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47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突出于键盘表面;键体,设置在所述键帽下方,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底板,设置在所述键体下方,用于固定该按键;以及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方,用于该按键触发而输出按键信号。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轻薄化、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且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
本技术涉及电脑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
技术介绍
为了允许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输入,键盘在本领域内通常是已知的。键盘包括位于所述键盘的顶部部分内的几处凹进或开口内的几个按键。所述按键可以电连接到位于电子设备内的印刷电路板。通常包括与键盘类似的规格。换句话说,印刷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每一个按键下方。印刷电路板可以包括几个开关或其他组件,从而当按键被按下时,其中一个开关或其他组件被触动。随着便携式笔记本的快速发展,轻薄化,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成为电脑生产商以及用户的追捧,这就要求电脑的辅助设备,特别是便携式笔记本上的键盘,也要满足轻薄化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键盘大多采用键帽、按压结构以及线路板的结构,其中按压结构中常常采用触点接触的方式,即采用硅胶触压导电薄膜,剪刀式平衡结构做支撑,这样容置导致按键开关厚,且按压寿命次数偏低,也不能实现键盘打字发出的嗒嗒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其轻薄化、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且节约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突出于键盘表面;键体,设置在所述键帽下方,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底板,设置在所述键体下方,用于固定该按键;以及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方,用于该按键触发而输出按键信号;其中,所述键体包括与键帽连接的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容置空间的下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剪刀式连接元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上壳体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隔断片,所述线路板对应所述隔断片的位置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隔断片能够嵌设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中间间隙,以便使所述线路板输出按键信号。进一步的,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并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中间,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于所述上壳体,相对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下壳体,当该弹性元件不被该键帽推抵时,该弹性元件提供弹性力回复力予该键帽。进一步的,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包括第一平衡支架和与所述第一平衡支架铰接第二平衡支架,所述第一平衡支架与所述第二平衡支架抵接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第二平衡支架与所述第一平衡支架抵接的一侧设有铰接孔,所述转轴嵌设于所述铰接孔。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包括中间设有圆形开口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四周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平衡支架卡接的第一卡接台,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平衡支架卡接的第二卡接台,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卡接台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卡接台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卡接台并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缺口部以及靠近所述缺口部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线簧。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所述光电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凸台的相对另一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嵌设于所述缺口部,并与所述线簧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凸台正对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凸台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插设于所述容置槽。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还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键帽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设有卡接柱。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通过采用光电传感器和隔断片结构,通过此结构能够使键盘轻薄化,只需满足凸块插设在容置槽的相对位移量,就可以完成一次输入;同时设置突出部和线簧配合实现键盘的按键声,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的立体;图2为本技术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述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100,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1、键体2、底板3以及线路板4。所述键帽1突出键盘用于方便用户进行按动操作,所述键体2用于提供给所述键帽提供弹性回复力,并使所述键帽在受到按压力时能够在与键盘所在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底板3用于将按键固定,所述线路板4用于在该按键触发时输出按键信号,完成一次按键输入操作。所述键帽1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的样式,包括方形、圆形或者菱形等。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键体2包括与键帽1连接的上壳体21、与所述上壳体21配合的下壳体22、连接所述上壳体21和所述下壳体22的剪刀式连接元件23以及弹性元件23。所述底板3用于将按键与键盘进行固定。所述线路板4上设有光电传感器41和发光LED灯42,所述光电传感器41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41能够产生电信号给所述线路板4,使所述线路板4输出按键信号。所述光电传感器41采用红外接收管和发射管结构。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23用于给所述键帽1提供一个支撑力,并通过铰接结构能够使所述键帽1能够在垂直于所述键盘所在水平面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23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壳体21,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22,并使该键帽1相对于该底板3移动。所述弹性元件24设置在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23中间,所述弹性元件24一端抵接于所述上壳体21,相对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下壳体22,当该弹性元件不被该键帽1推抵时,该弹性元件24提供弹性力回复力予该键帽1。所述上壳体21一侧设有凸台211,所述上壳体21远离所述凸台211的相对另一侧设有突出部212,所述凸台211内设有隔断片2111,当按压所述键帽1时,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23的向下压缩,所述上壳体21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2向下移动,所述凸台211能够嵌设于所述下壳体22中。所述下壳体22包括中间设有圆形开口220的底壁221以及自所述底壁221四周弯折延伸的侧壁222,所述侧壁222包括第一侧壁2221、与所述第一侧壁2221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222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2221和所述第二侧壁2222的第三侧壁2223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2223平行相对设置的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包括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n键帽,突出于键盘表面;/n键体,设置在所述键帽下方,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n底板,设置在所述键体下方,用于固定该按键;/n以及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方,用于该按键触发而输出按键信号;/n其中,所述键体包括与键帽连接的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容置空间的下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剪刀式连接元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上壳体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隔断片,所述线路板对应所述隔断片的位置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隔断片能够嵌设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中间间隙,以便使所述线路板输出按键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包括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
键帽,突出于键盘表面;
键体,设置在所述键帽下方,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
底板,设置在所述键体下方,用于固定该按键;
以及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方,用于该按键触发而输出按键信号;
其中,所述键体包括与键帽连接的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容置空间的下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剪刀式连接元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上壳体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隔断片,所述线路板对应所述隔断片的位置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隔断片能够嵌设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中间间隙,以便使所述线路板输出按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并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中间,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于所述上壳体,相对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下壳体,当该弹性元件不被该键帽推抵时,该弹性元件提供弹性力回复力予该键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式连接元件包括第一平衡支架和与所述第一平衡支架铰接第二平衡支架,所述第一平衡支架与所述第二平衡支架抵接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第二平衡支架与所述第一平衡支架抵接的一侧设有铰接孔,所述转轴嵌设于所述铰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风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