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构件以及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47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的筒构件以及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作为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10)的一部分的筒构件(1)安装于气体燃烧器(3)的前端部,具有供气体燃烧器(3)的燃烧焰通过的孔部(110)。由此,不会从被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中闻到气体臭味。因此,能够改善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

Tube elements and burners with tube el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筒构件以及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筒构件以及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防止燃料气体中毒、起火、爆炸等的灾害,添加有在泄漏的情况下能够诉诸嗅觉而迅速且容易地检测到的具有特有臭味的加臭剂。作为以往公知的加臭剂,已知有硫醇、聚苯硫醚等的硫黄化合物,可以将它们单独或者将多种混合起来使用。目前所使用的含硫黄化合物量少而加臭效果较好,其气味一般被感知为气体臭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0601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有时会用气体燃烧器等的燃烧焰,对食材的表面实施使其附着烧烤色,或者实施使食材的表面的水分飞散的炙烤加工。此时,存在添加到燃料气体中的加臭剂作为气体臭味附着在食材上而使食品的风味变差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提高的筒构件以及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筒构件安装于气体燃烧器的前端部,所述筒构件具有使所述气体燃烧器的燃烧焰通过的孔部。根据以上那样的本专利技术,利用通过了孔部的燃烧焰来实施炙烤加工,因此不会从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中闻到气体臭味。推测是由于燃烧焰完全燃烧、产生了远红外线而降低了气体臭味。因此,能够改善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另外,优选孔部形成有多个,且多个孔部中的一个孔部形成于与燃烧焰输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多个孔部中的除了一个孔部以外的孔部形成为在以一个孔部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即,通过使多个孔部形成于规定的位置,能够向燃烧焰摄入较多的氧气。由此,因为能够使输出的燃烧焰成为完全燃烧的状态,所以能够更加降低气体臭味,从而能够使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更进一步变好。另外,优选由含有碳的材料构成。由此,因为能够使炭的风味附着于食材,所以能够使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更进一步变好。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具备:气体燃烧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构件,所述筒构件安装于所述气体燃烧器的前端部。由此,能够改善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改善实施了炙烤加工的食品的风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筒构件的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燃烧焰输出的方向观察所述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的俯视图。图3是透过构成所述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的筒构件的一部分而表示该筒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所述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I-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筒构件1的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10的立体图。此外,在附图中,有时将筒构件1的轴向记载为“前后方向”,将输出燃烧焰的方向记载为“前方”。如图1、图2所示,带有筒构件的燃烧器10构成为具备:储气罐2,其填充有LP气体(液化丙烷气体);气体燃烧器3,其向从储气罐2送出的LP气体供给氧气并输出燃烧焰;筒构件1,其安装于气体燃烧器3的前端部并使燃烧焰通过;以及支承构件4,其将筒构件1支承于气体燃烧器3。气体燃烧器3具备:调节机构31,其用于调节从储气罐2送出的气体量并且摄入混杂在气体中的空气(氧气);以及金属管32,其使从调节机构31送出的燃烧焰向规定的方向(前后方向)输出。在金属管32上形成有供支承构件4的螺钉42螺合的螺钉孔33。如图4所示,螺钉孔33形成于如下位置:在螺钉42螺合的状态(以下,有时记载为螺合状态)下,在筒构件1的主体部11以及插入筒部12的边界部与金属管32之间空出轴向的间隙S4。在本实施方式中,筒构件1由各向同性石墨材料构成。如图3至图5所示,筒构件1构成为一体地具有:圆盘状的主体部11,其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九个)贯通孔;以及插入筒部12,其从主体部11的周缘以圆筒状竖立设置并供气体燃烧器3的金属管32插入。如图4、图5所示,主体部11形成为其轴尺寸L2成为规定的厚度尺寸,并且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九个)俯视时呈圆形的贯通孔110。在九个贯通孔110中,一个孔部(以下,有时记载为中心孔11a)形成于圆盘状的主体部11的中心位置(与主体部11的中心点P处于相同的位置)。剩余的八个贯通孔形成于以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周围,并且隔开等间隔而形成。中心孔11a的直径尺寸形成为比后述的剩余的八个贯通孔(以下,有时记载为周围的孔)的直径尺寸稍大。在九个贯通孔110中,轴向前方(输出燃烧焰的方向)的端部(前端)111形成为与外部连通,轴向后方的端部(后端)112形成为与插入筒部12的内部连通。另外,九个贯通孔110形成为从前端111到后端112内径尺寸大致恒定。插入筒部12形成为与主体部11同轴,并且插入筒部12的外径尺寸形成为与主体部11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的尺寸R1(筒状部1的外径尺寸R1)。另外,插入筒部12的内径尺寸R2形成为比气体燃烧器3的金属管32的外径尺寸大。即,如图4所示,形成为在金属管32的前端部插入到插入筒部12内的状态下,在插入筒部12与金属管32之间沿径向空出间隙S1。如图5所示,筒构件1形成为使筒构件1的轴尺寸L1为25mm,主体部11的轴尺寸L2为12.5mm,插入筒部12的轴尺寸L3为12.5mm,筒构件1的外径尺寸R1为36mm,插入筒部12的内径尺寸R2为22mm,中心孔11a的直径尺寸R3为6mm,周围的孔的直径尺寸R4为5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尺寸等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本专利技术中,与金属管的直径尺寸、火力、用途等对应地适当设计即可,例如,优选使筒构件1的轴尺寸L1为20mm~60mm,主体部11的轴尺寸L2为10mm~55mm,插入筒部12的轴尺寸L3为5mm~50mm,筒构件1的外径尺寸R1为35mm~37mm,插入筒部12的内径尺寸R2为21mm~23mm,中心孔11a的直径尺寸R3为5mm~7mm,周围的孔的直径尺寸R4为4mm~6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于筒构件的孔部的贯通孔的数量为九个,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贯通孔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其大小也可以适当设计。另外,各贯通孔110形成为内径尺寸从前方的端部111到后方的端部112大致恒定,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各贯通孔既可以形成为其直径尺寸随着朝向前端111而逐渐变大,也可以形成为其直径尺寸随着朝向前端111而逐渐变小。如图1、图4所示,支承构件4具备:板构件41,其通过对长方形板状的钣金实施弯曲加工等而获得;以及螺钉42,其用于将板构件41固定于金属管32。如图4所示,板构件41构成为具有:第一板部41A,其在筒构件1的径向上延伸;第二板部41B,其与第一板部41A连续并且在筒构件1的轴向上延伸;第三板部41C,其与第二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构件安装于气体燃烧器的前端部,所述筒构件具有使所述气体燃烧器的燃烧焰通过的孔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筒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构件安装于气体燃烧器的前端部,所述筒构件具有使所述气体燃烧器的燃烧焰通过的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形成有多个,
多个所述孔部中的一个孔部形成于与燃烧焰输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多个所述孔部中的除了所述一个孔部以外的孔部形成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贺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菜花商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