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该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筒体,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圆柱型筒体和锥型筒体,筒体中下部设置有过滤装置,筒体上部设置有滤料清洗装置,过滤装置和所述滤料清洗装置通过滤料提升装置连通;滤料清洗装置包括由筒体外部上端延伸至筒体内部上端的洗滤料管、设置于洗滤料管外围的三相分离器、设置于洗滤料管下部的滤料清洗器和设置于洗滤料管一侧并与筒体外部连通的洗滤料排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能够24小时连续运行,一边曝气一边反洗,筒体中部的筛盘可以过滤较大悬浮物,防止堵塞过滤装置。
A self-cleaning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于90年代初得到较大发展,最大规模达几十万吨每天,并发展为可以脱氮除磷。曝气生物滤池在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上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水质好等特点。但其缺点主要是需要定时反洗,反洗掉老死的生物膜,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克服前述现有技术中曝气生物滤池需要定时反洗的不足,使不需反洗式曝气生物滤池不易堵塞,一边曝气一边反洗,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圆柱型筒体和锥型筒体,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用于过滤原水的过滤装置,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用于清洗滤料的滤料清洗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滤料清洗装置通过滤料提升装置连通;所述滤料清洗装置包括由筒体外部上端延伸至筒体内部上端的洗滤料管、设置于洗滤料管外围的三相分离器、设置于洗滤料管下部的滤料清洗器和设置于洗滤料管一侧并与筒体外部连通的洗滤料排泥口。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锥型筒体下端的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支管、设置于圆柱型筒体下端的锥型布水器、设置于锥形布水器上端的曝气装置和设置于曝气装置上端的过滤层。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上端设置有筛盘,用于过滤较大悬浮物,防止堵塞过滤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下端设置有滤料分配器。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堰和清水出口。进一步的,所述滤料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锥型筒体下端的集滤料箱、与集滤料箱连通的输滤料管、设置于输滤料管上的提滤料泵和设置于输滤料管末端的气-滤料-水进口。进一步的,所述气-滤料-水进口与洗滤料管的上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通过支腿支撑。进一步的,所述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总控制系统控制,总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过滤层底部的过滤阻力传感、设置于筒体顶部的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原水进水口和清水出口的流量控制阀、以及提滤料泵的控制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时可分为原水曝气、过滤、滤料清洗三个过程,过程流畅,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运行,一边曝气一边清洗滤料;(2)筒体中部的筛盘可以过滤较大悬浮物,防止堵塞过滤装置,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支管的管路较短,不易发生堵塞;(3)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后逆流而上,在锥形布水器和曝气作用下与滤料充分反应,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从而彻底分解原水中的有机物,原水中的杂质被不断截留、吸附,最终滤液从过滤器顶部的溢流堰排放;(4)过滤料提升泵将滤污通过输滤料管提送到顶部的三相分离器,进入相连的洗滤料器中清洗,洗滤料水由单独的管道排放,洗干净的滤料重新散落到过滤层;(5)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洗滤料管、2洗滤料排泥口、3筛盘、4过滤层、5曝气装置、6滤料分配器、7原水进水口、8集滤料箱、9提滤料泵、10原水进水支管、11锥形筒体、12锥形布水器、13输滤料管、14溢流堰、15清水出口、16圆柱形筒体、17三相分离器、18气-滤料-水进口、19滤料清洗器、20支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圆柱型筒体16和锥型筒体11,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滤料清洗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滤料清洗装置通过滤料提升装置连通。所述筒体通过支腿20支撑。所述滤料清洗装置包括由筒体外部上端延伸至筒体内部上端的洗滤料管1、设置于洗滤料管1外围的三相分离器17、设置于洗滤料管1下部的滤料清洗器19和设置于洗滤料管1一侧并与筒体外部连通的洗滤料排泥口2。所述筒体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堰14和清水出口15。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锥型筒体11下端的原水进水口7、原水进水支管10、设置于圆柱型筒体16下端的锥型布水器12、设置于锥形布水器12上端的曝气装置5和设置于曝气装置5上端的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上端设置有筛盘3。所述筒体下端设置有滤料分配器6。所述滤料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锥型筒体11下端的集滤料箱8、与集滤料箱8连通的输滤料管13、设置于输滤料管13上的提滤料泵9和设置于输滤料管13末端的气-滤料-水进口18。所述气-滤料-水进口18与洗滤料管1的上端连通。所述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总控制系统控制,总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过滤层底部的过滤阻力传感、设置于筒体顶部的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原水进水口和清水出口的流量控制阀、以及提滤料泵的控制装置。工作原理:本技术的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使用时可分为原水曝气、过滤、滤料清洗三个过程:原水曝气:原水从原水进水口7进水,经锥形布水器12均匀向上逐渐逆流经过曝气层,通过曝气装置5将空气中的氧溶解在原水中,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从而分解原水中的有机物。原水过滤:原水经曝气处理后流至过滤层4,原水中的杂质被不断截留、吸附,最终滤液从滤池顶部的溢流堰14排放,完成过滤过程。滤料的清洗:原水中的杂质不断地被截留在过滤层4的滤料表面。通过提滤料泵9将滤污通过输滤料管13提送到顶部的三相分离器17,进入相连的滤料清洗器19中清洗,洗滤料的污水由洗滤料排泥口2排放,洗干净的滤料重新散落到过滤层4,如此循环,一边曝气一边清洗滤料。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圆柱型筒体(16)和锥型筒体(11),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滤料清洗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滤料清洗装置通过滤料提升装置连通;所述滤料清洗装置包括由筒体外部上端延伸至筒体内部上端的洗滤料管(1)、设置于洗滤料管(1)外围的三相分离器(17)、设置于洗滤料管(1)下部的滤料清洗器(19)和设置于洗滤料管(1)一侧并与筒体外部连通的洗滤料排泥口(2),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锥型筒体(11)下端的原水进水口(7)、原水进水支管(10)、设置于圆柱型筒体(16)下端的锥形布水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锥形布水器(12)上端的曝气装置(5)和设置于曝气装置(5)上端的过滤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圆柱型筒体(16)和锥型筒体(11),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滤料清洗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滤料清洗装置通过滤料提升装置连通;所述滤料清洗装置包括由筒体外部上端延伸至筒体内部上端的洗滤料管(1)、设置于洗滤料管(1)外围的三相分离器(17)、设置于洗滤料管(1)下部的滤料清洗器(19)和设置于洗滤料管(1)一侧并与筒体外部连通的洗滤料排泥口(2),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锥型筒体(11)下端的原水进水口(7)、原水进水支管(10)、设置于圆柱型筒体(16)下端的锥形布水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锥形布水器(12)上端的曝气装置(5)和设置于曝气装置(5)上端的过滤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上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连杰,马良,张豫臣,赵东芳,邹云鹏,边春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