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涉及磨削装置领域,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对刀座、顶持块和控制杆,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并装配有促使其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顶持块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对刀座的下方;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且控制杆与对刀座上下顶持。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现有研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可以自动进行刀刃槽加工;通过增加第一弹性件、控制杆,调整对刀座的组装位置,实现对相关研磨座快捷、准确的控制,且方便装卸夹座,达到自动开刃,降低操作难度,改善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等目的。
An automatic milling cutter gr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削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技术介绍
球头刀是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刀刃类似球头的刀具,使用时通过旋转球头刀实现对加工件的铣削加工。现有的铣刀研磨机通常包括多个功能不同且可调节的加工座,在加工前需要对每个加工座进行单独调整,使用不便且操作较为繁琐,而且精度较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24568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球头刀研磨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489358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圆鼻铣刀研磨机都存在上述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功能全且加工精度高的铣刀研磨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110026833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1)若采用手动按压的方式,刀刃槽研磨座下移进行刀刃槽研磨时,刀刃槽研磨座下移速度容易因按压力度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变化,存在操作费力,研磨深度和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2)刀刃槽研磨座以及后避空面研磨座等都是由若干配件组装而成,长期使用后容易松动,影响整机的加工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型铣刀研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所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所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更进一步,上述第一弹性件为连接刀刃槽研磨座与机架的第一拉簧。进一步,所述控制杆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更进一步,上述第二弹性件为连接控制杆与对刀座的第二拉簧。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顶持于对刀座底部的锁固机构一。进一步,所述机架设有一基块,所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块。更进一步,上述控制杆设有弹簧球头柱塞,上述基块设有与弹簧球头柱塞配合的定位孔一。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与对刀座保持完全分离状态的锁固机构二。更进一步,上述基块设有与弹簧球头柱塞配合的定位孔二。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配合对刀座的顶持块,该顶持块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基块,顶持块的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凸起。进一步,所述控制杆呈L型。进一步,控制杆的上端面在拐角处设有一弧形凸起。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活动台,所述第一活动台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活动台倾斜设置有一限位台面,所述对刀座底部设有用于顶持所述限位台面的限位块。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活动台和后角面研磨座,所述第二活动台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的上端面;所述后角面研磨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台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研磨盘的左侧;所述机座的左侧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手持部,所述第二活动台的左侧设有一操纵杆;所述固定块与第一活动台之间设有百分表。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上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上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上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进一步,上述第一弹性件为连接刀刃槽研磨座与机架的第一拉簧。进一步,上述控制杆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进一步,上述第二弹性件为连接控制杆与对刀座的第二拉簧。进一步,上述机架设有一基块,上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块。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配合对刀座的顶持块,该顶持块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基块,顶持块的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凸起。进一步,上述控制杆呈L型。进一步,上述控制杆的上端面在拐角处设有一弧形凸起。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活动台,上述第一活动台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第一活动台倾斜设置有一限位台面,上述对刀座底部设有用于顶持上述限位台面的限位块。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活动台和后角面研磨座,上述第二活动台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的上端面;上述后角面研磨座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二活动台的上端面,并位于上述研磨盘的左侧;上述机座的左侧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手持部,上述第二活动台的左侧设有一操纵杆;上述固定块与第一活动台之间设有百分表。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一、本专利技术对现有研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借助第一弹性件让刀刃槽研磨座可以自动下移进行刀刃槽加工。而且通过增加第一弹性件、控制杆,调整对刀座的组装位置,通过操作控制杆实现对刀刃槽研磨座下移速度的手动控制,在铣刀接触研磨盘之前以及接触的初期,可以手持控制杆并以适当的速度朝下转动,使铣刀随刀刃槽研磨座慢慢地接近研磨盘,以较为缓和的方式开始研磨加工,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弊端,即避免因铣刀下降速度过快而导致铣刀或者研磨盘受损,影响产品质量。并且控制杆还可以将刀刃槽研磨座等相关加工座固定在初始位置,方便装卸夹座。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开刃,省力,降低操作难度,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其二、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杆还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可以保证在正常操作(以适当力度朝下转动控制杆)的情况下,控制杆与对刀座之间始终保持相互顶持,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跟随性,除非以极快的速度朝下转动控制杆,从而保证通过转动控制杆可以很好的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以及所处位置。此外,当刀刃槽研磨座抬升后,控制杆可以借助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实现自动复位,即控制杆旋转至对刀座的底部,将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停留在高位,并具有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装卸夹座等优点。其三、本专利技术中,机座设有一带手持部的固定块,第二活动台设有一操纵杆。在后角面研磨加工过程中,需要移动第二活动台时,可以将拇指顶持于操纵杆,其余四指弯曲并反向握于固定块的手持部,然后以固定块作为固定支点,用拇指发力推动操纵杆及第二活动台移动,进行后角面研磨过程中的进刀操纵,使用起来较为省力,且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二活动台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保证加工效率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拆解示意图一(未画出第二弹性件)。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拆解示意图二(未画出第二弹性件)。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刀刃槽研磨座下移后的右视图。其中,将图中所示控制杆的位置即为位置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刀刃槽研磨座上移后的右视图。其中,将图中所示控制杆的位置即为位置二。图6为铣刀及夹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弹性件的实施例二示意图。其中,实线部分表示第二弹性件以及控制杆处于位置一即图4所示位置时的状态;虚线部分表示第二弹性件以及控制杆处于位置二即图5所示位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所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所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所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所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顶持于对刀座底部的锁固机构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一基块,所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与对刀座保持完全分离状态的锁固机构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司弘,
申请(专利权)人:黄司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