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避雷器冷却组件及输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30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避雷器、避雷器冷却组件及输电系统,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提高避雷器的散热效率,使避雷器能够在输电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的输电系统或者其他输电系统中长时间正常运行。该避雷器包括:底座;上压盖;多个电阻阀片,叠加设置于底座与上压盖之间,以构造出避雷器芯柱;至少两个固定杆,每个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底座,另一端连接上压盖,所有固定杆沿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高了避雷器的散热效率,使避雷器的电阻阀片不易发生热损坏。

Arrester, cooling component of arrester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雷器、避雷器冷却组件及输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避雷器、避雷器冷却组件及输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避雷器主体通常由环氧树脂与硅橡胶绝缘子包裹封闭。由于避雷器结构密闭,导致避雷器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散热效率极低。进而导致避雷器内的零部件容易因温度过高而老化或者损坏,而且限制了避雷器的荷电率。因此现有的避雷器难以适应输电电压等级的不断提升,难以在输电系统中以高荷电率持续长时间正常运行,同时降低避雷器的老化损耗和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器及输电系统,用于提高避雷器的散热效率,以提高避雷器的荷电率,使避雷器能够在输电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的输电系统中以高荷电率长时间正常运行,同时降低避雷器的老化损耗和故障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避雷器,该避雷器包括:底座;上压盖;多个电阻阀片,叠加设置于底座与上压盖之间,以构造出避雷器芯柱;至少两个固定杆,每个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底座,另一端连接上压盖,所有固定杆沿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可选地,避雷器芯柱还包括:多个金属垫块,每个金属垫块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阻阀片之间。可选地,每个金属垫块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每个电阻阀片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相接触的金属垫块与电阻阀片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实现径向定位;其中,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卡接凸起,另一者为卡接凹槽。可选地,避雷器还包括:弹性部件,设置于避雷器芯柱与底座之间。可选地,每个固定杆的连接上压盖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上压盖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沿上压盖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每个第二连接部能够与一个固定杆上的任一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可选地,所有固定杆沿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可选地,避雷器还包括穿过上压盖且与避雷器芯柱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穿过底座且与避雷器芯柱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极。可选地,避雷器芯柱外设有绝缘涂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避雷器冷却组件,避雷器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容器,冷却容器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避雷器,每个避雷器为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避雷器;冷却部件,设置于冷却容器内,用于降低冷却容器内的温度。可选地,冷却部件包括蒸发器;避雷器冷却组件还包括位于冷却容器外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与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可选地,蒸发器包括:连通于节流元件与压缩机之间的换热盘管,换热盘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直管段,以及连通每两个相邻的直管段的U形管段;多个散热翅片,套装于直管段上,且每两个散热翅片之间留有间隔。可选地,避雷器冷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冷却容器内的风道板,风道板与冷却容器的内壁之间构造出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内安装有蒸发器;设置于冷却通道内的风轮,用于使气流从回风口进入冷却通道内与蒸发器进行换热,并使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排出。可选地,冷却通道的回风口位于冷却容器的底部,冷却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冷却容器的顶部。可选地,避雷器冷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出风口的导风板;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于冷却容器上,或者,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于风道板上。可选地,冷却容器包括具有开口的容器主体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的门体,冷却通道形成于容器主体与风道板之间,至少一个避雷器位于风道板与门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输电系统,该输电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避雷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避雷器冷却组件及输电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包括底座、上压盖、多个电阻阀片、及至少两个固定杆,其中,多个电阻阀片叠加设置于底座与上压盖之间,以使多个电阻阀片构造成避雷器芯柱,该避雷器芯柱能够连接在电力系统内,用以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每个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底座,另一端连接上压盖,所有固定杆沿上述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这样可以利用该至少两个固定杆使上压盖与底座相对固定,从而可以利用上压盖和底座将多个电阻阀片压紧固定以形成避雷器芯柱,该避雷器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还可以使空气直接与各个电阻阀片接触,从而使各个电阻阀片上的热量可以快速的散发到空气中,大幅降低各个电阻阀片的温度,使各个电阻阀片不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进而提高了该避雷器芯柱的荷电率,使得持续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可以更大,残压可以更低,进而使该避雷器芯柱能够在输电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的输电系统中长时间以高荷电率正常稳定的运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冷却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避雷器,由于避雷器安装于冷却容器中,且冷却容器中设置有用于降低温度的冷却部件,例如蒸发器、冰袋等,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对避雷器的各个电阻阀片的冷却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电系统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避雷器及避雷器冷却组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的电阻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的金属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避雷器,11-底座,12-上压盖,13-避雷器芯柱,131-电阻阀片,132-金属垫块,14-固定杆,141-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5-弹性部件,16-第一电极,17-第二电极,1311-第二定位结构,1321-第一定位结构,20-避雷器冷却组件,21-冷却容器,22-冷却部件,221-蒸发器,2211-换热盘管,2212-散热翅片,23-压缩机,24-冷凝器,25-节流元件,26-风道板,261-出风口,262-回风口,27-风轮,28-导风板,211-容器主体,212-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及输电系统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雷器10,该避雷器10包括:底座11、上压盖12、多个电阻阀片131、及至少两个固定杆14,其中,多个电阻阀片131叠加设置于底座11与上压盖12之间,以使多个电阻阀片131构造成避雷器芯柱13,该避雷器芯柱13能够连接在电力系统内,用以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每个固定杆14的一端连接底座11,另一端连接上压盖12,所有固定杆14沿上述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包括:/n底座;/n上压盖;/n多个电阻阀片,叠加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压盖之间,以构造出避雷器芯柱;/n至少两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所述上压盖,所有所述固定杆沿所述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包括:
底座;
上压盖;
多个电阻阀片,叠加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压盖之间,以构造出避雷器芯柱;
至少两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所述上压盖,所有所述固定杆沿所述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芯柱还包括:
多个金属垫块,每个所述金属垫块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阻阀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金属垫块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每个所述电阻阀片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相接触的所述金属垫块与所述电阻阀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实现径向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卡接凸起,另一者为卡接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还包括:
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避雷器芯柱与所述底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杆的连接所述上压盖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上压盖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上压盖的周向方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与一个所述固定杆上的任一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固定杆沿所述避雷器芯柱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还包括穿过所述上压盖且与所述避雷器芯柱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穿过所述底座且与所述避雷器芯柱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芯柱外设有绝缘涂层。


9.一种避雷器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冷却组件包括:
冷却容器,所述冷却容器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避雷器,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杉刘泽洪卢理成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