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泽锋专利>正文

便器的供水组件以及便器主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0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6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器的供水组件以及便器主体,涉及便器技术领域。便器主体包括盆体、座圈垫以及供水组件;盆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围合成盆体的内腔;第二腔壁具有与第一腔壁相对的部分;第一腔壁设置有能够对排污口喷水的喷射孔;供水组件用于连通水源与便器;盆体的腔壁开设有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入水通道包括连通的入水段和出水段,出水段的出水口与喷射孔连通,入水段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入水口设置于第二腔壁外侧。供水管件安装方便,不需要将便器进行翻转安装;喷射孔与第一入水通道一体成型,不存在喷射孔漏水情况;安装壳体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便器,方便拆卸和替换供水组件。

Water supply components and body of toi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器的供水组件以及便器主体
本申请涉及便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器的供水组件以及便器主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利用自来水带脉冲控制器控制冲洗的便器,包括普通坐便器及智能智能坐便器,其设置在便器的喷射结构一般在存水弯底部开设一个孔眼,利用带喷射孔的配件及弯管安装在存水弯底部开设的孔眼上,这种结构,其安装喷射孔的配件及弯管一般需要将便器进行翻转才能安装,安装难度大,同时,喷射孔的配件及弯管连接口处在便器的存水弯下面,容易出现存水弯漏水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器的供水组件以及便器主体,供水管件安装方便,且能够避免因为喷射孔的管路连接造成的喷射孔漏水情况。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器主体,其包括盆体、座圈垫以及供水组件;盆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围合成盆体的内腔;第二腔壁具有与第一腔壁相对的部分;第一腔壁设置有能够对排污口喷水的喷射孔;供水组件用于连通水源与便器;盆体的腔壁开设有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入水通道包括连通的入水段和出水段,出水段的出水口与喷射孔连通,入水段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入水口设置于第二腔壁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围合成盆体的内腔,第一腔壁设置有喷射孔,第一入水通道与喷射孔连通,通过第一入水通道的入水口向第一入水通道供水,水进入第一入水通道经喷射孔喷出能够对排污口喷水。由于喷射孔设置在第一腔壁,入水口设置于第二腔壁外侧,水源的引入是通过第一入水通道的入水口来实现的,第一入水通道与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供水组件时无需将便器翻转过来进行安装,安装方便。另外,喷射孔与第一入水通道一体成型,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喷射孔漏水情况。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入水通道的入水段的内径为2.5~3.5cm,入水段的长度为3.5~4.5cm;第一入水通道的出水段的内径为1.5~2.5cm;喷射孔的孔径为0.5~0.8c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入水段的内径设置为2.5~3.5cm,入水段的长度设置为3.5~4.5cm;将第一入水通道的出水段的内径设置为1.5~2.5cm;喷射孔的孔径设置为0.5~0.8cm,水源从第一入水通道的入水口进入,依次经过入水段、出水段从喷射孔喷出,水在喷射孔的流速变大,冲速变快,冲洗更加干净。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出水段具有设置在出水段末端的存水弯段,存水弯段的出水口与喷射孔衔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出水段末端设置存水弯段,存水弯段能够保存水,有利于保持水压,从而更好地冲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盆体的腔壁设置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洗刷水道,洗刷水道设置至少一个出液口;座圈垫设置第二入水通道,用于连通出液口和水源;第二入水通道设置储水腔,储水腔的出口位于储水腔的侧部或顶部,以使没有水源补充时储水腔的水能够被保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储水腔能够在没有水源时将水保留在储水腔内,再次向第二入水通道供入水源时,储水腔保留的水有利于保持水源的水压,水进入洗刷水道后,能够对便器进行更好地冲洗。且第二入水通道设置于座圈垫,第二入水通道能够连通出水口和水源,供水组件的安装更加方便。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入水通道设置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设置于储水腔的出口处,水流通道呈水平设置,水流通道的下边缘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小于水流通道的上边缘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储水腔的进口的下边缘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小于水流通道的下边缘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没有水源补充时,水能够被保留在储水腔且水界线超过储水腔的进口的下边缘,更加有利于保持水源的水压,从而对便器进行更好地冲洗。可选地,水流通道的下边缘与储水腔的进口的上边缘齐平,或者水流通道的下边缘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大于水流通道的上边缘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没有水源补充时,水能够被保留在储水腔且水界线超过储水腔的进口的上边缘或者与储水腔的进口的上边缘齐平,更加有利于保持水源的水压,从而对便器进行更好地冲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洗刷水道沿盆体的内侧壁的周向设置并具有与盆体的内腔连通的侧向开口以实现水流向盆体的内腔溢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洗刷水道具有侧向开口,则水流经过洗刷水道时能够溢流到盆体的内腔对盆体内腔壁进行更好地洗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自水流通道起,洗刷水道的底面沿盆体的周向逐渐降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水流通道起,水流速率逐渐增大,能够更好地对盆体内腔壁进行清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出液口设置有多个,多个出液口沿洗刷水道均匀分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从多个出液口流出,水被分流后能够减小水流的声音。