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
技术介绍
中医内科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来缓解病情,以往在进行患者针灸治疗时,需要有经验的医师进行穴位寻找标记,如果不能精确的确定穴位位置,则达不到针灸效果,而且以往在进行穴位精确标记寻找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针灸治疗流程变得繁琐复杂,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对于中国专利号CN205094973U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在使用时,将背部探穴护板主体1通过弧形支撑面板27放置在患者背部,通过浮动支腿26进行细微位置调整,通过背部观察口2进行背部穴位大体观察,通过显像面板17前侧功能按键19和选择按键20进行控制调节,通过反馈贴片32反馈的信息进行穴位确定,手动滑动针灸作用板5上操持把手7,通过针灸针刺入针灸作用口8对穴位进行刺激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针灸作用口8位置固定,只能进行纵向上的移动,无法进行横向移动,造成使用的局限性较高,无法满足多个穴位的使用需求,使用效果较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包括穴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穴护板(1)的下端前部和后部对称连接有两个弧形板(10),所述穴护板(1)的上端开设有观察口(22),所述观察口(22)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块(14),所述螺纹块(14)的上端通过轴承分别连接有固定轴(15)和支撑轴(18),所述固定轴(15)的上端设有长板(4),所述长板(4)的上端等距开设有多个针灸口(21),所述固定轴(15)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6),所述支撑轴(18)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7)和涡轮(19),所述第一齿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包括穴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穴护板(1)的下端前部和后部对称连接有两个弧形板(10),所述穴护板(1)的上端开设有观察口(22),所述观察口(22)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块(14),所述螺纹块(14)的上端通过轴承分别连接有固定轴(15)和支撑轴(18),所述固定轴(15)的上端设有长板(4),所述长板(4)的上端等距开设有多个针灸口(21),所述固定轴(15)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6),所述支撑轴(18)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7)和涡轮(19),所述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匹配,所述螺纹块(14)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与涡轮(19)匹配的蜗杆(20),所述穴护板(1)的下端两侧设有穴位探测装置(3),所述穴护板(1)的外壁一侧设有显像控制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14)的外壁两侧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