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77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其是通过两级减压结构对高压气体依次进行减压,通过两级减压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减压器的相应阀芯在往复移动过程中的冲击力,延长减压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该减压器的减压过程更加平稳,减压后的中压气体波动范围较小,不容易引起用户呼吸不适问题,并且该二级减压器中的第一缓冲腔及第二缓冲腔的设置,使减压后的中压气体的波动范围进一步减小,进一步提高了减压效果,其中,在中压测试过程中,当高压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减少至2MPa时,通过该减压器减压后的中压气体的波动范围可以稳定在0.7‑0.8MPa范围内,符合用户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消防人员的正常呼吸需求。

A secondary pressure reducer for re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
本技术涉及减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
技术介绍
空气呼吸器是用来帮助使用者在危险环境下(如缺氧、有毒气体、烟雾火灾救援等)可以正常呼吸空气的装具。尤其是在消防和抢险救护工作中,空气呼吸器可防止消防员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毒气、烟雾和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以及供消防员在缺氧环境中可以正常呼吸。空气呼吸器通常需要配合高压气瓶使用,这就需要减压阀将高压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压缩空气一般为30MPa)减压转化为人能够正常呼吸的中压气体(一般为0.7MPa左右)。现有的呼吸器减压阀主要包括阀体及设于阀体内的阀芯,其通常为一级减压结构,是将高压气体直接减压至0.7MPa,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减压阀的阀芯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冲击力较大,降低了减压阀的使用寿命,并且当降至中压时,其普遍存在气体减压不稳定问题,尤其是当高压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减少至2MPa时,供用户使用的中压气体的波动范围更大(通常会超出0.5-0.9MPa的波动范围),容易引起呼吸不适。故,现有的呼吸器用减压阀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气体冲击力小、减压稳定的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包括阀体,该阀体具有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所述阀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减压腔和第二减压腔,所述进气接口通过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减压腔,所述出气接口通过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所述第一减压腔内设有第一阀芯组件以及具有用于将该第一阀芯组件压紧在第一减压腔内的第一压盘,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压盘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活塞轴向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减压腔中,并包括第一活塞本体以及自该第一活塞本体的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气道在靠近所述第一减压腔的位置具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的导向段,所述第一活塞本体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减压腔的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导向杆沿其轴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一中空流道,所述第一活塞本体的后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中空流道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第二活塞可前后活动设于该第一活动腔中,该第二活塞的前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中空流道的端口密封接触并形成能够控制第一中空流道与第一缓冲腔通断的第一控制口结构;所述第二减压腔内设有第二阀芯组件以及具有用于将该第二阀芯组件压紧在第二减压腔内的第二压盘,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二压盘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活塞轴向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减压腔中,并包括第三活塞本体以及自该第三活塞本体的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三导向杆,所述阀体内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的第三气道,所述第三导向杆能够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三气道中,所述第三活塞本体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的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三导向杆沿其轴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气道与所述第二缓冲腔的第二中空流道,所述第三活塞本体的后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向杆的第二中空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活动腔,第四活塞可前后活动设于该第二活动腔中,该第四活塞的前端能够与所述第三导向杆的第二中空流道的端口密封接触并形成能够控制第二中空流道与第二缓冲腔通断的第二控制口结构。为了方便装配并进一步提高相应活塞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均为伸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盘与第一活塞的两相对侧均设有用于收容相应的伸缩弹簧的两端部的第一环形收容槽;所述第二压盘与第三活塞的两相对侧均设有用于收容相应的伸缩弹簧的两端部的第二环形收容槽。为了提高第二活塞及第四活塞往复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减压效果,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活塞的轴心线为同一直线,所述第三导向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第四活塞的轴心线为同一直线。为了提高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以及第四活塞与第三活塞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保证第二活塞及所述第四活塞能够灵活地脱离对应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避免出现卡死问题,所述第二活塞的前端及所述第四活塞的前端均为圆锥台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中空流道的端口及所述第三导向杆的第二中空流道的端口均为与对应的所述圆锥台结构相适配的锥孔结构。为了保证该减压器的二级减压效果,当所述第二活塞的前端配合在第一中空流道的端口时,所述第二活塞的后端外露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活动腔的端口,第一压盘的内壁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塞的后端相抵触的第一凸起部;当所述第四活塞的前端配合在第二中空流道的端口时,所述第四活塞的后端外露出第二活动腔的端口,第二压盘的内壁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四活塞的后端相抵触的第二凸起部。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活塞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一缓冲腔贯通至所述第一减压腔的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三活塞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二缓冲腔贯通至所述第二减压腔的第二节流孔。作为改进,所述阀体上还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内安置有安全阀,该泄压孔的内端通过泄压流道与所述第二减压腔相连通。安全阀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因第二减压腔的压力超出设定范围而引起用户的呼吸不适问题,当第二减压腔内的压力超出设定压力时,安全阀可自动打开进行泄压,如果第二减压腔内的压力没有超出设定压力,则安全阀处于关闭状态。