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2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暗柱、暗梁、框架柱、地梁和框架梁,框架柱安装在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两侧,地梁安装在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底端,框架梁固定在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顶端;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包括暗梁、暗柱和四块生态复合墙板,暗梁和暗柱搭接成“十”字形结构,生态复合墙板固定于“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边角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施工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保温性能良好,减少了混凝土用量,提高了耐震、抗震性能。

An ecological composite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普通民用建筑中的墙体改革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多新型高效墙体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长期以来,粮仓建设仍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占有绝大比例的平房仓墙体结构形式的革新比较缓慢。现有的平房仓仍多采用传统砌体结构,存在结构形式单一,抗震性能较差,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大,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小,生产工艺水平低下,工业化程度不高,现场砌筑工作量大,施工速度较慢,劳动生产率及技术含量低,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不仅施工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保温性能良好,减少了混凝土用量,提高了耐震、抗震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暗柱、暗梁、框架柱、地梁和框架梁,所述框架柱安装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两侧,所述地梁安装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底端,所述框架梁固定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顶端;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包括暗梁、暗柱和四块生态复合墙板,所述暗梁和所述暗柱搭接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生态复合墙板固定于所述“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边角处。进一步,所述生态复合墙板包括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砌块,所述混凝土砌块设置于所述钢筋骨架的空腔内,并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混凝土砌块的设置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减轻了自重,提高了耐震性能。进一步,所述钢筋骨架的四个边框上通过钢筋均焊接有预埋钢管一,所述预埋钢管一埋入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的一端设置有预留孔位一。预埋钢管一的设置,有利于生态复合墙板与暗梁、暗柱的连接,且方便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与框架柱、地梁和框架梁的连接。进一步,所述框架柱、所述框架梁、所述暗梁和所述暗柱上均埋入有与所述预埋钢管一相对应的预埋钢管二,所述预埋钢管二埋入所述框架柱、所述框架梁、所述暗梁、所述暗柱的一端设置有预留孔位二。预埋钢管二的设置,既有利于暗梁和暗柱与生态复合墙板的连接,又方便框架柱、框架梁与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连接,且提高了连接的紧固度。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一端贯穿所述预埋钢管一,另一端贯穿所述预埋钢管二,伸出端通过螺母固定。第一螺栓贯穿生态复合墙板的预埋钢管一和暗梁的预埋钢管二,并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实现了生态复合墙板与暗梁的连接;第一螺栓贯穿生态复合墙板的预埋钢管一和暗柱的预埋钢管二,并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实现了生态复合墙板与暗柱的连接,从而方便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制作。第一螺栓贯穿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预埋钢管一和框架柱的预埋钢管二,并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实现了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与框架柱的连接;第一螺栓贯穿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预埋钢管一和框架梁的预埋钢管二,并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实现了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与框架梁的连接,安装方便。进一步,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浇注在所述地梁上表面,且伸入所述生态复合墙板底端的预埋钢管一内,伸出端通过螺母固定。通过第二螺栓实现了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与地梁的固定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基础,所述基础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框架柱底端伸入所述凹槽内,从而便于框架柱与基础的安装固定。进一步,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多个肋柱和多个肋梁,多个所述肋梁与多个所述肋柱纵横交错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生态复合墙体是一种节能保温、生态环保、施工方便、经济实用的装配式结构新体系。相比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部分构件可以在工厂预制,构件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建筑建设周期短,对环境影响较小。该结构主要是由预制的四块生态复合墙板通过四边预埋钢管一用螺栓进行机械锚固,由暗梁、暗柱和四块生态复合墙板组装成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框架柱、框架梁和地梁约束着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形成生态复合墙体。建造速度快,工程造价低,机械化施工和工业化生产使工期大大缩短,成本优势明显。现场湿作业少,可以节水60%;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设计,可节能20%;施工速度快,施工时间可节约35%;支撑外架少,可以节约20%的用材。生态复合墙体结构保温性能较好,可以达到国家节能建筑墙体要求的标准。由于生态复合墙体结构中部分混凝土换成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因此结构自重轻,耐震性能好与普通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比,复合墙结构体系显示出明显的轻质优势。在粮食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地梁和框架梁组成的框架和生态复合墙板、暗梁、暗柱组成的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以及生态复合墙板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格与填充混凝土砌块两两相互作用、相互约束、共同受力,使生态复合墙体整体的性能发挥到最佳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框架柱与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生态复合墙板;101-钢筋骨架;102-混凝土砌块;103-肋柱;104-肋梁;2-框架柱;3-地梁;4-框架梁;5-预埋钢管一;6-预留孔位一;7-预埋钢管二;8-预留孔位二;9-第一螺栓;10-螺母;11-基础;110-凹槽;12-暗梁;13-暗柱;14-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14、暗柱13、暗梁12、框架柱2、地梁3和框架梁4,框架柱2安装在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14的两侧,地梁3安装在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14的底端,框架梁4固定在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14的顶端;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14包括暗梁12、暗柱13和四块生态复合墙板1,暗梁12和暗柱13搭接成“十”字形结构,生态复合墙板1固定于“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边角处。进一步,生态复合墙板1包括钢筋骨架101和混凝土砌块102,混凝土砌块102设置于钢筋骨架101的空腔内,并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混凝土砌块102的设置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减轻了自重,提高了耐震性能。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混凝土砌块102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02。进一步,钢筋骨架101的四个边框上通过钢筋均焊接有预埋钢管一5,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暗柱、暗梁、框架柱、地梁和框架梁,所述框架柱安装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两侧,所述地梁安装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底端,所述框架梁固定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顶端;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包括暗梁、暗柱和四块生态复合墙板,所述暗梁和所述暗柱搭接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生态复合墙板固定于所述“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边角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暗柱、暗梁、框架柱、地梁和框架梁,所述框架柱安装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两侧,所述地梁安装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底端,所述框架梁固定在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的顶端;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组合体包括暗梁、暗柱和四块生态复合墙板,所述暗梁和所述暗柱搭接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生态复合墙板固定于所述“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边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复合墙板包括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砌块,所述混凝土砌块设置于所述钢筋骨架的空腔内,并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的四个边框上通过钢筋均焊接有预埋钢管一,所述预埋钢管一埋入所述生态复合墙板的一端设置有预留孔位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永刚李学森乔浩乐孙蕾代洁郭呈周王惠芬许启铿陈俊旗王祖远陈雁王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