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捻机或直捻机的供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44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捻机或直捻机(1)的供纱装置(10),其用于通过横动导纱器(14)供应纱线至卷绕筒子(16),包括:用于使纱线转向的第一转向辊(17);在纱线输送方向上在第一转向辊之后的被驱动的导纱盘(18);铺纱辊(19),其相对于导纱盘布置,纱线能共同缠绕它们地多次缠绕所述铺纱辊和导纱盘;俯仰杆(11),其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在导纱盘之后的用于进一步使纱线转向的第二转向辊(20)。设有具有第三转向辊(21)的悬臂架(22),第三转向辊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第二转向辊之后且设置在用于将纱线输送至卷绕筒子的横动导纱器之前,第二转向辊布置在延伸经过铺纱辊的转动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不同于第三转向辊的一侧,以接收来自铺纱辊或导纱盘的纱线并使纱线转向至第三转向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捻机或直捻机的供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加捻机(twistingmachine)或直捻机(cablingmachine)的供纱装置、包括这种供纱装置的加捻机或直捻机的工位和包括这种工位的加捻机或直捻机。
技术介绍
由DE19924595C1公开了一种加捻机,在加捻机上,捻合纱线通过转向辊被引导至包括导纱盘和铺纱辊的供纱装置。捻线多次缠绕导纱盘和铺纱辊地延伸并从导纱盘移动至设置在俯仰杆的自由端且具有水平轴线的转向辊。俯仰杆的自由端在前视图中位于供纱装置前方,而俯仰杆的另一端在供纱装置下方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安装在用支架固定在底板上的支座上。在设置在俯仰杆上的转向辊之后,捻线经由已知的横动导纱器来到卷绕筒子。横动导纱器执行沿着卷绕筒子的表面且平行其轴线的往复运动,这导致捻线均匀一致地卷绕到卷绕筒子上。俯仰杆此时用于纵向补偿。通过俯仰杆的摆动运动,进入横动导纱器中的纱线的倾斜角度根据俯仰杆的最大角位是不同的。由此在纱线卷绕到卷绕筒子上的卷绕点区域中得到不同的状态。为了更换处于俯仰杆支座下方的喂给筒子,在根据DE19924595C1的加捻机中该俯仰杆绕竖直轴线转动至一侧。至少一个传感器不仅探测俯仰杆绕水平轴线的转动,也探测绕竖直轴线的转动,并且在超出预定的转动极限值时产生一个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因此涉及一种用于加捻机或直捻机的供纱装置,其用于通过横动导纱器供应纱线至卷绕筒子,供纱装置包括:用于使纱线转向的第一转向辊;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第一转向辊之后的被驱动的导纱盘;铺纱辊,其如此相对于导纱盘布置,即,纱线能共同缠绕所述铺纱辊和导纱盘地绕所述铺纱辊和所述导纱盘多次铺放;俯仰杆,其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该导纱盘之后的用于进一步使纱线转向的第二转向辊。所提出的供纱装置的特点是,设有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第二转向辊后方的且设于用于供应纱线至卷绕筒子的横动导纱器前方的第三转向辊的悬臂架,其中该第二转向辊布置在延伸经过铺纱辊转动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不同于第三转向辊的一侧,以自铺纱辊或导纱盘接收纱线并使纱线转向至第三转向辊。因为俯仰杆在前视图中设于导纱盘后方而不是像迄今那样设于供纱装置前方,故在供纱装置周围可供使用的自由空间被扩大。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供纱装置周围扩大的自由空间为了将空的喂给筒子更换为新的满卷筒子而不必再将俯仰杆转向侧面,因此锭子装备变得简单。装备优点尤其适用在小距离时。此外,消除了故障来源,从而俯仰杆在喂给筒子更换后没有完全摆回至其预定位置。因为捻合纱线经由俯仰杆的第二转向辊被供给固定不动的水平安置的第三转向辊并从这里被供给横动导纱器,故纱线进入横动导纱器的进入角度在整个过程中是限定且恒定的。