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39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架机构,该悬架机构能够提高就座者相对于输入振动的姿态稳定性,并且与以往相比进一步提高振动吸收特性、或者冲击性振动的冲击吸收特性。该悬架机构是将分别经由连杆机构(110、210)支承可动支承部(140)及座椅支承部(240)的两个悬架部(100、200)配置成上下两层的结构,并且是在可动支承部(140)及座椅支承部(240)根据输入振动相对上下移动时,支承各支承部的两个连杆机构(110、210)彼此向相反方向进行旋转动作的结构。因此,就座于被座椅支承部(240)支承的座椅的人的胯点的位置以接近垂直的轨迹位移,与连杆机构为一个的情况相比,前后摆动减少,就座姿态稳定,乘坐舒适感良好。

suspens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悬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支承交通工具的座椅的悬架机构。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一种座椅悬架,其利用磁弹簧和扭杆弹性支承以能够相对于下部框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的上部框架。公开了一种悬架,其具有恒定载荷区域(弹簧常数大致为零的区域)的特性:在将与扭杆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同向的恢复力随着位移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称为“正弹簧特性(将此时的弹簧常数称为“正弹簧常数”)”,将与扭杆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同向的恢复力无关于位移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性称为“负弹簧特性(将此时的弹簧常数称为“负弹簧常数”)”的情况下,利用磁弹簧在规定的位移范围内显示负弹簧特性,通过与显示正弹簧特性的扭杆进行组合,从而相对于在规定的位移范围内的将两者叠加而得到的系统整体的位移量的载荷值大致恒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97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97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2的悬架构成为,对于规定的频率及振幅的通常振动,通过使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机构,其中,该悬架机构具有:/n第一悬架部,其具备可动支承部,该可动支承部相对于固定部,经由第一连杆机构、弹簧机构及减振器被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以及/n第二悬架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悬架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悬架部具备座椅支承部,该座椅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可动支承部,经由第二连杆机构、弹簧机构及减振器被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n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及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旋转方向设定为以各自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成为前后相反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2 JP 2017-1104981.一种悬架机构,其中,该悬架机构具有:
第一悬架部,其具备可动支承部,该可动支承部相对于固定部,经由第一连杆机构、弹簧机构及减振器被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以及
第二悬架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悬架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悬架部具备座椅支承部,该座椅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可动支承部,经由第二连杆机构、弹簧机构及减振器被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及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旋转方向设定为以各自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成为前后相反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机构,其中,
作为所述各减振器,均使用伸长侧的衰减力高于收缩侧的衰减力的减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机构,其中,
作为所述各减振器,使用伸长侧或收缩侧中的至少一方的衰减力不同的减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机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悦则小仓由美小岛重行增野将大
申请(专利权)人: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