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正在变得普及。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备:供给电力(送电)的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接收从非接触送电装置供给的电力的非接触受电装置。非接触送电装置具备送电线圈。非接触受电装置具备与送电线圈磁场耦合的受电线圈。非接触送电装置与非接触受电装置通过送电线圈及受电线圈,利用电磁感应或磁场共振(共鸣)等原理,传输电力。非接触受电装置使用从非接触送电装置供给的电力,执行对作为负荷搭载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处理。非接触送电装置具备对流到送电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的送电电路。在送电电路中,利用到开关元件(FET)的E类放大器构成为送电电路。送电电路通过使FET导通/截止,从而使交变电流流到送电线圈,并将电力传输到受电线圈。另外,送电电路根据负荷来控制FET的导通/截止的定时,由此将施加到送电线圈的电压控制为理想的波形。该情形下,送电电路可以在施加到送电线圈的电压变为0V的定时执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电装置,具备:/n送电线圈,与受电装置的受电线圈磁场耦合;/n送电电路,具有开关元件,并且通过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而使交变电流流到所述送电线圈;/n通信电路,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通信;以及/n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送电电路的切换,并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判定基准,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是否过量,当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将负荷过量这一意思通知给所述受电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1 JP 2018-1314881.一种送电装置,具备:
送电线圈,与受电装置的受电线圈磁场耦合;
送电电路,具有开关元件,并且通过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而使交变电流流到所述送电线圈;
通信电路,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送电电路的切换,并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判定基准,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是否过量,当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将负荷过量这一意思通知给所述受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判断在所述开关元件从截止成为导通的定时,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是否为所述判定基准以上的电压,
当判断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判定基准以上的电压时,所述控制电路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当比所述开关元件从截止成为导通的定时早规定时间的定时下的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判定基准以上时,所述控制电路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当从比所述开关元件自截止成为导通的定时早规定时间的定时到所述开关元件自截止成为导通的定时为止的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的累计值为所述判定基准以上时,所述控制电路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基准是作为一个值的阈值或者是具有上限和下限的基准范围。
6.一种受电装置,具备:
受电线圈,与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磁场耦合;
二次电池,电力被充电到所述二次电池;
充电电路,通过利用所述受电线圈接收到的电力,使充电电流流到所述二次电池,来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通信电路,与所述送电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充电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通信电路从所述送电装置接收到负荷过量这一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