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向相位匹配的频率解关联偏振纠缠源制备装置
本申请涉及光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向相位匹配的频率解关联偏振纠缠源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纠缠”的概念最早在1932年由爱因斯坦等人提出,在量子信息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量子基本理论验证及众多量子信息应用中的关键资源。纠缠光子的一个重要品质是决定光子间干涉可见度的纯度。而光子间干涉是实现例如量子隐形传态、线性光学量子计算等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产生纯度高的纠缠光子是必要的。目前制备纠缠光子源的主要办法是利用非线性晶体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个泵浦光子湮灭变为纠缠的信号光子和闲频光子。但由于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及动量守恒条件,普通的纠缠光子两光子间是频率关联的,对其中一个光子的投影必然导致另一光子在频率上形成混态,降低干涉可见度,进而影响量子信息应用中的许多性能,例如在量子隐形传态中被传播态的保真度。传统产生频率解关联纠缠光子的方法是通过能量守恒条件与动量守恒条件的相互匹配。这样产生的光子不仅带宽很宽,在百GHz量级并且由于需要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反向相位匹配的频率解关联偏振纠缠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调谐脉冲激光器(1)、偏振控制器(2)、二向色镜(3)、双波长偏振分束器(4)、双波长半波片(5)、反射镜组(6)、消色差透镜组(7)、和周期极化波导样品(8);/n所述可调谐脉冲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所述偏振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n靠近所述偏振控制器(2)的输出端一侧设有所述二向色镜(3),所述二向色镜(3)将透过波长为900纳米以下的光并反射波长为900纳米以上的光;/n所述二向色镜(3)的透过端连接所述偏振分束器(4),所述偏振分束器(4)有四个端口,其中第一端口输入的光于第二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向相位匹配的频率解关联偏振纠缠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调谐脉冲激光器(1)、偏振控制器(2)、二向色镜(3)、双波长偏振分束器(4)、双波长半波片(5)、反射镜组(6)、消色差透镜组(7)、和周期极化波导样品(8);
所述可调谐脉冲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所述偏振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
靠近所述偏振控制器(2)的输出端一侧设有所述二向色镜(3),所述二向色镜(3)将透过波长为900纳米以下的光并反射波长为900纳米以上的光;
所述二向色镜(3)的透过端连接所述偏振分束器(4),所述偏振分束器(4)有四个端口,其中第一端口输入的光于第二端口输出水平偏振光,第三端口输出竖直偏振光;两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反射镜组(6)输入端,其中偏振分束器第三端口与所述反射镜(61)之间的光线传播路径上设有所述双波长半波片(5);
所述反射镜组(6)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消色差透镜组(7)输入端相连接,且所述反射镜组(6)输出的光线分别与所述消色差非球面镜组(7)中非球面镜的主光轴相平行;
所述消色差非球面镜组(7)中的两个非球面镜之间设有所述周期极化波导样品(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向相位匹配的频率解关联偏振纠缠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表征设备(9);
所述表征设备(9)包括:双折射晶体(91)、半波片组(92)、偏振分束器组(93)、布拉格光栅组(94)、单光子探测器组(95)和计算机(96);
所述双折射晶体(91)输入端与偏振分束器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双折射晶体(91)输出端与所述半波片组(92)中的第二半波片(922)输入端连接;
所述半波片组(92)中的第一半波片(921)设置于所述二向色镜(3)的光反射路径上;
靠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臻达,郭东洁,刘奕辰,杨然,龚彦晓,祝世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