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2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包括下横梁(1)、上横梁(3)和盖板附件(2)。单元式幕墙的幕墙面板(4)通过副框(41)与所述上横梁(3)和下横梁(1)卡接固定,所述上横梁(3)和下横梁(1)之间插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盖板附件(2)覆盖于下横梁(1)的上方,两者通过转轴结构(5)连接使得该盖板附件(2)可相对于下横梁(1)转动,进而调整下横梁(1)的倾斜角度,使之与幕墙面板(4)的倾斜角度相适应,同时使盖板附件(2)的顶部保持水平,满足幕墙面板(4)安装的外观需求。

Crossbeam structure that can be adjusted with the change of inclination angle of unit curtai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行业,尤其涉及一种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而进行调整自身角度的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审美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建筑采用各种标新立异的外观设计。造型变化的幕墙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重视和大众的喜欢,其中幕墙面倾斜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单元式幕墙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幕墙面倾斜一定角度的单元式幕墙,在安装过程中,一般横梁的顶部要求保持水平,以保证外观效果满足需要。在同一建筑中,由于不同位置幕墙面的倾斜角度可能不同,因此,配合斜面幕墙安装的下横梁的截面也各不相同,故理论上需要对应每个不同的倾斜角度开一个横梁的模具,这样一方面是增加了开模的费用,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截面横梁的种类太多,工厂组装以及现场安装时的区分也比较麻烦。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适应各种倾斜角度的横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包括下横梁和盖板附件,所述盖板附件覆盖于下横梁的上方,且两者通过转轴结构连接使得该盖板附件可相对于下横梁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结构设在靠近幕墙面板的一侧,所述盖板附件在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弧形滑槽,所述下横梁在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弧形卡件,该弧形滑槽和弧形卡件均在以转轴结构为圆心的圆周上,且该弧形卡件滑动嵌接于该弧形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滑槽的槽壁与弧形卡件用螺钉固定在一起从而使所述盖板附件与下横梁之间的相对角度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附件的顶部设有水平顶板、靠近室内一侧设有垂直侧板,所述水平顶板覆盖于所述转轴结构和弧形滑槽的上方,所述垂直侧板覆盖于所述下横梁和弧形滑槽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垂直侧板上开设有安装口,该安装口通向所述弧形滑槽槽壁和弧形卡件的螺钉连接处,该安装口用一卡扣盖板封闭。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的倾斜角度与其所固定的幕墙面板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盖板附件的顶部为水平面。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下层相邻幕墙面板固定连接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与上层相邻幕墙面板的下横梁插接,且相互插接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设有密封胶条。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的倾斜角度与其所固定的幕墙面板的倾斜角度相同。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横梁结构,下横梁和盖板附件通过转轴结构连接使得该盖板附件可相对于横梁转动,可以调整下横梁和盖板附件之间的角度,使下横梁的倾斜角度与幕墙面板的倾斜角度相适应,同时使盖板附件的顶部保持水平,既方便将幕墙面板与下横梁固定在一起,又可满足幕墙面板安装的外观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开一套盖板附件和下横梁的模具,就可以满足变化范围内不同倾斜角度的幕墙面板的安装要求,节约了横梁结构的开模成本和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横梁结构的盖板附件和下横梁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梁结构与幕墙面板和立柱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当D为20毫米时,横梁结构与倾斜角度为87度的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当D为20毫米时,横梁结构与倾斜角度为90度的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当D为20毫米时,横梁结构与倾斜角度为93度的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当D为50毫米时,横梁结构与倾斜角度为84度的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当D为50毫米时,横梁结构与倾斜角度为90度的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当D为50毫米时,横梁结构与倾斜角度为96度的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横梁结构,包括上横梁3、下横梁1和盖板附件2。