为了直观地观察气瓶内的压力,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压力表的压力表接口,该压力表接口通过第四气道连通至所述进气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中的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是通过两级减压结构对高压气体依次进行减压,通过两级减压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减压器的相应阀芯在往复移动过程中的冲击力,延长减压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该减压器的减压过程更加平稳,减压后的中压气体波动范围较小,不容易引起用户呼吸不适问题;另一方面,第一阀芯组件与第二阀芯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两阀芯组件可以通用,这使得减压器的结构大大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再者,该减压器的可通过相应的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三导向高)进行导向,这极大地增加了第一活塞及第三活塞在相应的减压腔中移动的稳定性及灵活性;此外,该二级减压器中的第一缓冲腔及第二缓冲腔的设置,使减压后的中压气体的波动范围进一步减小,进一步提高了减压效果,其中,在中压测试过程中,当高压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减少至2MPa时,通过该减压器减压后的中压气体的波动范围可以稳定在0.7-0.8MPa范围内,符合用户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消防人员的正常呼吸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与压力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活塞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包括阀体(10),该阀体(10)具有进气接口(11)和出气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减压腔(101)和第二减压腔(102),所述进气接口(11)通过第一气道(13)连通所述第一减压腔(101),所述出气接口(12)通过第二气道(14)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102);/n所述第一减压腔(101)内设有第一阀芯组件以及具有用于将该第一阀芯组件压紧在第一减压腔(101)内的第一压盘(21),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活塞(51)和第二活塞(52),所述第一活塞(51)与所述第一压盘(2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53),所述第一活塞(51)轴向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减压腔(101)中,并包括第一活塞本体(511)以及自该第一活塞本体(511)的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导向杆(512),所述第一气道(13)在靠近所述第一减压腔(101)的位置具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杆(512)插入的导向段,所述第一活塞本体(511)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减压腔(101)的第一缓冲腔(513),所述第一导向杆(512)沿其轴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道(13)与所述第一缓冲腔(513)的第一中空流道(514),所述第一活塞本体(511)的后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512)的第一中空流道(514)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515),第二活塞(52)可前后活动设于该第一活动腔(515)中,该第二活塞(52)的前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导向杆(512)的第一中空流道(514)的端口密封接触并形成能够控制第一中空流道(514)与第一缓冲腔(513)通断的第一控制口结构;/n所述第二减压腔(102)内设有第二阀芯组件以及具有用于将该第二阀芯组件压紧在第二减压腔(102)内的第二压盘(31),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三活塞(41)和第四活塞(42),所述第三活塞(41)与所述第二压盘(3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43),所述第三活塞(41)轴向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减压腔(102)中,并包括第三活塞本体(411)以及自该第三活塞本体(411)的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三导向杆(412),所述阀体(10)内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102)的第三气道(15),所述第三导向杆(412)能够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三气道(15)中,所述第三活塞本体(411)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102)的第二缓冲腔(413),所述第三导向杆(412)沿其轴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气道(15)与所述第二缓冲腔(413)的第二中空流道(414),所述第三活塞本体(411)的后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向杆(412)的第二中空流道(414)相连通的第二活动腔(415),第四活塞(42)可前后活动设于该第二活动腔(415)中,该第四活塞(42)的前端能够与所述第三导向杆(412)的第二中空流道(414)的端口密封接触并形成能够控制第二中空流道(414)与第二缓冲腔(413)通断的第二控制口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用二级减压器,包括阀体(10),该阀体(10)具有进气接口(11)和出气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减压腔(101)和第二减压腔(102),所述进气接口(11)通过第一气道(13)连通所述第一减压腔(101),所述出气接口(12)通过第二气道(14)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102);
所述第一减压腔(101)内设有第一阀芯组件以及具有用于将该第一阀芯组件压紧在第一减压腔(101)内的第一压盘(21),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活塞(51)和第二活塞(52),所述第一活塞(51)与所述第一压盘(2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53),所述第一活塞(51)轴向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减压腔(101)中,并包括第一活塞本体(511)以及自该第一活塞本体(511)的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导向杆(512),所述第一气道(13)在靠近所述第一减压腔(101)的位置具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杆(512)插入的导向段,所述第一活塞本体(511)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减压腔(101)的第一缓冲腔(513),所述第一导向杆(512)沿其轴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道(13)与所述第一缓冲腔(513)的第一中空流道(514),所述第一活塞本体(511)的后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512)的第一中空流道(514)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515),第二活塞(52)可前后活动设于该第一活动腔(515)中,该第二活塞(52)的前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导向杆(512)的第一中空流道(514)的端口密封接触并形成能够控制第一中空流道(514)与第一缓冲腔(513)通断的第一控制口结构;
所述第二减压腔(102)内设有第二阀芯组件以及具有用于将该第二阀芯组件压紧在第二减压腔(102)内的第二压盘(31),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三活塞(41)和第四活塞(42),所述第三活塞(41)与所述第二压盘(3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43),所述第三活塞(41)轴向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减压腔(102)中,并包括第三活塞本体(411)以及自该第三活塞本体(411)的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三导向杆(412),所述阀体(10)内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102)的第三气道(15),所述第三导向杆(412)能够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三气道(15)中,所述第三活塞本体(411)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腔(102)的第二缓冲腔(413),所述第三导向杆(412)沿其轴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气道(15)与所述第二缓冲腔(413)的第二中空流道(414),所述第三活塞本体(411)的后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向杆(412)的第二中空流道(414)相连通的第二活动腔(415),第四活塞(42)可前后活动设于该第二活动腔(415)中,该第四活塞(42)的前端能够与所述第三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云龙镇兆发机械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