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福洪专利>正文

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786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包括面罩本体以及增压组件,面罩本体上设有增压孔,增压组件包括手持件、风机以及供电装置,手持件与面罩本体连接,手持件上设有进风口且所述手持件内设有空气流通通路,空气流通通路的一端与增压孔连通,空气流通通路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风机固定安装在空气流通通路内,供电装置安装在手持件上,供电装置与风机电性连接。这样的手持式增压面罩,能够模仿低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实现对出现高原反应人员进行吸氧处理的同时,结构合理简化,减少部件,便于使用和操作。

A kind of hand-held supercharging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氧面罩,特别是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
技术介绍
高原地区气候及环境条件较恶劣,空气稀薄,对于不常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而言,这样的环境条件容易使人出现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稀薄的空气不仅会对人的知觉、记忆力、判断力、注意力等生理状况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会引起情绪起伏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与工作。为应对这种情况,往往需要给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进行吸氧处理。然而,吸氧设备一般较为复杂,造价昂贵且携带十分不便。同时,氧气的制备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和物力,经济性差。另外,吸氧设备的氧气储存量有限,无法满足长时间供氧的需求。申请号为CN201721598286.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压面罩,包括面罩组件、气管以及增压组件,面罩组件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上设有增压孔以及呼气孔。增压组件包括气泵盒体、气泵以及供电装置,气泵以及供电装置安装在气泵盒体中,供电装置与气泵电性连接。气管的一端与增压孔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这样的增压面罩可以实现面罩内空气压力的增加,实现对出现高原反应人员进行吸氧处理的功能,但结构较为复杂,部件较多,不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能够模仿低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实现对出现高原反应人员进行吸氧处理的同时,结构合理简化,减少部件,便于使用和操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包括面罩本体以及增压组件,面罩本体上设有增压孔,增压组件包括手持件、风机以及供电装置,手持件与面罩本体连接,手持件上设有进风口且所述手持件内设有空气流通通路,空气流通通路的一端与增压孔连通,空气流通通路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风机固定安装在空气流通通路内,供电装置安装在手持件上,供电装置与风机电性连接。由于使用者出现高原反应后,进行一定时间的吸氧处理后即可缓解,而不需一直进行。因此设置手持件后,当使用者出现高原反应,使用者可以手握手持件,将面罩本体扣紧面部进行吸氧处理,当使用者的高原得到缓解后,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增压面罩移出。同时在手持件中设置空气流通通路,并将风机安装在手持件中,可以在不增加气管等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对面罩本体与人体面部之间空气的增压,结构紧凑,便于使用。进一步的,手持件安装在面罩本体的下方。手持件安装在面罩本体下方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进一步的,手持件外形为细长圆柱形,手持件的一端端面与面罩本体竖直连接。将手持件设计为细长圆柱形且与面罩本体竖直连接同样是为了贴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进一步的,手持件包括手持部、进风部以及供电部,手持部、进风部以及供电部依次布置,风机安装在手持部中,进风部设有进风栅而形成进风口,供电装置安装在供电部内。采用这样的结构,供电装置不会对气流产生阻碍,风机可以顺利实现增压。进一步的,手持部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风机以及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按钮的朝向与面罩本体的开口朝向呈空间正交关系。使用者手握手持件时,拇指位于手持件侧部,如此设置控制按钮的朝向可以满足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进一步的,供电部内设有电池仓,供电装置是蓄电池,蓄电池安装在电池仓内。进一步的,空气流通通路与增压孔的连通处设有阻挡海绵,阻挡海绵覆盖增压孔。高压空气直接流向鼻孔,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适,阻挡海绵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进一步的,面罩本体上设有呼气孔,呼气孔上设有逆止片,逆止片安装在面罩本体外并覆盖呼气孔,逆止片的中部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逆止片的外缘可远离呼气孔。吸气时,止逆片紧贴面罩本体,封闭呼气孔;呼气时,止逆片远离面罩本体,呼气孔打开。