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修复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9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黑臭河道水体整治领域,具体可以说是一种适用于小河道流域整治黑臭河水的生态蓄水过滤坝。所述生态蓄水过滤坝为箱涵式水处理设备,前段包括粗格栅,细格栅,闸门,闸门和粗格栅处于前后相对位置;中间段包括缺氧仓、厌氧仓;后段包括好氧仓和出水口。在三个仓室内分别填充不同过滤材料,使得污水经过每层填料时都会进行针对性处理,提高处理效果。同时为了增加坝体的稳定性,在坝体的背水面设置支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设置在黑臭水体整治项目的河床上,具有去除氨氮、磷、增加溶解氧等作用,有效提高水质质量,达标后的水质通过出水口向下游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修复坝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小流量河道的生态修复坝及其应用,属于多重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降雨较少,导致很多河道在每年7、8月汛期之外的时间内都处于干涸或小水量状态,河道干涸后对河道流域内长期建立起来的生态食物链造成破坏,影响河道的生态平衡,如等到下次蓄水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生态修复,因此河道干涸对城市或乡村小流量河道城,或者还是生态景观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城乡小水量河道补水多为周围居民用水或工厂用水排放汇入,水量不稳定,磷、氨氮含量较高,水质难以达标,同时河道底部坑洼不齐很容易形成多个坑塘,水体长期流动缓慢造成浮萍生长堆积。水体流动缓慢加上外源污染物的汇入长期积累形成黑臭坑塘,对周围居民及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针对这些小流量河道水体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全面把控污染源,在控源截污的同时对水体进行治理。此时,需要对河道中的水进行蓄水,保证水流稳定通畅达到一定的水位再进行物理或者生物治理措施。本专利技术型生态过滤坝就是针对此类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流域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修复坝,该生态修复坝主体为长方体组合的箱涵式结构,包括粗细双层格栅(1)、闸门(2)、三个仓室(4、5、6)、多个仓室顶盖(3)、坝体支撑(9)和地基(10);三个仓室(4、5、6)在远离闸门(2)的方向上依次为厌氧仓(4)、缺氧仓(5)和好氧仓(6),每个仓室相互连通并在下游侧壁面顶部设置有泄洪口(7),好氧仓(6)的下游侧壁上部还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的出水口(8)的高度低于泄洪口(7)的高度;整个生态修复坝设置在稳固的地基(10)上,并且在仓体后方设置有坝体支撑(9),增加整体的稳定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流域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修复坝,该生态修复坝主体为长方体组合的箱涵式结构,包括粗细双层格栅(1)、闸门(2)、三个仓室(4、5、6)、多个仓室顶盖(3)、坝体支撑(9)和地基(10);三个仓室(4、5、6)在远离闸门(2)的方向上依次为厌氧仓(4)、缺氧仓(5)和好氧仓(6),每个仓室相互连通并在下游侧壁面顶部设置有泄洪口(7),好氧仓(6)的下游侧壁上部还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的出水口(8)的高度低于泄洪口(7)的高度;整个生态修复坝设置在稳固的地基(10)上,并且在仓体后方设置有坝体支撑(9),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坝,其特征在于,生态修复坝预处理段包括粗细双层格栅(1)和闸门(2),闸门(2)位于下游侧,粗细格栅(1)相对闸门位于上游侧设置,粗格栅在迎水侧、细格栅在粗格栅后;污水先经过粗格栅,拦截大漂浮物,再经过细格栅,拦截较小漂浮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坝,其特征在于,经过粗细格栅的污水依次进入厌氧仓(4)、缺氧仓(5)和好氧仓(6)进行处理,厌氧仓(4)仓室填装大粒径沸石填料,缺氧仓(5)填装小粒径火山岩填料,好氧仓(6)填装生物挂膜填料;厌氧仓(4)靠近粗细格栅的位置设有进水口,相邻仓室底部设置有连通口,每个仓室仓室内放置一台潜污泵用于向外排放污泥,好氧仓(6)内放设置曝气装置,连接曝气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坝,其特征在于,整个坝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拼接式结构,拼接式结构时采用插接或螺栓紧固连接的方式,各仓室之间的连接面采用橡胶防水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施怀荣邓伟孙丰营姜威王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邦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