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95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变电站BIM三维模型;S2: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暖通BIM三维模型;S3: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给排水BIM三维模型;S4:将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传至服务器;S5: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三维模型核验,并获取三维模型修改信息;S7:根据三维模型修改信息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BIM三维模型,有效避免碰撞问题;双重核验保证三维模型与现场实际相符合,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A design method of HVAC an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Substation Based on B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变电站的暖通和给排水系统对于变电站的安全和寿命有很大影响,暖通系统如果出现堵塞或漏水情况,容易引起变电站损坏,二给排水系统是变电站的消防部分,用于在变电站出现火情时及时扑灭,对变电站进行安全保障,因此在暖通和给排水设计时要求很高,如果设计安装出图前没有对部分功能、尺寸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设,则可能会出现管线标高、定位交叉严重等现象,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而在暖通和给排水在变电站中施工安装时,往往会遇到图纸同现场实际不相符等问题,给安装施工带来很大的困扰。现有技术利用二维平面图进行设计,不能将具体参数反映在模型中各构件的空间位置中,许多关键节点设备与构件的实际尺寸不能体现,容易发生构建碰撞,给排水在二维平面图中不能精确表示管网与主变关系,容易产生的供水主管与消火栓本体垂直方向碰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变电站BIM三维模型;S2: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暖通BIM三维模型;S3: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给排水BIM三维模型;S4:将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传至服务器;S5:施工现场设备读取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核验,并获取三维模型修改信息;S6:根据三维模型修改信息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并重新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的S1具体包括:S11:从变电站的的二维平面设计图获取变电站设计参数;S12:在深化设计软件中输入变电站设计参数;S13:深化设计软件生成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所述的S2具体包括:S21:获取暖通设计参数;S22:根据暖通设计参数,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上绘制暖通BIM三维模型;S23:进行暖通BIM三维模型与变电站BIM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获取碰撞检查结果;S24:判断碰撞检查结果类型,若碰撞检查结果无错误,则进入S25,否则根据碰撞检查结果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返回S23;S25:根据暖通设计参数,在暖通BIM三维模型上标注暖通设备参数和管道参数。所述的S3具体包括:S31:获取给排水设计参数;S32:根据给排水设计参数,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上绘制给排水BIM三维模型;S33:进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与变电站BIM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获取碰撞检查结果;S34:判断碰撞检查结果有无错误,若碰撞检查结果无错误,则进入S35,否则根据碰撞检查结果修改给排水BIM三维模型,返回S33;S35:根据给排水设计参数,在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标注给排水设备参数和管道参数。所述的给排水设备参数包括水喷雾喷头参数。所述的深化设计软件为Revat或Tekla。所述的施工现场设备为手机或个人电脑,用于读取并查看服务器中存储的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进行修改标注,并向服务器上传三维模型修改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建立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有效避免平面设计图导致的碰撞问题,使设计更完善;(2)利用碰撞检测和施工现场核验双重验证保证三维模型与现场实际相符合,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S2的具体流程图;图3位本专利技术中S3的具体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3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步骤S1构建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有利于进一进行暖通和给排水的设计。步骤S1具体包括:S11:从变电站的的二维平面设计图获取变电站设计参数;S12:在深化设计软件中输入变电站设计参数,深化设计软件为Revat或Tekla;S13:深化设计软件生成变电站BIM三维模型。S2: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暖通BIM三维模型。步骤S2具体包括:S21:获取暖通设计参数,暖通设计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管道参数,暖通设备参数包括风机参数和空调参数,管道参数包括风管和水管的管径、材质、坡度和标高;S22:根据暖通设计参数,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上绘制暖通BIM三维模型;S23:进行暖通BIM三维模型与变电站BIM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获取碰撞检查结果;S24:判断碰撞检查结果类型,若碰撞检查结果无错误,则进入S25,否则根据碰撞检查结果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返回S23;S25:根据暖通设计参数,在暖通BIM三维模型上标注暖通设备参数和管道参数。S3: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给排水BIM三维模型。步骤S3具体包括:S31:获取给排水设计参数,给排水设备参数包括水喷雾喷头参数。S32:根据给排水设计参数,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上绘制给排水BIM三维模型;S33:进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与变电站BIM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获取碰撞检查结果;S34:判断碰撞检查结果类型,若碰撞检查结果无错误,则进入S35,否则根据碰撞检查结果修改给排水BIM三维模型,返回S33;S35:根据给排水设计参数,在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标注给排水设备参数和管道参数。S4:将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传至服务器。S5:施工现场设备读取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核验,并获取三维模型修改信息。施工现场设备为手机或个人电脑,用于读取并查看服务器中存储的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进行修改标注,并向服务器上传三维模型修改信息。S6:根据三维模型修改信息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并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构建变电站BIM三维模型;/nS2: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暖通BIM三维模型;/nS3: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给排水BIM三维模型;/nS4:将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传至服务器;/nS5:施工现场设备读取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核验,并获取三维模型修改信息;/nS6:根据三维模型修改信息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并重新上传至服务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变电站BIM三维模型;
S2: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暖通BIM三维模型;
S3:根据变电站BIM三维模型,建立并完善给排水BIM三维模型;
S4:将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上传至服务器;
S5:施工现场设备读取变电站BIM三维模型、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核验,并获取三维模型修改信息;
S6:根据三维模型修改信息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和给排水BIM三维模型,并重新上传至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具体包括:
S11:从变电站的的二维平面设计图获取变电站设计参数;
S12:在深化设计软件中输入变电站设计参数;
S13:深化设计软件生成变电站BIM三维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变电站暖通与给排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具体包括:
S21:获取暖通设计参数;
S22:根据暖通设计参数,在变电站BIM三维模型上绘制暖通BIM三维模型;
S23:进行暖通BIM三维模型与变电站BIM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获取碰撞检查结果;
S24:判断碰撞检查结果类型,若碰撞检查结果无错误,则进入S25,否则根据碰撞检查结果修改暖通BIM三维模型,返回S23;
S25:根据暖通设计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风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