在纱线自设于供纱装置前方的俯仰杆被转入横动导纱器的迄今布置中,因所需的俯仰杆摆动运动,进入横动导纱器的纱线的倾斜角度与俯仰杆角位相应地是不同的。倾斜角度的改变带来在纱线在卷绕筒子上的卷绕点区域内的不同状态。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将供纱装置设计成具有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悬臂架上的第三转向辊,总是保证了纱线在进入横动导纱器前具有恒定且精确的最终转向点,从而纱线以之进入横动导纱器的倾斜角度也是恒定的。这积极影响到捻线筒子质量。通过俯仰杆,由来回运动的横动导纱器引起的张力波动被吸收。如果横动导纱器位于其中间位置,其距俯仰杆的转向辊的距离比在两个相反位置中更短。俯仰杆的往复运动或者说摆动补偿长度差并因此允许更均匀的纱线张力。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供纱装置,取消了在横动三角上的直接纱线张力补偿,因为纱线自俯仰杆经由固定不动的第三转向辊被供给横动导纱器。在此,纱线可以或是如迄今那样从导纱盘引导至俯仰杆的第二转向辊,或者从未被驱动的铺纱辊引导至俯仰杆。在试验中证明了通过自被动的铺纱辊交付出纱线而进一步优化了纱线张力补偿,因为利用了大许多的补偿位移。在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所述俯仰杆和/或悬臂架安装在该供纱装置的壳体上。通过将俯仰杆和/或所有纱线导向件集成到供纱装置部件中,获得了结构紧凑的部件,其允许操作者的更简单操作。此外,也可以给已投入使用的加捻机和直捻机改装上这样的部件。尤其是,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布置在延伸经过铺纱辊转动轴线的水平平面的同一侧。这种俯仰杆的布置允许操作者的工作区域进一步扩大或优化。在供纱装置的另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俯仰杆以其安装有第二转向辊的自由端在供纱装置区域中安置在导纱盘上方。所述俯仰杆的布置允许操作者的工作区域扩大至最大程度。或者,第二转向辊布置在延伸经过铺纱辊转动轴线的水平平面的不同于第三转向辊的一侧。通过这种布置,不仅可以扩大锭子上方的工作区域,也获得良好的俯仰杆接近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利设计方案中,该俯仰杆以其安装有第二转向辊的自由端在供纱装置下方伸出。这样的布置是尤其有利的并且一方面保证了在喂给筒子周围的大量自由空间以便更换,另一方面保证了对于纱线必须被人工引导经过第二转向辊的情况来说俯仰杆的易接近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因此涉及一种加捻机或直捻机的工位,其用于通过横动导纱器将纱线卷绕成卷绕筒子,工位具有供纱装置,该供纱装置包括用于使纱线转向的第一转向辊、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第一转向辊之后的被驱动的导纱盘、铺纱辊、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导纱盘之后的用于进一步使纱线转向的第二转向辊的俯仰杆,所述铺纱辊相对于所述导纱盘被布置成使得一根纱线能共同缠绕所述铺纱辊和所述导纱盘地绕所述铺纱辊和所述导纱盘多次铺放。该工位的特点是,该供纱装置是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的供纱装置。如果该工位配备有这样设计的供纱装置,则它一方面积极影响到捻线筒子质量,另一方面针对操作者简化了操作。通过位置固定地将第三转向辊安置在供纱装置上,连续保证了纱线按照规定进入横动导纱器的角度或倾斜角度。像过去一样,该俯仰杆吸收由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引起的张力波动,但现在没有因为摆动而造成进入横动导纱器的纱线的波动的倾斜角度。同时,紧凑的结构使得工位的自由空间或可接近性优化。安放在锭子上的喂给筒子可被更容易快速地更换为新的喂给筒子,因为不再为了装备而需要俯仰杆侧向转动离开。俯仰杆没有不利地影响到喂给筒子从锭子上被人工取下或者被安放到锭子上的工作区域,而迄今转向侧方的俯仰杆总还是伸入工作区域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因此涉及一种加捻机或直捻机,其具有用于通过横动导纱器将纱线卷绕到卷绕筒子上的许多工位,工位具有供纱装置,供纱装置包括用于转向纱线的第一转向辊、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第一转向辊后面的被驱动的导纱盘、可相对于导纱盘布置成共同缠绕铺纱辊和导纱盘地多次绕铺纱辊和导纱盘铺放的铺纱辊、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导纱盘后面的且用于进一步使纱线转向的第二转向辊的俯仰杆。