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98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程现场获取岩石材料并制作标准圆柱体试样;开展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力学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得到岩石屈服准则、塑性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性法则;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岩石损伤变量,根据损伤变量‑轴向应变演化规律,得到岩石损伤演化方程;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损伤本构理论,推导本构方程;结合试验数据,获取模型参数;将该力学模型编写为UMAT子程序嵌入到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三轴试验数值模拟,从而验证和改进模型。该方法力学意义明确,参数获取简单,适用范围广泛,且准确度较高。

A method of building the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 material with elastoplastic damage coupling mechan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岩石作为岩体的基本组成材料,大型岩石工程、能源开采、地下存储及地质现象分析研究都需对其力学特性开展深入理解。本构模型构建是对岩石力学特性的深入探索,亦是连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的关键环节。准确的力学本构不但能对岩石变形机理予以描述,亦应可反映其内部损伤破坏机理。而岩石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地质体,其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材料内部一般都存在大量的微孔洞、微裂纹等细观结构。在一定的外部荷载作用下,这些缺陷将发生扩展和贯通,形成宏观尺度的裂缝,随着裂缝的继续延展,最终将导致岩石材料构件或结构的断裂破坏。细观结构发生的这些不可逆的演化称为损伤。从物理上看,塑性变形是指裂隙或节理面间的摩擦滑动,而材料损伤是指内部微裂隙的成核、扩展及贯通。由此看见,塑性变形和损伤是同时发生而且相互影响的。因此,构建岩石材料的本构模型时,仅考虑塑性变形是不完整的,还需要研究其损伤力学特性,进而得到两者及其耦合作用对于岩石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工程现场获取岩石试样,制作标准圆柱体试样;/n(2)对岩石试样开展不同围压下的室内常规三轴压缩力学试验,记录全过程实验数据,具体包括应力、轴向位移、侧向位移等;/n(3)绘制不同围压下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偏应力-侧向应变、偏应力-体积应变等变化曲线,得到峰值应力、初始屈服应力、压缩扩容转化点等数据;/n(4)结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到岩石屈服准则、塑性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性法则;/n(5)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岩石损伤变量的大小,得到损伤变量-轴向应变演化规律,结合损伤变量演化规律,得到岩石损伤演化方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工程现场获取岩石试样,制作标准圆柱体试样;
(2)对岩石试样开展不同围压下的室内常规三轴压缩力学试验,记录全过程实验数据,具体包括应力、轴向位移、侧向位移等;
(3)绘制不同围压下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偏应力-侧向应变、偏应力-体积应变等变化曲线,得到峰值应力、初始屈服应力、压缩扩容转化点等数据;
(4)结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到岩石屈服准则、塑性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性法则;
(5)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岩石损伤变量的大小,得到损伤变量-轴向应变演化规律,结合损伤变量演化规律,得到岩石损伤演化方程;
(6)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的损伤本构理论,推导本构方程;并结合以上试验数据,获取模型参数;
(7)将该力学模型编写为UMAT子程序嵌入到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开展数值三轴试验数值模拟,从而验证和改进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偶尔和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岩石试样制备为高度与直径比为2:1的圆柱形试样,该尺寸符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标准圆柱形试样尺寸,制备过程包括取芯机取芯、切割机切割、磨平机磨平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偶尔和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三轴常规岩石力学试验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具体方法为:首先施加围压σ3至稳定;其次保持围压恒定,通过恒定的应力加载速率,对试样开展偏应力σ1-σ3加载的岩石力学试验,试验全程测量记录轴向位移和侧向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偶尔和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首先计算得到轴向应变ε1和侧向应变ε2的变化,然后计算得到体积应变εv,针对圆柱形试样,体积应变εv=ε1+2ε2;峰值应力σ1p为每次试验中偏应力达到的最大值,也称为屈服应力;初始屈服应力σ1y可通过弹性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交点得到;压缩扩容转化点σ1v为体积应变变化曲线的拐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损伤偶尔和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岩石材料的屈服准则、塑性硬化准则、非关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胡良强王璐刘书言于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