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1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包括框架以及采用发泡混凝土浇筑在框架中的墙主体,框架包括间隔分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下端之间对应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围成的方框通过分隔立柱分隔为两个以上的子框,分隔立柱呈竖直状态并使其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子框的四周均设有向内延伸的短筋,子框中还设有十字索,十字索的四端对应与子框的四角固定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装配便捷的优点,可提高施工效率,并能有效降低成本。

A whole prefabricated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面预制墙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墙体,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面预制墙体。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因具有施工速度快、建设周其短的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还存在着装配化程度低的问题,尤其是其墙体通常采用小幅面预制,而在现场通过拼接构成整面墙体,影响了施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且其预制墙体中埋设了大量钢筋,增大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装配便捷的优点,可提高施工效率,并能有效降低成本。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包括框架以及采用发泡混凝土浇筑在框架中的墙主体,所述框架包括间隔分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下端之间对应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围成的方框通过分隔立柱分隔为两个以上的子框,分隔立柱呈竖直状态并使其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子框的四周均设有向内延伸的短筋,子框中还设有十字索,十字索的四端对应与子框的四角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其中,所述上横梁的上侧面设有左右方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定位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下横梁的下侧面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多个定位柱,定位柱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其中,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下端以及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左右端均设有连接孔。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其中,所述墙主体的外侧面依次设有粘结层、保温层、外找平层和外装饰层,墙主体的内侧面依次设有内找平层和内装饰层。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其中,所述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下横梁和分隔立柱均采用方钢制作。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框架以及采用发泡混凝土浇筑在框架中的墙主体,让框架设置间隔分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使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下端之间对应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让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围成的方框通过分隔立柱分隔为两个以上的子框,让分隔立柱呈竖直状态且使其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在子框的四周均设置向内延伸的短筋,并在子框中设置十字索,让十字索的四端对应与子框的四角固定连接。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装配便捷的整面预制墙体。本技术利用发泡混凝土质轻、耐火保温、整体性好的优点,使预制墙体采用框架加发泡混凝土墙主体的结构形式,在保证墙体重量较小的基础上实现了整面墙预制,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本技术通过在子框的四周设置向内延伸的短筋,提高了墙主体与框架的连接可靠性和整体性,相比于现有预制墙体节省了钢筋用量,降低了成本,并通过在子框中设置十字索增强了框架的稳定性和抗振性能。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中框架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中框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中墙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整面预制墙体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框架1以及采用发泡混凝土浇筑在框架1中的墙主体2。让框架1设置间隔分布的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使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的上下端之间对应通过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固定连接。让左立柱11、右立柱12、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围成的方框通过分隔立柱15分隔为两个以上的子框16,让分隔立柱15呈竖直状态且使其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固定连接,在子框16的四周均设置向内延伸的短筋17,并在子框16中设置十字索18,且使十字索18的四端对应与子框16的四角固定连接。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装配便捷的整面预制墙体。本技术利用发泡混凝土质轻、耐火保温、整体性好的优点,使预制墙体采用框架1加发泡混凝土墙主体2的结构形式,在保证墙体整体重量较小的基础上实现了整面墙预制,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本技术通过在子框16的四周设置向内延伸的短筋18,提高了墙主体2与框架1的连接可靠性和整体性,相比于现有预制墙体节省了钢筋用量,降低了成本,并通过在子框16中设置十字索18增强了框架1的稳定性和抗振性能。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上横梁13的上侧面设置了左右方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131,且使定位孔131采用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同时,在下横梁14的下侧面设置了与定位孔131对应的多个定位柱141,且使定位柱141采用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这一结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让横梁的上下侧面也对应设置锥形定位孔和锥形定位柱,在装配时,让横梁置于上横梁13上,并使横梁上的锥形定位柱置于上横梁13上的定位孔131中,让上层墙体的下横梁14上的定位柱141置于横梁上的锥形定位孔中,一方面可提高相互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可提高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在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的上下端以及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的左右端设置连接孔19,以提高连接的便利性。为提高预制率和装配化程度,本技术还在预制阶段就做好了墙体的内外装修,具体为,在墙主体2的外侧面依次设置了粘结层21、保温层22、外找平层23和外装饰层24,在墙主体2的内侧面依次设置了内找平层25和内装饰层26,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和施工速度。另外,本技术通常让框架1的左立柱11、右立柱12、上横梁13、下横梁14和分隔立柱15采用方钢制作,以简化工艺和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请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包括框架(1)以及采用发泡混凝土浇筑在框架(1)中的墙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间隔分布的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的上下端之间对应通过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固定连接,左立柱(11)、右立柱(12)、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围成的方框通过分隔立柱(15)分隔为两个以上的子框(16),分隔立柱(15)呈竖直状态并使其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固定连接,子框(16)的四周均设有向内延伸的短筋(17),子框(16)中还设有十字索(18),十字索(18)的四端对应与子框(16)的四角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包括框架(1)以及采用发泡混凝土浇筑在框架(1)中的墙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间隔分布的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的上下端之间对应通过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固定连接,左立柱(11)、右立柱(12)、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围成的方框通过分隔立柱(15)分隔为两个以上的子框(16),分隔立柱(15)呈竖直状态并使其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固定连接,子框(16)的四周均设有向内延伸的短筋(17),子框(16)中还设有十字索(18),十字索(18)的四端对应与子框(16)的四角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面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3)的上侧面设有左右方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131),定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德江盛翔杨莉沈柏徐伟李迎旭陈镇海赵天文刘新虎朱圣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科天创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