该加捻机或直捻机的特点是,至少一个工位通过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工位构成。在如此设计的加捻机或直捻机中,总体上使人员操作机器变得容易,这也积极影响到整台加捻机或直捻机的效率。因为一个人通常照管各自具有多个工位的多台机器,故更少所需的要执行的作业步骤意味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捻机或直捻机(1)的供纱装置(10),该供纱装置用于通过横动导纱器(14)供应纱线至卷绕筒子(16),所述供纱装置(10)包括:/n用于使纱线转向的第一转向辊(17),/n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辊(17)之后的被驱动的导纱盘(18),/n铺纱辊(19),该铺纱辊如此相对于所述导纱盘(18)布置,即纱线能以共同缠绕所述铺纱辊(19)和所述导纱盘(18)的方式绕所述铺纱辊(19)和所述导纱盘(18)多次铺放,以及/n俯仰杆(11),其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所述导纱盘(18)之后的用于进一步使纱线转向的第二转向辊(20),/n其特征是,设有具有第三转向辊(21)的悬臂架(22),所述第三转向辊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所述第二转向辊(17)之后并且设置在用于将纱线输送至卷绕筒子(16)的横动导纱器(14)之前,其中所述第二转向辊(20)布置在延伸经过所述铺纱辊(19)的转动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不同于所述第三转向辊(21)的一侧,以接收来自所述铺纱辊(19)或所述导纱盘(18)的纱线并使纱线转向至所述第三转向辊(2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9 DE 102018005392.01.一种用于加捻机或直捻机(1)的供纱装置(10),该供纱装置用于通过横动导纱器(14)供应纱线至卷绕筒子(16),所述供纱装置(10)包括:
用于使纱线转向的第一转向辊(17),
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辊(17)之后的被驱动的导纱盘(18),
铺纱辊(19),该铺纱辊如此相对于所述导纱盘(18)布置,即纱线能以共同缠绕所述铺纱辊(19)和所述导纱盘(18)的方式绕所述铺纱辊(19)和所述导纱盘(18)多次铺放,以及
俯仰杆(11),其具有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所述导纱盘(18)之后的用于进一步使纱线转向的第二转向辊(20),
其特征是,设有具有第三转向辊(21)的悬臂架(22),所述第三转向辊在纱线输送方向上设于所述第二转向辊(17)之后并且设置在用于将纱线输送至卷绕筒子(16)的横动导纱器(14)之前,其中所述第二转向辊(20)布置在延伸经过所述铺纱辊(19)的转动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不同于所述第三转向辊(21)的一侧,以接收来自所述铺纱辊(19)或所述导纱盘(18)的纱线并使纱线转向至所述第三转向辊(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纱装置(10),其特征是,所述俯仰杆(11)和/或所述悬臂架(22)安置在所述供纱装置(10)的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纱装置(10),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转向辊(20)和所述第三转向辊(21)布置在延伸经过所述铺纱辊(19)的所述转动轴线的水平平面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纱装置(10),其特征是,所述俯仰杆(11)以其安装有所述第二转向辊(20)的自由端在所述供纱装置(10)区域内安置在所述导纱盘(18)上方。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迪波尔德M·海普M·劳克斯W·佩德沃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技术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