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299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包括外管、凝固密封、储能机构和反应性元件;所述凝固密封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顶端;所述储能机构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底端;所述储能机构向上释放势能,并做驱动动作;所述反应性元件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内,其底端与储能机构上端接触,其顶端与凝固密封下端接触;其中,凝固密封具有冷态固体状态和热态液体状态;当凝固密封处于冷态固体状态,凝固密封将外管的顶部密封,承受储能机构的势能;当凝固密封处于热态液体状态,储能机构向上释放势能,并推动反应性元件向上移动至喷出外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无复杂动部件、系统小型、运行寿命长、安全性高的优点。

A reactive control mechanism of pre stored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能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具有不依赖外部环境(低温、阳光、空气)的特点,在海洋、空间、航天等领域有很大的优势以及应用前景。不同于地面固定式核反应堆,多场景应用反应堆受限于运输工具的尺寸和运载能力,移动式核电源必须具有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特征。同时,由于部分应用场景系统难以维护,因此,移动式核电源还必须具有长时间免维护的特征。传统的反应性控制机构有控制棒驱动机构和转鼓两种。其中,控制棒驱动机构在反应堆堆芯内的高温高辐照区域包含轴承等易损件,无法满足“长时间工作”的需求;而转鼓控制机构需要较大的回转空间,会增加反应堆中反射层的尺寸,进而增大堆芯和屏蔽体的体积,从而影响反应堆的“小型轻量”要求。据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小型轻量、安全可靠,并能够长时间运行的反应性控制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小型轻量、安全可靠,并能够长时间运行的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所述外管的管身插入核反应堆的反应堆容器中;/n凝固密封,所述凝固密封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顶端;/n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底端;所述储能机构向上释放势能,并做驱动动作;/n反应性元件,所述反应性元件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内,并且,反应性元件的底端与所述储能机构的上端接触,其顶端与所述凝固密封的下端接触;/n其中,所述凝固密封具有冷态固体状态和热态液体状态;当所述凝固密封处于冷态固体状态,所述凝固密封将外管的顶部密封;当所述凝固密封处于热态液体状态,所述储能机构向上释放势能,并推动反应性元件向上移动至喷出外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的管身插入核反应堆的反应堆容器中;
凝固密封,所述凝固密封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顶端;
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底端;所述储能机构向上释放势能,并做驱动动作;
反应性元件,所述反应性元件设置于外管的内部腔室内,并且,反应性元件的底端与所述储能机构的上端接触,其顶端与所述凝固密封的下端接触;
其中,所述凝固密封具有冷态固体状态和热态液体状态;当所述凝固密封处于冷态固体状态,所述凝固密封将外管的顶部密封;当所述凝固密封处于热态液体状态,所述储能机构向上释放势能,并推动反应性元件向上移动至喷出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具体为底部带封头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圆柱壳体结构的内部容纳有所述凝固密封、反应性元件与储能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顶部成型有一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所述凝固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储能反应性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与所述凝固密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凝固密封的加热融化,以使得所述凝固密封具有冷态固体状态和热态液体状态两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宜灿刘超张勇何梅生王芳胡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