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71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涉及医疗用品领域,药物敷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保护膜、药物载体层、隔离层、发热层和外层保护膜,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发热层的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遇到空气可发热的自发热材料,发热层的外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发热层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通过在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使用时可将药物敷贴直接粘贴于受伤处,操作简便,大大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利用自发热材料遇到空气后可发出热量,促进受伤处血液循环和药物的吸收,有效增强治疗效果。

An air self heating disposable drug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
技术介绍
外用药物敷贴通常用于粘贴在使用者的伤患部位上。外用药物敷贴一般包括药物结构层,药物结构层内含有药物组份,使用时,药物结构层内的药物组份释放到使用者伤患部位或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以起到治疗作用。现在医院很多药物外用的时候,只是单纯地使用纱布敷贴,药物如果凉了会影响效果,并且纱布在贴的时候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用药物治疗效果差,以及使用纱布对药物进行固定操作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所述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保护膜、药物载体层、隔离层、发热层和外层保护膜,所述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所述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发热层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遇到空气可发热的自发热材料,所述发热层的外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所述发热层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热材料为坎离砂。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保护膜、隔离层、外层保护膜均为塑料薄膜。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储药片,所述储药片为纱布或海绵。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5mm。进一步地,所述储药片的厚度为2-3mm。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保护膜和所述外层保护膜的边沿设置有延伸部。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通过在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使用时可将药物敷贴直接粘贴于受伤处,操作简便,大大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在发热层的内部设置有遇到空气可发热的自发热材料,自发热材料遇到空气后可发出热量,促进受伤处血液循环和药物的吸收,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物载体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内层保护膜;11、延伸部;20、药物载体层;30、隔离层;40、发热层;50、外层保护膜;21、凹槽;22、医用黏胶;41、空腔;42、透气孔;43、自发热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3所示,该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保护膜10、药物载体层20、隔离层30、发热层40和外层保护膜50,内层保护膜10为塑料薄膜,内层保护膜10的表面光滑,确保撕开内层保护膜10时,不会对药物载体层20的医用黏胶22的粘性造成影响。使用前内层保护膜10与药物载体层20的内侧面通过医用黏胶22粘连,内层保护膜10可对药物载体层20的医用黏胶2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后影响医用黏胶22的粘性。如图2所示,药物载体层20的内侧面(本实施例中内侧面均指朝向内层保护膜10的一面,背离内层保护膜10的一面则为外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22,药物载体层20的内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21,凹槽21的深度为2-5mm,本实施例中药物载体层20呈环形片状结构,凹槽21则为药物载体层20中部的镂空区域。本实施例中隔离层30为塑料薄膜,隔离层30可阻隔药物中的液体渗入发热层40中,隔离层30的内侧面与药物载体层20的外侧面胶粘连接。发热层40的内部具有空腔41,空腔41内设置有遇到空气可发热的自发热材料43,本实施例中自发热材料43为坎离砂,发热层40由不透气的材料制成,以阻止空气进入空腔41内。发热层40中部的厚度大于边缘的厚度,发热层40的内侧面与隔离层30的外侧面胶粘连接,发热层40的外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22,发热层40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42,透气孔42与空腔41连通。本实施例中外层保护膜50为塑料薄膜,外层保护膜50通过医用黏胶22与发热层40的外侧面粘连,并将透气孔42封堵,阻止空气进入。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将内层保护膜10撕开,将药物置入凹槽21内,利用药物载体层20的内侧面的医用黏胶22,将药物敷贴粘贴于受伤处;再将外层保护膜50撕掉,使外部的空气通过透气孔42进入发热层40的内部,由于坎离砂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自行发热,使药物敷贴的平均温度恒定在53℃左右,坎离砂发出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起到改善人体微循环,有助于生物酶的生长,加强人体组织的再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坎离砂产生的热量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有效增强治疗效果。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使用液体药物,凹槽21内设置有储药片,储药片的厚度为2-3mm,储药片为纱布或海绵,优选项为纱布,当液体药物滴入凹槽21内时,储药片可将液体药物暂时吸收并存储,待药物敷贴粘贴于受伤处时,储药片与受伤处接触,再将液体药物缓慢释放出来,防止液体药物从储药片与皮肤之间的间隙流出。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内层保护膜10和外层保护膜50的边沿设置有延伸部11,撕开内层保护膜10和外层保护膜50时,由于延伸部11没有与医用黏胶22粘连,只需拉扯延伸部11,便可轻易将内层保护膜10和外层保护膜50撕掉。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使用,本实施例的内层保护膜10由中心部位的圆形薄膜和外部的环形薄膜两部分构成,环形薄膜与药物载体层20的医用黏胶22粘接,圆形薄膜与环形薄膜的内边缘也通过医用黏胶22粘接,从而将药物载体层20的凹槽21封堵,使用时,先将圆形薄膜撕掉,将药品置入凹槽21内,再撕开环形薄膜将药物敷贴粘贴于受伤处。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保护膜、药物载体层、隔离层、发热层和外层保护膜,所述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所述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发热层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遇到空气可发热的自发热材料,所述发热层的外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所述发热层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保护膜、药物载体层、隔离层、发热层和外层保护膜,所述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所述药物载体层的内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发热层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遇到空气可发热的自发热材料,所述发热层的外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医用黏胶,所述发热层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材料为坎离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空气自热式一次性药物敷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龙李映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