逆止片的设置实现了面罩的气流控制。进一步的,风机是暴力风机。暴力风机结构成熟,运行时噪音小。进一步的,手持式增压面罩还包括空气加热装置,空气加热装置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空气加热装置设置在风机与进风口之间。高原地区往往气候较为寒冷,加热装置的设置可以提高面罩本体内空气的温度,提高面罩的使用体验。综上所述,这样的手持式增压面罩,能够模仿低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实现对出现高原反应人员进行吸氧处理的同时,结构合理简化,减少部件,便于使用和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手持式增压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手持式增压面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面罩本体-1,增压孔-11,呼气孔-12,手持件-2,进风口-21,手持部-22,进风部-23,供电部-24,控制按钮-25,风机-3,阻挡海绵-4,逆止片-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以及增压组件,面罩本体1上设有增压孔11,增压组件包括手持件2、风机3以及供电装置,手持件2与面罩本体1连接,手持件2上设有进风口21且所述手持件2内设有空气流通通路,空气流通通路的一端与增压孔11连通,空气流通通路的另一端与进风口21连通,风机3固定安装在空气流通通路内,供电装置安装在手持件2上,供电装置与风机3电性连接。由于使用者出现高原反应后,进行一定时间的吸氧处理后即可缓解,而不需一直进行。因此设置手持件2后,当使用者出现高原反应,使用者可以手握手持件2,将面罩本体1扣紧面部进行吸氧处理,当使用者的高原得到缓解后,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增压面罩移出。同时在手持件2中设置空气流通通路,并将风机3安装在手持件2中,可以在不增加气管等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对面罩本体1与人体面部之间空气的增压,结构紧凑,便于使用。具体的,手持件2安装在面罩本体1的下方。手持件2安装在面罩本体1下方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进一步的,手持件2外形为细长圆柱形,手持件2的一端端面与面罩本体1竖直连接。将手持件2设计为细长圆柱形且与面罩本体1竖直连接同样是为了贴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另外,手持件2包括手持部22、进风部23以及供电部24,手持部22、进风部23以及供电部24依次布置,风机3安装在手持部22中,进风部23设有进风栅而形成进风口21,供电装置安装在供电部24内。采用这样的结构,供电装置不会对气流产生阻碍,风机3可以顺利实现增压。作为优选,手持部22上设有控制按钮25,控制按钮25与风机3以及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按钮25的朝向与面罩本体1的开口朝向呈空间正交关系。使用者手握手持件2时,拇指位于手持件2侧部,如此设置控制按钮25的朝向可以满足使用者的操作习惯。本实施例中,供电部24内设有电池仓,供电装置是蓄电池,蓄电池安装在电池仓内。同时,空气流通通路与增压孔11的连通处设有阻挡海绵4,阻挡海绵4覆盖增压孔11。高压空气直接流向鼻孔,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适,阻挡海绵4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以及增压组件,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增压孔,所述增压组件包括手持件、风机以及供电装置,所述手持件与面罩本体连接,所述手持件上设有进风口且所述手持件内设有空气流通通路,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的一端与增压孔连通,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空气流通通路内,所述供电装置安装在手持件上,所述供电装置与风机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增压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以及增压组件,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增压孔,所述增压组件包括手持件、风机以及供电装置,所述手持件与面罩本体连接,所述手持件上设有进风口且所述手持件内设有空气流通通路,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的一端与增压孔连通,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空气流通通路内,所述供电装置安装在手持件上,所述供电装置与风机电性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增压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件安装在面罩本体的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增压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件外形为细长圆柱形,所述手持件的一端端面与面罩本体竖直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增压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件包括手持部、进风部以及供电部,所述手持部、进风部以及供电部依次布置,所述风机安装在手持部中,所述进风部设有进风栅而形成进风口,所述供电装置安装在供电部内。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增压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洪
申请(专利权)人:王福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