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82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包括感应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感应端电性连接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电性连接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电性连接负载灯,所述感应端包括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智能精准的感应人体经过,光敏传感器模块智能感应当前环境亮度,控制端根据实时检测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信号,从而输出端实时控制负载灯的开关及亮度强弱,达到有效的高效节能的目的。

A PIR ultra micro wall mounted light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领域,具体是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最近几年,通过努力,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投入产出比;环境可以接受是指节能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指标要达到环保要求;社会可以接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而随着生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用电大幅增加;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和美化,公共用电也急剧增加,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可能节约用电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常用的灯控装置,在使用时负载灯的亮度均为统一不变的,无法根据使用使的环境亮度自动调节负载灯的亮度强弱,造成大量的电力资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根据自身使用环境自动调节负载灯亮度的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有效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包括感应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感应端电性连接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电性连接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电性连接负载灯,所述感应端包括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端为继电器输出,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固定安装在产品电路板上;所述光敏传感器模块固定安装在产品电路板上;所述产品电路板固定安装在用于保护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的主壳内部,所述产品电路板上设置用于固定产品电路板和主壳的阻挡块,所述主壳的尾端设置用于固定主壳的底壳和用于固定底壳和主壳的螺钉,所述底壳的底部设置用于固定外接线缆的出线保护管,所述主壳的顶部设置用于调节探测灵敏度的灵敏度调节旋钮和用于固定灵敏度调节旋钮的旋钮固定环,所述旋钮固定环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用于接收移动热源能量的透镜和用于固定透镜的透镜固定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镜的上方设置防护面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端的电流为3A继电器输出电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端的闭合时间范围在5秒到30分钟内调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为8元数字红外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敏传感器模块为光敏电阻。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灵敏度调节旋钮为拨码开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壳上设置固定弹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智能精准的感应人体经过,光敏传感器模块智能感应当前环境亮度,控制端根据实时检测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信号,从而输出端实时控制负载灯的开关及亮度强弱,达到有效的高效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的原理结构框图一。图2为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中原理结构框图二。图3为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中结构示意图。图4为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中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面壳、2-透镜、3-透镜固定环、4-旋钮固定环、5-灵敏度调节旋钮、6-主壳、7-固定弹片、8-阻挡块、9-底壳、10-螺钉、11-出线保护管、12-产品电路板、13-红外传感器模块、14-光敏传感器模块、15-感应端、16-控制端、17-输出端、18-负载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包括感应端15、控制端16和输出端17,所述感应端15电性连接控制端16,所述控制端16电性连接输出端17,所述输出端17电性连接负载灯18,所述感应端15包括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13和光敏传感器模块14,通过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13智能精准的感应人体经过,光敏传感器模块14智能感应当前环境亮度,控制端16根据实时检测红外传感器模块13和光敏传感器模块14采集的信号,控制输出端17输出信号,从而输出端17实时控制负载灯18的开关及亮度强弱,达到有效的高效节能的目的。所述输出端17为继电器输出,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13固定安装在产品电路板12上;所述光敏传感器模块14固定安装在产品电路板12上;所述产品电路板12固定安装在用于保护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的主壳6内部,所述产品电路板12上设置用于固定产品电路板12和主壳6的阻挡块8,所述主壳6的尾端设置用于固定主壳6的底壳9和用于固定底壳9和主壳6的螺钉10,所述底壳9的底部设置用于固定外接线缆的出线保护管11,所述主壳6的顶部设置用于调节探测灵敏度的灵敏度调节旋钮5和用于固定灵敏度调节旋钮5的旋钮固定环4,所述旋钮固定环4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用于接收移动热源能量的透镜2和用于固定透镜2的透镜固定环3;通过设置透镜2和红外传感器模块13,透镜2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红外传感器模块13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红外传感器模块13实时探测,同时光敏传感器模块14实时检测当前环境的亮度强弱,从而控制端及时判断移动物体是否为人体移动且判断环境光的光度,因此通过输出端17控制负载灯18的开关及亮度;进一步,为有效的避免昆虫、尘土等进入光学区域,所述透镜2的上方设置防护面壳1,用于保证探测效果;所述输出端17的电流为16A继电器输出电流,控制外部负载灯18;所述输出端17的闭合时间范围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输出端17的闭合时间范围在5秒到30分钟内调节;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13的具体选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中,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13为8元数字红外管;所述光敏传感器模块14的具体选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中,优选的,所述光敏传感器模块14为光敏电阻;所述灵敏度调节旋钮5的选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中,优选的,所述灵敏度调节旋钮5为拨码开关;所述透镜2的具体选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中,优选的,所述透镜2为菲涅尔透镜。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智能精准的感应人体经过,光敏传感器模块14智能感应当前环境亮度,控制端16根据实时检测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包括感应端(15)、控制端(16)和输出端(17),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端(15)电性连接控制端(16),所述控制端(16)电性连接输出端(17),所述输出端(17)电性连接负载灯(18),所述感应端(15)包括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13)和光敏传感器模块(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包括感应端(15)、控制端(16)和输出端(17),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端(15)电性连接控制端(16),所述控制端(16)电性连接输出端(17),所述输出端(17)电性连接负载灯(18),所述感应端(15)包括带有DSP探测芯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13)和光敏传感器模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R超微动壁挂灯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17)为继电器输出,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13)固定安装在产品电路板(12)上;所述光敏传感器模块(14)固定安装在产品电路板(12)上;所述产品电路板(12)固定安装在用于保护红外传感器模块和光敏传感器模块的主壳(6)内部,所述产品电路板(12)上设置用于固定产品电路板(12)和主壳(6)的阻挡块(8),所述主壳(6)的尾端设置用于固定主壳(6)的底壳(9)和用于固定底壳(9)和主壳(6)的螺钉(10),所述底壳(9)的底部设置用于固定外接线缆的出线保护管(11),所述主壳(6)的顶部设置用于调节探测灵敏度的灵敏度调节旋钮(5)和用于固定灵敏度调节旋钮(5)的旋钮固定环(4),所述旋钮固定环(4)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用于接收移动热源能量的透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锡银
申请(专利权)人:青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