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和安装且较好的控制降雨强度和降雨均匀性的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水土流失是我国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据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0.6%。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人工降雨装置来进行土壤侵蚀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加快水土流失的研究和防治。然而,国内外的人工降雨装置大多数为室内人工降雨装置,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相对较少。现有的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在便携性和降雨均匀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能较好的控制降雨均匀性的设备往往体积庞大不便于运输和移动,而简易方便的设备往往不能很好控制降雨强度和降雨均匀性,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和安装且较好的控制降雨强度和降雨均匀性的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撑柱(2)、水平供水管(3)、竖直供水管(4)及输水管(5);/n所述支撑柱(2)可旋转的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水平供水管(3)固定在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水平供水管(3)与所述支撑柱(2)相互垂直;/n所述水平供水管(3)的出水端通过对丝转接头(6)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水管(5),所述输水管(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7);/n所述水平供水管(3)和所述竖直供水管(4)通过直角弯管(8)连接,所述竖直供水管(4)上依次设有入水阀门(9)和压力表(10);/n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转环(11),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撑柱(2)、水平供水管(3)、竖直供水管(4)及输水管(5);
所述支撑柱(2)可旋转的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水平供水管(3)固定在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水平供水管(3)与所述支撑柱(2)相互垂直;
所述水平供水管(3)的出水端通过对丝转接头(6)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水管(5),所述输水管(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7);
所述水平供水管(3)和所述竖直供水管(4)通过直角弯管(8)连接,所述竖直供水管(4)上依次设有入水阀门(9)和压力表(10);
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转环(11),所述转环(11)位于所述水平供水管(3)的下方;所述支撑柱(2)上还固定有挡环(12),所述挡环(12)设于所述转环(11)的下方;
所述输水管(5)上连接有两根旋转拉绳(13);所述输水管(5)的末端设有堵头(20);
所述转环(11)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拉紧绳(14),每一根所述支撑柱拉紧绳(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固定桩(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上设有立柱(17),所述支撑柱(2)的下端为空心管,所述空心管插在所述立柱(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供水管(3)上固定有立杆(18),所述立杆(18)与所述水平供水管(3)相互垂直,所述立杆(18)与所述支撑柱(2)的中心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拉式野外人工降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海,刘莹,王连俊,陈祥,许兆义,王勐,尚文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