段母线。具体地,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10的电源由能源站10kV备用开关柜引入10kV配电母线,主变压器选用S11-400/10,400kVA,10±2×2.5%/0.4kV,YNd11,箱式变压器。可接入的模块化的应急制冷站30的数量为3个。10kV母线共设4个间隔,分别为能源站电源进线间隔,主变间隔,预留2个间隔(分别为远期环至其他地块间隔以及用户站备用电源间隔)。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尺寸可以为3500mm*2500mm*2500mm(长宽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参见图3,应急用电管理终端20包括测控装置201、交换机202、规约转换功能模块203、电能量计量系统204和智能信息显示功能模块205,其中:测控装置201连接交换机202以及电能量计量系统204;交换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n应急用电管理终端;/n应急制冷站;/n其中,所述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分别连接所述应急用电管理终端以及所述应急制冷站,所述应急用电管理终端连接所述应急制冷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业园区冷热电应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
应急用电管理终端;
应急制冷站;
其中,所述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分别连接所述应急用电管理终端以及所述应急制冷站,所述应急用电管理终端连接所述应急制冷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包括:能源站、变压器和配电母线,其中:
所述能源站连接所述配电母线,所述配电母线连接所述变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用电管理终端包括测控装置、交换机、规约转换功能模块、电能量计量系统和智能信息显示功能模块,其中:
所述测控装置连接所述交换机以及所述电能量计量系统;
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规约转换功能模块以及所述智能信息显示功能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制冷站包括风冷模块和能源输送模块,其中:
所述风冷模块连接所述能源输送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供能配电子系统中的所述变压器为箱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胤喆吴俊宏冯俊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