幕墙面板4预先通过结构胶与铝型材副框41粘接在一起,然后整体卡接在所述上横梁3和下横梁1的卡槽上面。所述上横梁3与上层幕墙面板4的下横梁1之间插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填充有密封胶条42,整个横梁结构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与立柱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盖板附件2覆盖于下横梁1的上方,两者之间通过转轴结构5连接使得该盖板附件2可相对下横梁1转动。所述转轴结构5设在靠近幕墙面板4的一侧,其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转轴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与倾斜角度连续变化的幕墙相适应,所述下横梁1和盖板附件2之间的转动角度在±3-6度的微调范围内即可满足大部分的安装需求。因此,本技术横梁结构的所述盖板附件2在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弧形滑槽21,所述下横梁1在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弧形卡件11,该弧形滑槽21和弧形卡件11均在以转轴结构5为圆心的圆周上,且该弧形卡件11滑动嵌接于该弧形滑槽21内。本技术横梁结构的弧形卡件11只能在弧形滑槽21内滑动,两者之间的转动角度处于一定范围内,这样可以快速精确地将下横梁1和盖板附件2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提高安装效率。本技术横梁结构的盖板附件2的顶部设有水平顶板22、靠近室内一侧设有垂直侧板23,所述水平顶板22覆盖于所述转轴结构5和弧形滑槽21的上方,所述垂直侧板23覆盖于所述下横梁1和弧形滑槽21的外侧。所述垂直侧板23上开设有安装口25,该安装口25用一卡扣盖板24封闭。本技术的横梁结构,当下横梁1以转轴结构5为圆心转动时,该弧形卡件11在弧形滑槽21中滑动,将下横梁1按照设计的倾斜角度固定于立柱6上,再转动调整盖板附件2使其顶部的水平顶板22处于水平面后,用螺钉7等紧固件从垂直侧板23的安装口25处,将弧形卡件11和弧形滑槽21固定在一起,即可固定盖板附件2不再转动,使其顶部的水平顶板22保持水平。根据盖板附件2的截面形状可知:盖板附件2顶部到下横梁1顶部的距离D的数值越大,盖板附件2的弧形滑槽21的长度越大,相应地,可以调节的幕墙面板4倾斜角度的变化区间就越大。如图3至图5所示,当D为20毫米时,本技术横梁结构可以适应的幕墙面板4倾斜角度在87度到93度(-3°-+3°)之间变化。如图6至图8所示,当D为50毫米时,本技术横梁结构可以适应的幕墙面板4倾斜角度在84度到96度(-6°-+6°)之间变化。本技术的横梁结构,可以预先根据需要安装的幕墙面板4倾斜角度的变化范围,确定出D的数值,然后设计相应的模具,最后生产出适合建筑安装的横梁结构。本技术的横梁结构在安装施工时,在使盖板附件2的顶面保持水平的前提下,根据待安装的幕墙面板4的倾斜角度,调节下横梁1、上横梁3与盖板附件2之间的角度,使该倾斜角度与幕墙面板4的倾斜角度相等,然后固定下横梁1和盖板附件2,最后将待安装的幕墙面板4卡接在上横梁3和下横梁1的卡槽上。此时,本技术的横梁结构,既保证了盖板附件2顶部的外观效果,又保证了与幕墙面板4之间的固定连接,只需开一套模具,通过调整下横梁1和盖板附件2之间的角度,就可以适应微调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包括与幕墙面板(4)固定连接的下横梁(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附件(2),所述盖板附件(2)覆盖于下横梁(1)的上方,且两者通过转轴结构(5)连接使得该盖板附件(2)可相对于下横梁(1)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包括与幕墙面板(4)固定连接的下横梁(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附件(2),所述盖板附件(2)覆盖于下横梁(1)的上方,且两者通过转轴结构(5)连接使得该盖板附件(2)可相对于下横梁(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5)设在靠近幕墙面板(4)的一侧,所述盖板附件(2)在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弧形滑槽(21),所述下横梁(1)在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弧形卡件(11),该弧形滑槽(21)和弧形卡件(11)均在以转轴结构(5)为圆心的圆周上,且该弧形卡件(11)滑动嵌接于该弧形滑槽(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槽(21)的槽壁与弧形卡件(11)用螺钉(7)固定在一起从而使所述盖板附件(2)与下横梁(1)之间的相对角度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随单元式幕墙倾斜角度变化进行调整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附件(2)的顶部设有水平顶板(22)、靠近室内一侧设有垂直侧板(23),所述水平顶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方大勍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