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包括:被子本体和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上电连接有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振动提醒家长的振动装置,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声音提醒模块的第一开关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振动装置的第二开关。
A quilt with kicking to be det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
技术介绍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出现睡觉踢被子的情况,且踢被子后往往不会主动盖被子,而由于小孩子身体相对于成人而言免疫力更低,容易因为踢被子而生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开号为CN20479140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盖被子状况的踢被检测装置,包括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单片机、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各部分电连接,为整个系统供电。上述方案的踢被检测装置,提供一种通过检测婴幼儿的热红外辐射图像来定量分析被子覆盖状态的方案,配合图像分析方法和人体姿态算法,可以精确、实时和定量的判断出婴幼儿盖被子的状况,并可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监护人处。且该装置用于安装在婴幼儿床的上方或者床边使用。但是,上述装置只能通过声音提醒模块提醒家长孩子踢被子了,而声音提醒往往会吵醒孩子而影响其睡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以解决现有踢被提醒装置通过声音提醒容易影响孩子睡眠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包括:被子本体和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上电连接有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振动提醒家长的振动装置,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声音提醒模块的第一开关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振动装置的第二开关。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方案中家长可以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选择是否开启振动装置和声音提醒模块,选择多样性,可以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2、当孩子年龄在7岁以上时,孩子基本上具备自己盖好被子的能力,这时,便可以关闭声音提醒模块,通过振动装置提醒孩子自己完成盖被子,而选择振动装置提醒孩子自行完成盖被子的原因在于担心声音提醒模块发出声音时无法将孩子吵醒。当然,根据个人喜好,也可以选用声音提醒模块和振动装置同时提醒孩子自行盖被子。由于声音提醒模块和振动装置都能起到提醒孩子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不断提醒孩子其具有踢被子的坏习惯,让其能自行意识这种习惯到并进行改正。3、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大多并不具备自行盖好被子的能力,这时,便可以关闭声音提醒模块,并开启振动装置,通过振动装置将家长摇醒给孩子盖被子,与使用声音提醒模块发出声音提醒相比,能够避免吵醒孩子。进一步,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气囊、通气管、气缸以及用于推动气缸活塞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气囊和气缸之间通过通气管连通。使用时,将气囊套设在人体上或者安装在人体必需接触的地方,便可在孩子踢被子时,微控制器控制往复机构动作使得气缸往复的对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进而使得气囊膨胀和收缩,气囊膨胀和收缩起到提醒使用者的作用。进一步,所述气囊安装在软质的枕头芯内。本方案中将气囊安装在软质的枕头芯内,气囊相对于硬质板状物而言,更加柔软,能避免睡在枕头上的人睡眠受影响。进一步,软质的枕头芯一侧开设有放置入口,枕头芯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气囊的放置袋,所述放置袋和放置入口连通。使用时,可以将气囊从放置入口进入并放置到放置袋中,当要更换枕头或者需要清洗枕头时,放置入口和放置袋的设置能方便气囊的取放,使用方便。进一步,所述气囊安装在乳胶材质的枕头芯内,枕头芯和人体接触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气囊的放置腔,所述气囊放置在放置腔内。本方案中将气囊放置到放置腔内,当气囊往复膨胀和收缩时便会对睡在该枕头上的人发生振动,起到提醒作用。而且提醒的人只有睡在该枕头上的人,其他人都不会受到影响。进一步,枕头芯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通气管的沟槽。沟槽的设置,使得通气管能够放置到沟槽内,避免通气管的设置影响人睡在该枕头上人的舒适感。进一步,所述气囊设置在枕头芯中心位置,所述气囊为椭圆形或圆形。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枕头都会睡在其中心位置上,这样气囊膨胀和收缩时使用者便可明显的感受到气囊导致的枕头振动。进一步,所述气囊设置为圆柱形或者长方形,所述气囊横向设置在枕头芯内,所述气囊长度小于枕头芯5-20cm。本方案中气囊的设置,使得气囊横向基本上覆盖整个枕头芯,这样不管睡在枕头上的人睡在枕头哪一侧,气囊振动时对睡在枕头上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进一步,所述气囊为用于套在人体手腕上的环状结构。使用者可以将气囊佩戴在手腕上,当气囊充气时会使得气囊膨胀进而挤压手腕,进而起到提醒的作用。进一步,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安装板上垂直固定的电机以及活动杆上固定的活动板,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凸轮包括基圆和凸部,凸部上铰接有滚球;活动板内开设有椭圆形的通槽,通槽内壁设置有滑槽,凸部的滚球安装于滑槽内并和滑槽滑动连接,凸轮基圆圆心和电机输出轴固定,且凸轮的基圆圆心和椭圆形的通槽圆心不重合。当孩子踢被子后,微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将使得凸部上铰接的滚球沿着滑槽滑动,进而使得活动板上下往复运动,活动板动作带动活动杆和活塞往复上下运动,进而使得气囊往复的收缩和膨胀,只需将气囊安装在人体能够感受到其动作的地方即可实现提醒家长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具有振动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枕头芯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缸1、通气管2、气囊3、活塞4、活动板5、安装板6、活动杆7、电机8、输出轴9、凸轮10、凸部11、壳体12、枕头芯13、放置入口14、放置袋15。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包括:被子本体和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端口上线路连接有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振动装置、用于开启或关闭声音提醒模块的第一开关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振动装置的第二开关。本方案中微控制器选用现有AT89C51系列单片机,且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电源模块与单片机之间构成踢被检测装置,踢被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参考公开号为CN20479140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用于检测盖被子状况的踢被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振动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壳体12上开设有通气孔,壳体12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气缸1,气缸1外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板6,气缸1上连通有通气管2,通气管2一端和气缸1连通,通气管2另一端连通有气囊3。气缸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4,活塞4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活动杆7,活动杆7上固定有用于推动活动杆7和活塞4沿着气缸1内壁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安装板6上垂直固定的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包括:被子本体和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上电连接有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振动提醒家长的振动装置,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声音提醒模块的第一开关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振动装置的第二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包括:被子本体和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上电连接有阵列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蓝牙模块、声音提醒模块、温湿度传感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振动提醒家长的振动装置,微控制器上还电连接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声音提醒模块的第一开关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振动装置的第二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气囊、通气管、气缸以及用于推动气缸活塞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气囊和气缸之间通过通气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安装在软质的枕头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踢被检测的被子,其特征在于:软质的枕头芯一侧开设有放置入口,枕头芯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气囊的放置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宥辰,陈秋媛,
申请(专利权)人:郑宥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