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模型,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飞机气动布局及机翼布置形式是航空机械类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内容,利用图片等多媒体素材难以形象直观的展示飞机各种气动布局和机翼布置形式的特点,所以,为了便于学员理解,教员授课时会利用一些飞机模型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员通过观察模型实物来学习,使用起来更加直观,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现有的飞机教学模型结构固定、功能单一,用一种模型难以演示不同飞机气动布局及机翼布置形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严重影响了飞机教学模型在教学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将飞机教学模型的常规布局、后掠翼布局、三角翼布局、飞翼布局、前掠翼布局、三翼面布局等变体飞行器布局形式集中在一个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上,在一个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上实现飞机机翼的变掠、鸭翼的收放、平尾的全动变化和垂尾单双变换以及V型变化等多种操作,使学员可以更加直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包括机身(1)、机翼(2)和尾翼组件(3),机翼(2)对称设置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尾翼组件(3)设置在机身(1)的尾端,尾翼组件(3)包括一对水平尾翼(4)和垂直尾翼(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通过机翼变掠结构与机身(1)相连,利用机翼变掠结构调整机翼布局形式,实现飞机机翼(2)的前掠翼、平直翼和后掠翼的机翼布局形式的变掠;水平尾翼(4)通过平尾调节结构与机身(1)尾端的上部相连,利用平尾调节结构实现一对水平尾翼的全动变化;垂直尾翼(5)通过垂尾滑轨滑块结构与机身(1)的末端相连,利用垂尾滑轨滑块结构实现垂直尾翼的单双变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包括机身(1)、机翼(2)和尾翼组件(3),机翼(2)对称设置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尾翼组件(3)设置在机身(1)的尾端,尾翼组件(3)包括一对水平尾翼(4)和垂直尾翼(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通过机翼变掠结构与机身(1)相连,利用机翼变掠结构调整机翼布局形式,实现飞机机翼(2)的前掠翼、平直翼和后掠翼的机翼布局形式的变掠;水平尾翼(4)通过平尾调节结构与机身(1)尾端的上部相连,利用平尾调节结构实现一对水平尾翼的全动变化;垂直尾翼(5)通过垂尾滑轨滑块结构与机身(1)的末端相连,利用垂尾滑轨滑块结构实现垂直尾翼的单双变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机翼(2)包括左机翼和右机翼,所述机翼变掠结构为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和销钉(23),所述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分别通过销钉(23)将左机翼和右机翼连接在机身(1)的左腹部和右腹部;所述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相啮合,调节时,通过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之间的啮合力带动左机翼和右机翼转动,进而调整机翼布局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尾翼(4)包括左平尾舵面(9)和右平尾舵面(10),左平尾舵面(9)和右平尾舵面(10)的端部均设置有同动齿轮(26)和紧固构件(24),同动齿轮(26)和紧固构件(24)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平尾舵面(9)和右平尾舵面(10)分别通过转轴(27)与同动齿轮(26)转动连接,所述紧固构件(24)包括紧固件本体和紧固齿轮(25),紧固齿轮(25)固定套接在紧固件本体的两端,所述的紧固齿轮(25)与同动齿轮(26)相啮合,使用时,可以通过手动转动左平尾舵面(9)和/或右平尾舵面(10),同动齿轮(26)转动,实现左平尾舵面(9)和/或右平尾舵面(10)在水平面内的左右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飞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本体上还设有凹进键槽(12),所述平尾调节结构为平尾转杆(8),平尾转杆(8)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机身(1)的尾端,平尾转杆(8)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凸出键槽(11),通过凸出键槽(11)与凹进键槽(12)相连,实现左平尾舵面(9)和右平尾舵面(10)与平尾转杆(8)固定连接,调节时,通过平尾转杆(8)的转动带动左平尾舵面(9)和右平尾舵面(10)的同步转动,且所述左平尾舵面(9)和右平尾舵面(10)可以沿着平尾转杆(8)前后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新兵,姜文,张晓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