可选地,每个出液口的喷射方向与对应位置的洗刷水道内的水流方向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出液口喷射出来的水的方向与洗刷水道内的水流方向相同,从出液口喷射出来的水的压力不容易减弱,能够对盆体的内腔壁进行更好地清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供水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和置于安装壳体内的供水管件;供水管件包括进水管、洗刷补水连接管和助冲连接管,助冲连接管与第一入水通道连通,洗刷补水连接管与第二入水通道连通,进水管的一端用于水源的进入,洗刷补水连接管、助冲连接管以及进水管通过三通连接管连接且互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供水组件,由于洗刷补水连接管、助冲连接管以及进水管相互连通,则水源能够进入到洗刷补水连接管和助冲连接管,水源通过洗刷补水连接管能够进入到第二入水通道,水源通过助冲连接管能够进入到第一入水通道。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供水组件还包括控制器,三通连接管包括与洗刷补水连接管连接的第一接头、与助冲连接管连接的第二接头以及与进水管连接的第三接头,第一接头安装有洗刷补水电磁阀,第二接头安装有助冲电磁阀,第三接头安装有泄气阀,洗刷补水电磁阀和助冲电磁阀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供水组件,控制器控制洗刷补水电磁阀和助冲电磁阀;当控制器控制洗刷补水电磁阀关闭时,进水管的水不能进入洗刷补水连接管,当控制器控制洗刷补水电磁阀打开时,进水管的水能够进入洗刷补水连接管;当控制器控制助冲电磁关闭时,进水管的水不能够进入助冲连接管,当控制器控制助冲电磁打开时,进水管的水能够进入助冲连接管。通过控制器控制洗刷补水电磁阀、助冲电磁阀的开闭,来控制水源的流向及冲洗时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便器主体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与第二腔壁连接,安装壳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板,安装壳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挡板,挡板能够搭接于安装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安装壳体是可拆卸地安装在便器,则能够方便拆卸和替换供水组件。可选地,安装壳体为塑料材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壳体为塑料材质能够减轻便器的重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助冲连接管与盆体、洗刷补水连接管与座圈垫均通过卡扣件连接,卡扣件包括螺纹管、止挡件、垫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器主体,其包括:/n盆体,所述盆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围合成所述盆体的内腔;所述第二腔壁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壁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一腔壁设置有能够对排污口喷水的喷射孔;/n座圈垫;以及/n供水组件,用于连通水源与便器;/n其特征在于,/n所述盆体的腔壁开设有第一入水通道,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包括连通的入水段和出水段,所述出水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孔连通,所述入水段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壁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器主体,其包括:
盆体,所述盆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围合成所述盆体的内腔;所述第二腔壁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壁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一腔壁设置有能够对排污口喷水的喷射孔;
座圈垫;以及
供水组件,用于连通水源与便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体的腔壁开设有第一入水通道,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包括连通的入水段和出水段,所述出水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孔连通,所述入水段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壁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的所述入水段的内径为2.5~3.5cm,所述入水段的长度为3.5-4.5cm;所述第一入水通道的所述出水段的内径为1.5~2.5cm;所述喷射孔的孔径为0.5~0.8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具有设置在所述出水段末端的存水弯段,所述存水弯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孔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体的腔壁设置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洗刷水道,所述洗刷水道设置至少一个出液口;
所述座圈垫设置第二入水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水源;
所述第二入水通道设置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出口位于所述储水腔的侧部或顶部,以使没有水源补充时所述储水腔的水能够被保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水通道设置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储水腔的出口处,所述水流通道呈水平设置,所述水流通道的下边缘到所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水流通道的上边缘到所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所述储水腔的进口的下边缘到所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水流通道的下边缘到所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水流通道的下边缘与所述储水腔的进口的上边缘齐平,或者所述水流通道的下边缘到所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大于所述水流通道的上边缘到所述储水腔的下边缘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刷水道沿所述盆体的内侧壁的周向设置并具有与所述盆体的内腔连通的侧向开口以实现水流向所述盆体的内腔溢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水流通道起,所述洗刷水道的底面沿所述盆体的周向逐渐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口沿所述洗刷水道均匀分布;可选地,每个所述出液口的喷射方向与对应位置的所述洗刷水道内的水流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器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和置于所述安装壳体内的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谢泽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