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鸟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511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鸟窝,包括窝主体部分,窝主体部分顶部与卡口连接器底部相连,卡口连接器中的吊杆与承插连接器左端相连,承插连接器右端与伸缩杆顶部相连,伸缩杆底部固定在卡箍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生产效率高,储存运输方便,现场安装快速、简单、方便,可解决鸟窝搭建与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之间的矛盾,使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鸟类的生活能够和谐共生,互不影响,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类谋福祉的同时,鸟类也能够得到自己的栖息之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鸟窝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鸟窝。
技术介绍
由于鸟类本身的生活习性,它们会经常在输配电线路的电力杆塔上筑巢建窝,这严重影响了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搭建鸟窝的材料也很容易脱落在输配电线路的电力设备上,从而引起输配电线路的线路跳闸。尤其是到了每年夏天的雨季里,由于电力设备上鸟窝的存在,使得雨水不能及时得到排除,这就大大降低了线路设备的绝缘性,经常造成线路短路、接地、跳闸等电气故障,甚至造成火灾。搭建在电力杆塔上的鸟窝,对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它不仅经常引起跳闸、短路等停电事故,还会造成鸟类的触电身亡。为了保障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员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清除鸟窝。但是,由于鸟类本身的生活习性,它们特别喜欢在高处的电力杆塔上搭建鸟窝,这就造成了在清除这些鸟窝时非常费时费力,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还不得不进行断电清除,从而影响了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鸟类本身的生物习性,电力员工经常在同一位置反复清除鸟窝,这样既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又使得鸟类在野外的生存空间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鸟窝,其特征在于:包括窝主体部分,窝主体部分顶部与卡口连接器(3)底部相连,卡口连接器(3)与承插连接器(4)左端相连,承插连接器(4)右端与伸缩杆(5)顶部相连,伸缩杆(5)底部固定在卡箍组件(5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鸟窝,其特征在于:包括窝主体部分,窝主体部分顶部与卡口连接器(3)底部相连,卡口连接器(3)与承插连接器(4)左端相连,承插连接器(4)右端与伸缩杆(5)顶部相连,伸缩杆(5)底部固定在卡箍组件(5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鸟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窝主体部分包括圆台形的窝体(1)和圆锥形的窝盖(2),窝体(1)和窝盖(2)之间通过沿圆周均布的插座组件(7)进行连接;窝体(1)由环形梁和窝立柱(14)构成框架,环形梁有底梁(13)、腰梁(15)和顶梁(16),它们分别位于窝体(1)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并且与沿环形梁圆周方向均布的四根窝立柱(14)连接构成框架;窝底(12)为圆形孔板,与底梁(13)下部连接;窝盖(2)由环形窝盖梁(22)和三根窝盖立柱(24)构成框架,三根窝盖立柱(24)底部沿窝盖梁(22)圆周方向均布并与其连接,顶部连接到一起;窝体(1)和窝盖(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沿窝主体部分轴向布置的碟形窝体百叶片(11)和窝盖百叶片(23),每片窝体百叶片(11)或窝盖百叶片(23)直径较大的一面向下,上下相邻的两片的窝体百叶片(11)或窝盖百叶片(23)布置时按上面的窝体百叶片(11)或窝盖百叶片(23)底部大直径的一面套入下面窝体百叶片(11)或窝盖百叶片(23)顶部小直径的一面,从而形成百叶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鸟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口连接器(3)包含与承插连接器(4)连接的吊杆(35)和套管(34);吊杆(35)为圆柱形,上部与承插连接器(4)相连,下部有沿圆周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圆柱销;套管(34)为管状,与窝盖(2)顶端相连,套管(34)顶部有沿圆周方向均布的两个J形槽;吊杆(35)通过其上的两个圆柱销和套管(34)上的J形槽末端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其与套管(34)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鸟窝,其特征在于:卡口连接器(3)还包括安装在套管(34)内的螺母(31)、弹簧甲(32)和圆形的压铁(33);压铁(33)外径与套管(34)内径为间隙配合,螺母(31)通过其表面的螺纹固定的套管(34)下端后,使得安装在其上的弹簧甲(32)得到压缩,同时弹簧甲(32)顶端接触的压铁(33)也得到压紧,压铁(33)套管(34)内壁做轴向直线运动后,将与压铁(33)接触的插入套管(34)的吊杆(35)顶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鸟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箍组件(6)有两套,其包括止退螺母(61),螺杆(62)、垫片(65)、半圆箍(64)和偏心手柄(66);止退螺母(61)连接在螺杆(62)端部,螺杆(62)另一端穿过两个半圆箍(64)上的圆孔和圆形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洋马立祥吴庭威李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邱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