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永莲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78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活性炭层和佩戴绳,所述防护罩本体的中部安装有抑菌层,所述替换壳上开设有通孔,且替换壳内设置有第一内层、活性炭层和第二内层,并且第一内层的内侧与活性炭层外侧相互连接,同时活性炭层的内侧与第二内层的外侧相互连接,所述安装架与纱棉块相互连接,且安装架与内卡架相互连接,并且内卡架固定在操作窗内,同时操作窗开设在防护罩本体上。该新型传染病防护罩,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小内外气体交换的阻力,使得医护工作者可以呼吸更加顺畅,同时设计了可以替换的结构,增强了装置整体的防护抑菌效果。

A new type of protective cov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
技术介绍
防护罩即防护口罩,是一种采用一层或者多层非织造布复合制作而成的医疗防护用具,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熔喷、纺粘、热风或者针刺等,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效用,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在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护理检查的过程中,必须佩带防护口罩。随着防护口罩在医疗活动中的不断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传统的防护口罩的结构设计简单,虽然具有一定的抑菌、隔离和防护的效果,但是在面对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时,防护效果不佳,无法较为顺畅的进内外气体的交换,抑菌防护效果不佳。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无法较为顺畅的进内外气体的交换,抑菌防护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活性炭层和佩戴绳,所述防护罩本体的中部安装有抑菌层,且抑菌层的内侧与隔离过滤层相互连接,并且隔离过滤层内侧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1)、活性炭层(10)和佩戴绳(1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中部安装有抑菌层(2),且抑菌层(2)的内侧与隔离过滤层(3)相互连接,并且隔离过滤层(3)内侧与接触层(4)相互连接,同时接触层(4)内侧与防护罩本体(1)相互连接,所述防护罩本体(1)内侧位于接触层(4)边侧的位置开设有功能槽(5),且防护罩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外卡板(6)和佩戴绳(16),并且外卡板(6)与替换壳(7)相互连接,所述替换壳(7)上开设有通孔(8),且替换壳(7)内设置有第一内层(9)、活性炭层(10)和第二内层(11),并且第一内层(9)的内侧与活性炭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1)、活性炭层(10)和佩戴绳(1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中部安装有抑菌层(2),且抑菌层(2)的内侧与隔离过滤层(3)相互连接,并且隔离过滤层(3)内侧与接触层(4)相互连接,同时接触层(4)内侧与防护罩本体(1)相互连接,所述防护罩本体(1)内侧位于接触层(4)边侧的位置开设有功能槽(5),且防护罩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外卡板(6)和佩戴绳(16),并且外卡板(6)与替换壳(7)相互连接,所述替换壳(7)上开设有通孔(8),且替换壳(7)内设置有第一内层(9)、活性炭层(10)和第二内层(11),并且第一内层(9)的内侧与活性炭层(10)外侧相互连接,同时活性炭层(10)的内侧与第二内层(11)的外侧相互连接,安装架(12)与纱棉块(13)相互连接,且安装架(12)与内卡架(14)相互连接,并且内卡架(14)固定在操作窗(15)内,同时操作窗(15)开设在防护罩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层(2)、隔离过滤层(3)和接触层(4)的俯视剖面的形状均为向防护罩本体(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永莲程自科
申请(专利权)人:贾永莲程自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