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73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诊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与床体表面呈平行状态的转板移动至患者表皮上需要针灸的部分,而后通过不同的限位板之间所形成的圆槽将针灸针插入,利用不同限位板两侧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等构件对针灸针进行一定的限位固定,在限位板上设置有方形槽,通过方形槽内圆杆上利用旋簧套接的限位夹块对于针灸针的上半部分进行二次固定,从而解决原有的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没有更多的实用性和对针灸针固定辅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
本技术属于中医诊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
技术介绍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在古代属"折疡"、"金镞"等范畴,历史上本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与外伤疾患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手段中,会使用到针灸疗法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由骨质增生引起的骨刺等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往往会躺在或者趴在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便于医生对其进行治疗针灸,但现有的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半仅仅只是作为病人针灸平躺平趴的用具,并没有其他更多的功能性,在针灸的过程中,对于插入人体中的治疗针,在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上也没有更多的固定辅助型构件,在一些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容易使得针发生偏摆,造成不良的后果,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1),两个所述限位槽(21)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板(3),所述连接板(2)表面上靠近所述转板(3)下方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固定板(22),所述转板(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所述滑杆(5)表面上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卡合连接有滑板(13),所述滑板(1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18),所述滑板(13)的内壁之中卡合连接有方形块(23),所述方形块(23)与不同的所述限位板(18)之间分别镶接有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和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1),两个所述限位槽(21)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板(3),所述连接板(2)表面上靠近所述转板(3)下方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固定板(22),所述转板(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所述滑杆(5)表面上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卡合连接有滑板(13),所述滑板(1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18),所述滑板(13)的内壁之中卡合连接有方形块(23),所述方形块(23)与不同的所述限位板(18)之间分别镶接有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和第三弹簧(16),所述方形块(23)与不同的所述限位板(18)之间靠近所述第一弹簧(14)和所述第三弹簧(16)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调节杆(17),所述床体(1)内壁上靠近所述限位槽(21)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用骨刺针灸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下表面上靠近所述卡槽(20)的位置处滑动连接有衔接板(6),衔接板(6)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杆(8),转杆(8)的外部套合有转块(9),转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刚王斌袁海光冯卫星巨丽萍金兰刘航杜伟王婷冯润袁莉娜王渊柏华雷霆李娜郭新荣白宇望王红艳刘娟张豪斌李杰王强李彬锋张林涛杜赟张倩曹星郭姝含刘智斌雷正权鲁刚李若飞张会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